有资料显示,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精神病的发病率高达32%,波及约57万美国军人,而“二战”期间美军精神病的发病率只有7%。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精神病人?这主要源于残酷的战争带来的应激障碍,比如,对死亡的恐惧,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等等。其中包括美国大兵对黑夜充满恐惧,美国大兵甚至哀叹“月亮是中国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记者采访过一位志愿军38军113师的老兵,当记者跟老兵提到“月亮是中国人的”这句话的时候,老兵笑了,笑容里带着自豪、骄傲。

可是,老人家接下来却流泪了,泪水里透露出一种伤心和无奈。

志愿军老兵为什么那么自豪、骄傲,又为什么伤心落泪?

老人家用两句话回答了我的问题,“美国人怕天黑,天一黑,就是我们的天下了”,“我们那个时候打得苦啊!”

“夜战”让志愿军与美军处在“同一起跑线”

据测试,在白天,人的肉眼可视距离一般为300-800米,一旦夜幕降临,人的肉眼可见距离就会大打折扣。

在明月夜,人的肉眼可见距离大约为150米左右;在阴月夜,人的肉眼可见距离为100米左右;在星夜,人的肉眼可见距离大概只有40米到60米;极端情况下,则是“两眼一抹黑”、“伸手不见五指”。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战争中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其中,夜色就是隐蔽接敌、凸显战斗突然性最好的掩护方式。

从人民军队建军那一天开始,我军就对“夜战”高度重视,利用夜色掩护,我军将士打过无数次“奇袭战”、“突击战”、“斩首战”,积累了丰富的“夜战”经验。

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人民军队的“夜战”战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天下无敌的高度。

在朝鲜战场,我志愿军指战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完全不对等战争”,对垒一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另一方是由17个国家出兵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

另外,与“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相比,“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的武器装备可谓“豪华至极”,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志愿军与对手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志愿军总的策略就是六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样才算“我打我的”?那就是扬长避短,武器装备差确实是我们的“短”,可是,我们也有美国人比不了的“长”。这个“长”就是:

我们有敢于胜利的勇气,我们也有“以弱胜强”、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传统;

我们的军队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我们还有全国人民的支持;

在战术上,我们的指战员善于近战、夜战、山地战,还敢于跟敌人打“白刃战”。

总之,我们的志愿军有许多美军不那么擅长的“绝活”!

如何做到“我打我的”?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将军分析得非常具体。

在战前动员时,邓华副司令员就曾特别强调,“美军的武器装备好,火力强,机械化程度高,他们惯于远距离作战,也长于远距离作战,这是他们的优势”。

如何削弱美军的优势?邓华副司令员给志愿军将士支了一招:抵近作战,在近距离内解决战斗,让美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抵近作战”?这就是我军指战员的强项了,其中,“夜战”就是“抵近作战”最常用、最管用,也是志愿军战士最熟悉、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战术方法。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各种轻重武器突然发出恐怖的呼啸声,随着短促、刺耳的军号声,中国士兵突然出现在阵地前……”

这是美军朝鲜战争亲历者笔下的“夜战”,在这些美国老兵的回忆里,“中国士兵仿佛从天而降,我们事前毫无察觉,我们也不知道,中国士兵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突然出现”。

“当你被刺耳的军号声惊醒的时候,你睁开眼睛,一眼看到的是中国士兵明晃晃的刺刀,上帝啊,你难以想象,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恐怖景象……”

纵观抗美援朝战争史,战争一开始,“夜战”就是志愿军最常采用的行动方式。

1950年10月19日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开始了行动,在夜色掩护下,战士们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云山战役”,同样是在夜色掩护下,志愿军将士们悄然渡过临津江、跨过38线。

1950年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在云山第一次交战,志愿军在夜色掩护下抵近敌人,然后大胆进攻、迅速分割,很快就打乱了美军的阵脚。

到了这个时候,一贯奉行“武器至上”的美军第一次尝到了“有劲使不上”的滋味。

因为黑夜茫茫,美军的飞机不能起飞(也不敢出动);因为志愿军离得太近,美军的炮兵不敢开火。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引以为傲的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成了摆设,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美军只能不情不愿地拿起轻武器投入战斗。

如此一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被迫放弃机械化、立体化、重装化,原本是一场严重不对等的战斗,志愿军硬是把它变成了“旗鼓相当”的轻步兵对抗。

可以这么说,志愿军用自己最擅长的战术,把美军硬生生地拉到了“同一起跑线”。

志愿军的“夜战”、“突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此战,志愿军一举歼灭美骑兵第1师8团大部、南朝鲜军1师1师12团一部,毙敌2000余人,实现了志愿军首战“开门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次战斗,美国记者罗素·斯泊乐在《韩战内幕》一书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美军从未经过这样的战斗,他们被对手锐利的攻势所震惊,中国士兵利用夜幕掩护,他们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突然出现你的眼前,他们靠近阵地,准确地插入防线的薄弱地带”。

“随着军号和一种奇怪的哨音,中国人潮水般地冲上前来,全然不顾伤亡”。

听到这种可怕的声响,美国大兵惊恐万状:“上帝,这完全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

在《韩战内幕》一书中,罗素·斯泊乐还这样写道:

美军骑1师是战斗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但是,面对中国军队突如其来的攻势,该师8团3营营长米利金完全被打晕了,他搞不清楚对手从何而来,不知道志愿军来了多少人,也不清楚哪里有志愿军。

晕头转向之际,米利金只能这样发布命令:“哪里有喇叭声,就往哪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