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碰瓷厂商的瓜我们吃不了,但厂商与厂商之间的交锋,却是我们不得不细细品味的商业大戏!
近期,华为与芯片巨头联发科及其子公司HFI innovation和MTK wireless“干”起来了。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接近联发科的人士对透露,与华为方面在两三年前的相关专利费用有分歧,直到前段时间双方就价格问题“谈崩了”。
消息称,华为根据终端的价格向联发科提出了要求,但联发科认为价格太高,于是在英国起诉华为侵犯专利。而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华为在中国地方法院对联发科发起了专利侵权之诉,知识产权专家推测,可能涉及5G等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华为在大陆起诉联发科侵权,联发科在英国法院起诉华为,“华为胜还是联发科胜?”的问题一时蔚为风潮。
其实根据“联发科认为价格太高”就能轻易判断出来,肯定联发科使用华为的专利,即便移动芯片巨头高通在使用华为的专利,只不过双方达成了专利互换协议,相互使用。该交的交,为什么如今却突然把这件事闹大呢?还闹到了法院。
任正非曾表示,以前华为太忙,发展太快,顾上收取技术专利费。但当闲下来或者权利受到侵犯时就不一样了。比如此前美国网络运营商version向华为支付10亿美元的专利费,华为向日本30多家电信相关公司收取专利费。
然而海外的专利费收取顺利,国内的专利费收取则处处碰壁。
以前华为收取专利费主要是从终端厂商收,联发科主要配合华为,也就是说谁使用了联发科芯片,就应该向华为缴纳专利费,但许多“友商”都是华为的竞争对手,专利费收起来非常墨迹,比如此前华为向某米收取专利费,后者则向复审和无效审理部提出了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最后知识产权局宣布“维持专利权有效”,后者不得不向华为缴纳专利费。
虽然国内终端厂商跑不掉,但向复审提交“专利权无效”的请求数不胜数,单个厂商申请数量甚至能达到上千件,虽然都是华为胜诉,但谁又能受得了这种“泼皮”呢?于是华为学起了高通,直接向专利使用方收费,让联发科交钱。而此举一出,受伤的则是“友商”,为什么这样说呢?
华为在通讯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利,信息显示,华为在全球一共持有超过12万件有效专利授权,并且拥有20%的5G、WIF6专利,10%的4G专利,15%的NB-LOT和LTE-M专利。
恐怖的专利库为华为的胜诉提供强大的支撑,联发科不得不向华为缴纳专利费。而联发科肯定会将成本转移到友商身上,友商也会转移到消费者头上,这样下来,友商的中低端机型势必会涨价,从而导致性价比降低。
对付“泼皮”费劲,但对付其上游供应商却非常管用。终端厂商为确保供应链的多元化,不得不向联发科缴纳专利费,毕竟高通作为先驱早已确定了专利收费的模式。
此事也对国内其他手机等厂商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提醒他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技术积累和知识产权布局。半隐藏式门把手、电脑外壳制造等非必要专利,虽具备创新性,但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被替代或绕过,唯有掌握关键技术和专利,才是致胜之钥。
同意的请点赞,同时转发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