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锋老师对董宇辉的评价是中肯的,就是华而不实,不说人话。

董宇辉也读过不少文学书,不会不知道真正好的文字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他还是写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爱生活,破万卷,阅山河,吃健康的食物,读丰富的图书,懂一点点道理,从而过好这短暂的一生”这样大而无当,看似很有文采,实则空洞乏味的文学鸡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宇辉在商业上的成功之处,也正是他精准捕捉了自己的受众群体的内心需求,即小县城伪中产宝妈的文化焦虑。

董宇辉式的成功,对于一个文化产业来说,本身就是不太正常的。他这样的带货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很难复制。就跟司马南在北美的节目影响力很小,也发展不出几千万粉丝的原因类似。

我想,这是因为国外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稍微高点,所以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点比较高,董宇辉也就很难利用自己泛滥的有限文化进行带货。

但是国内市场的消费者,主力就是这些低文化的宝妈。她们往往掌握了家里的财权,但是苦于文化水平不高,又想让自己显得岁月静好一点,也让自己的孩子有点文化上的提升,所以董宇辉很容易就成为了她们的消费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宇辉在直播带货的时候,往往是一种低姿态的,一种看似有文化的语言,来让这些宝妈产生购买行为。好像她们买了董宇辉的大米,就能更有文化了。

这种文化情感的供需传统,跟之前的余秋雨式的散文,《意林》《故事会》如出一辙。

但是董宇辉却让文化成为了一种搔首弄姿的东西,莫名其妙的推动了国内的内需。

当他在后悔,并厌恶这种消费文化的时候,(我相信也有真诚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恰恰是董宇辉自己的原因,导致了这种消费文化的失控。

董宇辉时常在直播间,讲述自己小时候很苦的经历,引发了大量丈母娘们的同情和怜悯之心。但是要说这东西跟文化有什么关系,那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严锋老师还是客气了,这不仅仅是说人话的问题,而是董宇辉已经形成一种商业模式了。这种表达习惯正在让我们的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平庸而烂俗不堪,跟抖音上那些用固定和弦写出来的热歌,抢占了庞大的音乐资源,其实是一回事。

这种语言,是安慰人的,但是也是让人容易沉浸在自我感动的情绪之中,从而忽视了更加真正的问题,忽略了对于环境的批判。

直到这种以文化之名的带货经验,让他无往而不利,开始什么都能卖的时候,董宇辉却在卖内衣内裤上,展示了自己少见的含蓄和抗拒,就是不卖,还清空了自己的微博。

其实这个举动,多少也跟董宇辉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人设”相关,他正是先有了文化人设,才有了带货的魅力。

如果他纯粹商业化了,内衣内裤也卖,恐怕那些丈母娘就不买账了。

如果仔细想想,卖内衣内裤真的就比卖大米卖咸鸭蛋更低人一等吗?内衣内裤也是我们的生活用品啊。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一定比一片冰心在尿壶更有文采吗?

文化商人,就一定比文人更懂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