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我聊了聊北京海淀永丰地块的故事,这块地八年前万科以59亿拿下,现在又以89亿成交。这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跳跃,更是中国住房制度变革的缩影。

从万科的退地到地块的再成交,我们看到的是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在中国的探索之路,以及法律支撑不足给开发商们带来的政策风险。自持项目的不如意,催生了新模式的思考。决策层提出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售型保障住房,解决了自持住房的痛点,让开发商能快速回笼资金。

配售型保障住房,简单说就是一次性支付七十年租金的长租房。跟传统的配租型保障房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能快速解决开发商的资金回款问题,同时给租户稳定的居住环境。这种保障房突破了租赁期限的限制,给了长租房权力人一个“配售型保障房”的证明,虽然只有七十年使用权,但可以落户、入学,享受民用水电燃气的便利。唯一的限制是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转让,只能由政府回购。

今年,各地加快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筹建步伐,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都出台了相关计划。比如厦门7月22日启动了5500套保障性商品房的意向登记,大连、青岛、昆明等地也在进行意向登记或调查。西安已经发售的配售型保障房,价格只有同位置商品房的一半,享受的公共服务和配套却一样不少。这就是保障房的魅力——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同等的居住体验。

6月7日的国常会提出了“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这是一次震撼性的创新。它的核心是区分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让商品房的流通属性交给市场,民生保障权力纳入封闭系统。

这种模式下,商品房可以自由流通,而保障房则不能在市场上转让,只能由政府回购后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家庭。这样既保障了民生,又避免了民生保障权力被炒作。说到底,民生保障权力是国家的公共权力,不应该成为个人财产被任意炒作。商品房虽然属于个人财产,但与它挂钩的民生保障权力不是个人资产。

这次西安的配售型保障房,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它不仅满足了所有民生保障需求,而且纳入了封闭系统管理,不能在市场上转让,只能由政府回购。这种模式,完全符合市场+保障的运行机制,斩断了炒作民生保障权力的链条,体现了决策层用新模式代替传统模式的决心。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家庭能够通过购买保障性住房解决自住需求,同时让中高收入家庭通过购买商品房满足多样化的改善需求。这种市场+保障的双轨制,将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最新定调,也强调了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性,鼓励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的刚性住房需求,同时支持城乡居民的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不仅是对房地产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更是对亿万家庭居住梦想的一次有力支撑。我们期待,这个新模式能够带来更加公平、合理的住房市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居住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