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阮啸仙的故事在村民口中传唱

东江两岸的啸仙故里博物馆、

党群教育服务中心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乡村咖啡馆里传来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江边民宿的灯火掩过了天际的星光……

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的土地上

小镇农文旅产业欣欣向荣

村集体收入大幅增收

热闹光景背后是

广东省审计厅和华南农业大学

驻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下称“工作队”)

驻镇三年的努力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合镇鸟瞰图

义合镇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东部。一直以来,该镇工农产业薄弱,人口空心化严重,基础设施短板欠账突出。脱贫攻坚期间,镇内多个村因闭塞积弱、村民贫穷、集体经济薄弱,成为省定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

2021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省审计厅组团对义合镇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坚持产业兴镇

提升农文旅产业发展水平

义合四面环山,一条东江穿流而过,把全镇一分为二,工作队初到义合时,过江只能通过小船摆渡,一趟来回得半个多小时。码头上几位上了年纪、身着背心、肩扛大袋玉米的乡亲对他们说:“你们是省里来的干部啊,一定能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东源县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合影

如何不辜负相亲们的期望?工作队开始思考。义合镇环山临水,不仅是国家湿地保护区,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阮啸仙先烈的家乡,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或许适合发展红色生态文旅。

“看”准后,工作队开始“跑”,找党员群众聊,找外出乡贤聊;到群众的果园里看,到撂荒地里看;往县市各个部门跑,往其他先进村跑。乡村工作,一直在路上。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工作队根据镇村实际编制了《义合镇乡村振兴空间格局规划(2021-2025)》,规划了未来三年的帮扶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建(左一)到农户家中调研

驻义合村第一书记、现为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处处长的陈建回忆起初到义合的故事:“有一次去调研林下种植,茂密的杂草比人还高,我跟村书记只能用镰刀开路,挥舞间不慎碰到一处蜂窝,顿时大量火蜂向我袭来,身上多处被叮咬,全身红肿,连呼吸都变得困难。村书记赶紧将我送到医院急救,他在路上告诉我,以后,这种事情可能会经常遇到。”

艰苦的环境没有吓退工作队,反而更坚定了他们建设发展好义合的决心。 结合义合镇丰富的阮啸仙故里红色文化、东江生态、客家文化等资源禀赋, 工作队将发展农文旅产业作为推动义合镇乡村振兴的关键策略 。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各 部处、 学院的倾力支持下,工作队倾情倾力帮扶工作,义合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以帮扶义合镇建设红色生态文旅名镇为导向,工作队按照“文旅+”模式帮扶谋划义合镇乡村振兴,通过成立啸仙故里文旅公司、打造义合花海、建设啸仙故里博物馆、党群教育服务中心等举措,不断补齐乡村文旅公共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帮扶,先后成功创建啸仙故里文化旅游3A景区、河源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帮扶苏家围4A旅游景区顺利通过复核验收,一条集吃、住、学、游、娱、购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初露雏形。目前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直接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2023年度义合镇下辖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实现超30万元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合村乡村振兴规划图

义合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连续3年获得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总结评价“好”等次,下屯村成功入选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义合村被评为村集体经济突飞猛进村。学校2名帮扶干部3年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表现突出,获得河源市委组织部等多部门发文嘉奖。

先行先试

以实际成效带动富民增收

除了文旅,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带动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作为农业高校的老师,陈建和工作队队员、现任学校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处定点帮扶科科长的杨哲宇决定从农业科技中寻找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哲宇(右一)在民宿推介活动中进行介绍

他们利用啸仙故居前的60多亩土地,引入种植了华农的航天稻种“华航香银针”,适宜南方种植、具有控制血糖功效的华糯一号小麦,以及适合田间撒播、便于管护的格桑花品种。用好三种作物生长周期,打造“稻稻麦”和“稻稻花”的轮作模式。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稻香、麦浪、花海形成了新的义合三景,大批游客赞叹不已,纷纷前来拍照打卡。村里的土菜馆、咖啡吧、甜品店、采摘果园等多个致富项目相继开办起来,高峰期吸引上百人摆摊售卖特产和小吃。两年来累计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义合丝苗米、义合酸笋等“土特产”供不应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农航天稻在义合的种植基地和产品

此外,华农持续向义合镇输送农业科技成果,在当地推广种植高品质水稻等粮食作物、优质果苗,建设水稻育秧厂、粮食烘干厂、水稻碾米包装加工厂,初步形成涵盖种子资源、种养技术以及加工生产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链条,收集全镇农业科技服务需求45项,组织专家精准对接服务年均50次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农专家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产业发展链条

集聚人才建设

用活用好乡村振兴“第一资源”

除了积极推广先进技术、赋能科技创新外,构建一支稳固且高效的人才队伍,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潜力,工作队依托华农的人才资源,建设了义合镇人才驿站,通过驿站积极吸引大学毕业生、乡贤等返乡投资创业,一批批乡村企业得以在义合顺利扎根生长。

驿站建设初期,因地处乡村,缺少管理团队,于是华农学子自愿请缨,支援义合。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薛思明,毕业后通过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来到这里,成为河源市东源县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驻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思明进行电商直播

薛思明初到的时候,人才驿站还十分简陋,有的地方连地砖和墙壁都是破的。他和几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拿着设计好的效果图,白天粉墙刷漆,晚上打扫卫生,最终在“三下乡”团队到来之前,建设好了驿站。“当深入基层工作,才体会到什么是基层,越是困难越是体现了为什么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也才能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方方面面带来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他在工作体会中这样写到。

受他们的影响,来自河源市东源县的李咏棋2023年6月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毕业后,通过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成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回到家乡服务,在驻义合镇帮扶工作队学习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咏棋参加关爱镇村儿童活动

作为链接专家团队和农户的重要枢纽,工作队依托驿站持续培养和吸引有生力量深入乡村,引入华南农业大学河源义合“永根科技站”、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东源站)”等平台,吸引投资36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农暑期“三下乡”团队在义合举办公益教育实践营

同时,驿站还成功引入乡创团队5个,培养致富带头人7名,培育1名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发动各高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各类服务500余次人,实现了由帮扶“输血”到本地“造血”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特色型人才驿站支撑产业发展

补齐短板

发力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领域

为提升义合镇教育、医疗、文化水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短板弱项,工作队在义合镇中小学校设立了“啸仙奖教学金”,激励乡村儿童好学上进、激励乡村教师比学赶超,义合中学高中录取率由2022年的11%提升至2024年的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届啸仙奖学金颁奖仪式

通过推介义合镇中心卫生院中青年医生到暨南大学附属五院跟班轮训、邀请多家知名医院专家每月定期坐诊、华南农业大学校医院义诊、新开设口腔科和中医康复科等方式,义合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水平明显提升,近3年门诊服务患者量年均增长30%,有效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党委书记李凤亮、党委副书记丁红星

看望在义合镇义诊的校医院医务人员

与此同时,通过建设河源解放战争白马战斗和大人岭战斗遗址展陈设施、引进自助图书馆、编撰《义合镇志》《村史》并建设村史馆、配合《阮啸仙的故事》《阮啸仙画传》编印、协助《阮啸仙》红色电影拍摄,工作队也为义合的乡村保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合村村史馆

如今的义合镇,道路干净整洁,江水清澈通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机车农具井然有序,客家围屋修缮如新,透着悠悠岁月的质朴。

为期三年的驻镇帮扶工作迎来了尾声,工作队仍日夜忙碌在乡野之间,为乡村振兴和助农增收奔走出力。他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助力绿美生态及用好人才资源 ,定能为义合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源于初心,肩负使命

华农将继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

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

以头号工程的力度落实好省委“百千万工程”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因地制宜继续开展帮扶工作

把省委的规划图

化作美丽乡村的实景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华 农 是 一 个 巨 大 的 冰 淇 淋!”

▲今天,华农首批录取通知书寄出!

▲⏰⏰新生速看!华农资助政策~~请查收!!

来源 | 南方农村报(记者:李国华) 驻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蔡莉莉 刘泳辛

初审 | 安 沛

复审 | 陈芃辰

终审 | 钟耿涛

分享⬇️ 点赞⬇️ 在看⬇️

为乡村振兴贡献华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