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

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宣传慈善精神

引领向善风尚

诠释奉献之美

金顶街街道慈善工作站开展

“向善而行”系列典型宣传活动

通过采编人员走进基层

深度挖掘“老街坊”身边的慈行善举

讲述爱心人士、公益志愿者的

慈善爱心故事

努力在辖区兴起

关心慈善、参与慈善、乐于慈善

共享慈善的公益热潮

为打造先锋街道、特色街道

品质街道、和谐街道、平安街道

凝聚奋进力量

烛光成炬,温暖而行。金顶街街道公益慈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从即日起陆续在“金顶街人人行”公众号推出,积极营造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事事行善、人人慈善的浓厚氛围,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模式口西里南社区 丁素苹

左邻右舍都搭得上话、居民大事小情都听她劝,在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模西南社区,借助“熟人优势”,“热心肠”丁素苹与邻里紧密相连,平时工作做得好、关键时刻顶得上,不仅成了街坊邻里的“贴心人”,也是社区工作者的“娘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素苹获2024年石景山区优秀共产党员

67岁的丁素苹不仅是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楼门组长,还是志愿者。对她来说,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一名老党员为民服务的公益情怀。

“保管”信任 居民愿把钥匙交给她

模西南社区44栋居民对丁素苹有多信任?“六把钥匙”的故事在社区内传为美谈。

去年3月,模西南社区开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丁素苹所在的楼栋部分居民在施工方正式入场时犯了难,原来因各种原因,施工时家里没人。“你们要是放心,可以把家里钥匙给我。”丁素苹的一句话,6户居民直接把钥匙交给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素苹为居民保管钥匙

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丁素苹每天脖子上挂着一大串钥匙跑上跑下,早上为各家各户开门;傍晚为各户锁门,还拉着老伴儿一起,清扫厨房、卫生间的边边角角的建筑垃圾,再装好袋,将垃圾一袋袋运下楼。晚上“加班”也是常态,因为得帮不在家的居民腾空柜子的物品,并拍好视频,向他们“汇报”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丁素苹也没闲着,主动当起“监工”,还给楼里的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做饭、送饭,可谓面面俱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素苹与居民商讨老旧小区改造事宜

“一把钥匙,一份信任,我更得盯好,才能对得起我们家里人。”丁素苹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楼门就是一个大家庭,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一家人”的日子才能红红火火。说起居民,丁素苹的言语中自带亲近感,她习惯把邻居们称为“家里人”。

丁素苹眼里钥匙的重要性,在其他楼门的居民身上也得到了体现,愿意把自家钥匙交给她。家住附近楼栋的一位老人年过八旬,因身边没有亲人,多年来一直在外地的妹妹家生活。老旧小区改造时,她点名希望丁素苹帮忙。丁素苹二话不说,把老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开始操办。当看到老人家里没有任何装修,使用的还是蹲便,厨房的洗手池子也很简易潦草,她开始串楼,挑选居民不要的质量又好的坐便、洗手水池,重新给老人安装上。殊不知,丁素苹膝关节也做过手术,上下楼也得扶着。

感动是相互的。丁素苹忙前忙后,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的居民给她送来午饭、水果,更有居民特意从外区赶回来,将自己空屋钥匙交给她,只为方便她去家中洗澡。

有求必应 对楼里事儿门清

丁素苹待人热情,爱管“闲事”,是居民圈里的正能量,这是社区居民对她的评价,也是大家敬佩她的地方。若哪家有需要帮助,她总会及时伸出援手,从未没说过一个“不”字。“都是老街坊,况且大多数都是首钢职工,别人有困难,自己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为此,只要邻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丁素苹都是有求必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素苹入户帮居民整理遮罩

楼里一位十多岁的孩子查出白血病,丁素苹和爱人开车送其就医,坚持多年;有位老党员是独居老人,虽然年过八旬但很喜欢参加社区和支部活动,丁素苹亲自接送,隔三差五还给老人送饭;邻里间有了矛盾,哪位居民有想不开的事,解不开的结,她又化身“调解员”。

在她看来,楼门组长的职能复杂且细碎,需要面对不同居民提出的多元化诉求,除了操心邻里大小事,还得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一个周末,正在楼下聊天的丁素苹,发现一住户家里着火,火势不小,玻璃都给烧炸裂了,楼下的居民也被惊着了,大家询问丁素苹怎么办。丁素苹见黑烟是从厨房的位置冒出来,连忙指挥居民“关燃气总闸”,正琢磨怎么入户灭火时,租户也火急火燎地赶回来,原来家里正做饭,因为出去办事忘了关火,刚又想起来赶紧赶回来。在大家的帮助下,火势很快被控制住,有惊无险。对方连连对丁素苹表示感谢。

“作为楼门组长,你得对楼里事门清,这位住户是一名租户,他要是没赶回来,我就得派人找他回来。”丁素苹说,她上任楼门组长,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家底,从细化社区台账入手,当楼门组长就一个字——“细”。

“熟人”邻里 管出邻里和谐新风

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丁素苹依靠“熟人关系”,为社区治理贡献了自己的公益力量。

看到管片环境卫生差,丁素苹就自己动手或者号召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共同清理;楼里有什么事,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的解决的第一时间向社区反馈;社区遇到为难的事,她总是主动帮忙协调,是社区工作者的“娘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素苹带领支部党员参与社区环境治理

回归传统的“熟人模式”,离不开平台的支撑。为此,丁素苹建立了楼门微信群,为居民主动参与楼门治理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微信群方便了居民群商群治,实现了邻里全天候沟通联系,也引领了邻里和谐文明新风。丁素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退休党员把楼道的纱窗清理了,我在群里表扬;看见有的居民随地吐痰、丢烟头,我也提出批评。比邻而居,楼门是邻里交集最多的场所,办事,你得有理,还得公正,才能让人信服。”

都说助人是美德

可在丁素苹心里

这早已经成了本分

多年来

她为社区和居民做过的义务工作

已经多得数不清

可在她眼里

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她说

“我只是在尽一个老党员义务而已,我都快70岁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慈善、微公益,有益于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

没有响亮的豪言

丁素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诠释着“奉献”和“责任”

来源:北京石景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