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居委会主任到社区党支部书记,深耕基层社区工作25年,她扎根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所在社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第一书记马静——坚守“惠民前哨”的社区书记

囗 徐真 杨亚菲

马静(右)在了解社区老人生活情况。 资料图片

一大心愿:让银发一族老有所养

许昌市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位于许昌市商业中心区,辖区有20多个居民小区、12个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1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300余人,社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马静持续关注的一项民生工作,她曾就此提出“加快老年餐桌发展”“推动家校社区同育”等多项建议。

2023年重阳节,在爱心人士的协助下,七一社区开办了老人幸福大食堂,可同时供应100余名老人就餐,社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为了改进食堂服务,2024年春节前夕,马静又努力联系到第三方经营公司,改善老人食堂,争取降低菜品价格,同时对外营业,以维持食堂运营。

既要让老人饭菜吃得好,还要让他们在精神上有寄托。七一社区经多方协调,筹集资金20多万元,打造“社区老年之家”,给老人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丰富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区还成立“书香莲城”读书会,举办读书活动320期,丰富辖区老年人文化生活,传递以文化涵养民心的正能量。此外,社区推出的“360°服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课堂”等便民服务,也都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群众关心的‘小事’,便是社区工作的‘大事’。如果小事办不好,就辜负了群众的信任。”马静说。

马静长期奋斗在社区一线,特别关注辖区特殊群体的困难和诉求。她认为,兜牢失独家庭和因病致贫人员服务底线,是筑牢社区民生网的重要一环。为了让老年失独家庭、因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老年残疾人等群体也有幸福的晚年,她动员居民组建志愿者团队,利用业余时间为老人送菜、送药,解决老人实际困难。同时,她还积极推动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工作,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一项举措:让红色治理引领善治

面对七一社区租户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社区治理问题多,社区工作人员常常面临“人手有限、资源单一、诉求多样”的现实困境。

邻里有矛盾、基层有困难,怎么管?马静认为,走党建引领之路既是破解“三多”问题的一条红线,也是实现高水平治理的有效路径。于是,她着力把打造“红色治理”品牌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设立党建一条街,充分挖掘红色历史资源,精心设计手绘墙、党史长廊等,营造浓厚红色教育氛围。成立艺术团、维修队等8支党员志愿者组织,通过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22个,受益群众110余万人次,用心用情实现群众的“微心愿”。

协调辖区18个单位组建党建联席会,先后筹措资金近百万元,打造2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活动阵地,便民服务、阅读空间、灯光球场、健身器材等功能和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的便捷服务,有效破解无主管庭院治理、困难人群生活的难题,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小事不出社区”。

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使党小组向小区、楼栋、单元延伸,推动人、地、事、物、组织纳入社区精细化管理,使群众反映问题有人管、盯着干,群众诉求快回应、及时办,将党建网格建成“惠民前哨”。

“社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心里有群众、眼里有事情、脚步到家中,才能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办好办实。”马静每天穿梭于小区间,对社区每户家庭的情况了然于胸。她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制作成公示牌,安装在辖区各个庭院,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随时接听居民来电,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马静说:“居民的大事、难事、急事,我们心中要有一本账,社区要解决好这些事。”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如今,七一社区连续实施民生“365工程”,把养老、医疗、教育等17项民生工作融入庭院建设,构建起“15分钟便民服务圈”,形成“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党建综合体,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连年上升。

一个感受: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马静非常关注并支持法院的各项工作。从旁听庭审到见证执行,从开展法治宣传到依法监督司法行为,在履职过程中,通过多次参加法院组织的集中执行、信访听证会等活动,马静成了许昌市两级法院代表联络活动的“常客”,也对法院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

马静对许昌市两级法院开展调解员业务培训、送法进企业等活动给予肯定:“法官的角色定位是多元的,不仅要对矛盾纠纷作出评判,更要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说明他们信任法院,愿意通过法院来化解矛盾。希望许昌市两级法院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多在“抓前端、治未病”上下功夫,培育一批有特色品牌的调解组织,培训一批群众信服的调解队伍,指导调解组织实打实化解矛盾。”

“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只要说得在理、办得公正,群众就信服,矛盾就容易化解。”马静牵头成立了工作室,第一时间调解社区群众之间的纠纷,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天天敲门18法”。 近年来,工作室调解各类纠纷980余起,调解率、成功率均达到100%,七一社区也被授予“河南省十星调解委员会”称号。

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也是经营主体愿意根植七一社区商业圈的优势所在。2024年4月,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工商联召开商会调解工作站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会,为63名市工商联直属商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指导涉企纠纷调解工作。马静认为,许昌中院此举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促推专业性问题得到专业化调解。她表示:“法院不仅是办案机关,也承担着社会治理的职责,要在办理案件中促进社会治理,与基层治理单位同题共答,把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马静还表示,期待人民法院在服务企业发展、融入基层治理等工作中,不断向基层一线延伸司法触角,提升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效果。

“我也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代言人、架起连心桥,积极向身边群众传递法院好故事、法治好声音,为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言献策。”马静说。(徐真,杨亚菲)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