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京江北有多个城建点位,除了地下城所在的江北中心区之外,江北还规划开发了一座江北城市副中心,而这座副中心位于六合,在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不俗的设计和考虑,亮点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小地块密路网

01 小地块密路网

南京真正的现代化城市开发基本上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启的,根据规划的模式和理念宽泛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当时着重采用以汽车为导向的粗放式开发模式。大马路,规整的大地块都是那个时期的典型特点,江宁、河西中部、仙林差不多都属于那个时期。

第二个阶段基本在2010年之后,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优化调整,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缩小了地块大小。更注重营造符合人尺度下的街区感。这就是我们后来经常提到的小地块密路网,其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开发相对较早的河西中部为例,很多住宅区地块大小的长宽都在250米上下,有些更大一些的地块,长宽会到300米这个级别。而开发更晚一些的南站南广场,附近的不少住宅地块宽不过100米,长不过150米,显然单个地块大小明显要比上一轮开发的河西中部小一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小看这一圈的区别,对于行人来说,恰恰大幅度提高了体感的舒适度。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300米和150米是有明显区别的。一般来说街区越大越容易产生乏味感,而街区越小给人的感觉相对会更松弛舒适,街道景观的丰富度也大大提高。而且由于街区尺度变小,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也不得不降低,这恰恰提高了行人的安全感。

可见从规划层面而言,随着理念的进步与迭代,越新的规划往往有着更加充分的考量,在设计思路上也更加以人为本。有的时候慢一拍,未必就真的落后了。

小地块密路网的设计理念除了南站、南部新城、河西南部、江北中心区等大量采用之外,位于六合的江北副中心同样大规模运用,而且还对其进一步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粗略测量了一下,江北副中心的地块更接近正方形,很多地块的长宽均未超过150米,有些地块最短边甚至被缩短到60米这个级别,可见江北副中心对于行人的体感舒适度有多重视。

通过缩小单个地块,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的街区氛围感,提高步行舒适度,而且由于路网特别密,所以也很难堵车,车辆的通达感很棒。

02 山水相融

02 山水相融

最早江北副中心这个称呼来源于江北新区当时发布的一系列规划,但为了便于突出地域属性,也为了便于交流,六合后来更多将这里称为六合新城(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

不过实际上文化城一带之前也被叫作六合新城,为了便于区别,很多时候我们也将其直接称为六合新城二期。

这次之所以向东,一方面是向南之路已经基本饱和,发挥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向东确实有更好的前景,不仅避免六合过度依赖江北大道快速路,同时也通过这个机会在东侧开辟一条全新的过江大动脉,助力六合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上六合新城二期通过在灵岩山与滁河之间构建一条山水景观廊道,成功塑造出背山面水的空间结构。从灵岩山沿着山水景观廊道中轴线望向六合新城二期中心区域,远处挺拔的建筑与山脚下巨大的文体设施相互呼应,显得很是大气磅礴。而在六合新城二期的中心区域不仅可以领略到滁河的风光,一抬头也可远眺西南方向的灵岩山,所谓望山见水,景观价值被拉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滨河商业中心

03 滨河商业中心

除了山水呼应,六合新城二期还将最为核心的商办中心设置在雄州大桥和六合大桥之间的滁河东岸,以这里为发力点,与河对面开发更早的六合新城一期共同打造极具现代感的滁河两岸高端商业商务中心,同时未来通过规划的地铁14号线、新建桥梁以及步行廊道系统连同南门广场商业区一并串联成一个整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合的这套规划有个特点,就是新商业中心的打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上一代建成区保持强有力的关联感,这大大提高了新商业、新商务中心的成功率和共享性。

老城向南跨过滁河的过程成就了南门广场的繁盛,而六合新城一期再次向东跨过滁河的过程也将成就一座全新的城市客厅,并且相较于南门广场,互动感更强,更加突出滨水风貌。这个过程很自然,符合老城带新城,新城再反哺的互动过程,最终促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除了商业带,在公园文化方面,上一代六合新城一期与如今的六合新城二期同样有着极强的关联,从茉莉花雕塑开始,顺着六合文化城、文石公园、滁河西岸风光带通过雄州大桥直连滁河右岸的新一代的滨水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在堤岸内侧围合出一片湖泊,营造出很有特色的多层次滨水步行景观空间,还特地加入了文旅元素,形成更具人文色彩的棠邑旅游街区,规划中将这里称为棠邑水街,听着就很有韵味,我认为这也是很不错的创新点。

而且这种在河堤与陆地之间再围合出一片湖泊的方式,并非完全出于景观视觉的考虑,而是有实际作用的。

由于堤岸一侧为滁河,另一侧为湖泊,这导致两侧的水压可以自然地形成平衡或接近平衡,这就大大避免了河堤一侧水压过大,从而使得河水经河堤下部透水层向内侧发生管涌,进而不断掏空河堤下方土壤,最终引发溃堤的发生。看似这只是一个景观项目,实则大有用处。

类似这样特别且考虑周全的设计在南京其他区域并不多见。可见六合新城二期在规划的时候有多细致,理念有多超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在城市空间景观营造方面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说空中步行通道,不仅将城市客厅与山水景观廊道相连,同时还向西跨过滁河,与河对岸也形成互联的步行体系,未来这里或因此增加一处造型别致的步行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六合新城二期对于慢行交通体系的构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上巴士与码头,二是小火车站点。这两个元素对于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小火车可能会与有轨电车的感觉类似,不过结合这条线路的特色,到时候应该会更有复古的文艺感。这条线路有一定历史意义,其原本是冶山铁矿专用的窄轨铁路,全长46km,据说还是华东地区最长的矿用窄轨铁路,冶山铁矿关停后随即弃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货运火车从冶山铁矿出发,一部分在滁河铁路桥附近卸货,进入六合钢铁厂,另一部分在滁河转运场装船运往外地钢厂,还有一部分直接抵达大厂的南京钢铁厂,所以这条窄轨铁路有着很强的工业历史文化价值。

未来打造成慢速轨道系统,不仅有效促进该片区的公共交通发展,对于城市文旅的打造也很有帮助,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去挖掘。

04 产学研

04 产学研

在详细性控制规划层面整个六合城区的东部基本都属于NJJBa050单元,为了方便规划,其被分为14个小块,其中有8个小块在六合新城二期的范围内,05和06最为核心也是最先完成路网建设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六合实验中、小学已经建成,其分为两个部分,体量不小,同时10、11、13分区也有很多重磅项目在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六合高新区节能环保科技城(基本建成)、南京师范大学灵岩产教融合研创区(前期推进)、南航国际创新港(一期在建)。

上图:南航国际创新港一期(在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南航国际创新港一期(在建)

六合新城二期不是单一功能的新城区,不局限于商业、住宅等常规业态。除了现存的不少制造业外,规划中还存在大量的与生产研发相关的混合用地配置,同时结合11分区、13分区中的南京师范大学灵岩产教融合研创区和南航国际创新港,未来将构建从“学”到“研”再到“产”的全链式“产学研”生态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座高校也很有看点,与南京以往建设的高等院校有很大区别。首次引入了多地块组合模式,与其他城市元素完美融合。而且果断地去围墙化、去大院化,通过将小地块和开放式街区组合在一起,营造出非常开放的学术、研发氛围,这一点很有国际范儿,妥妥的第四代大学城。

在建校之初就把产业孵化、技术研发等和“研”相关的功能与大学本体打包在一起,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学科转化的能力,并通过研产转化,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降低学科转化的成本。不得不说六合决策层对于“产学研”模式的研究很透彻,对于项目引进也很有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难能可贵的是,六合新城二期对于城市尺度的把握相当克制,并没有将摊子铺得太大。山脚下的大学环境安静,低密舒适,让学子可以静下心来潜心学业与研究。但如有其他社交或商业需求,也可以很方便地满足。

两座大学不仅位于六合新城二期的内部,其与重点打造的滨水商业中心也近在咫尺,以最远的灵岩山和六合新城二期中心区为例,直线距离仅约3.5公里,可见对于六合的第四代大学城而言,静与闹可以实现很好的平衡。

05 新通道

05 新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2025年雄州新城二期还将直接获得一条过江通道,通过省道501和仙新路过江通道直连栖霞,同时向东还将通过完成快速化改造的328国道直通仪征和扬州。

到2027年伴随着六合西站、宁盐高速等一系列交通枢纽或通道的建成,六合新城二期乃至整个六合的对外对接能力都将得到飞跃式的提升,当然很多人关心的地铁14号线也至关重要,期待早日开建。

在我看来六合新城二期的规划亮点颇多,后发优势相当明显,有很多别具一格的设计,同时与第四代大学城相结合,整体尺度把握得也十分友好,可静可动。目前底层架构基础打得很扎实,未来发展动能充沛,令人期待,加油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