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都珍藏着来自中国的文物,它们有的是华裔捐赠,有的是重金购买,当然更多的是“巧取豪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数以百万计的珍宝流到国外,其中很多都是“孤品”。
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巴黎国立图书馆中,有一批文物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前来研究,它们总数有1万多件,内容包罗万象,被统称为“敦煌遗书”。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各类文物5万余件。
当时的清政府无力保护这些文物,于是欧美列强趁虚而入,英国、法国的“考古学家们”以极低的价格买走了其中保存完好、价值最高的部分,这其中就包括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手抄本全卷《道德经》。
它被誉为“万经之王”,煌煌5000言,老祖宗的智慧尽在其中,而且《道德经》不仅在国内深受推崇,在国外也很有名气,德国哲学家尼采盛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李唐皇室自诩为老子的后裔,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流行着抄写《道德经》的风气。当时的“抄经生”抄写数量最多的就是佛家典籍和这部经典了。抄经生有“官方”和“民间”两种选拔方式。民间经生的书法水平良莠不齐,而官方经生则需要经过重重选拔,并接受专业的训练。
这些“官方抄经生”中水平最高者,能直接为皇帝抄经,还能留下姓名,刘弘珪、程待宾就是其中代表,这二人深受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赏识,刘弘珪亲自抄写的这部《道德经》也被下令送到莫高窟秘藏。
此作纵26.5厘米、横547厘米,近300行、5200余字,字径大小约1.3厘米,以小楷书写就。刘弘珪取法于王羲之、褚遂良、钟绍京等名家,并受南北朝“写经体”影响。他深谙法度、笔力娴熟。
启功称赞此作:“高手写本,莫不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所不及者官耳。”在他看来,刘弘珪是不输“初唐四家”的绝顶高手,这部《道德经》也是无可挑剔,只是因为官位不高,才被人轻视。
《道德经》尖锋入纸,落笔后衄挫、调锋,笔画遒润多姿,起收尖入钝出,转折处棱角外显。结字端庄而不失变化,欹正交杂,收放、松紧、高低对比明显,既有庄严之气,又不会陷入“状如算子”的单调感,可谓气韵与法度齐备,这字当真是惊艳了整个世界。
此作笔画、结字、章法、墨法均无可挑剔,是我们学习唐人小楷的上佳字帖,每个字都值得好好临摹。
而今,我们将敦煌小楷《道德经》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