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残联工作人员走访企业了解听障工人生活 受访者供图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见习记者 王海平 南京报道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作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最大的地级市,到2024年6月底,苏州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1.02%。以这一牵引性数据为代表,苏州残联的诸多工作在全国地级市中继续保持前列。

新一轮发展中,苏州如何推进各项残疾人工作继续以“走在前、做示范”为目标,继续聚力创新,勇于开拓,敢闯“无人区”,争当先行者?为此,《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苏州残联新闻发言人(下称“发言人”)。

发言人表示,作为对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将深入实施“政策惠残、岗位援残、科技助残、法律护残、文化润残、爱心扶残”六大行动计划,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苏州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残联工作

《华夏时报》:过去的几年来,苏州残联的各项工作始终在全国地级市保持领先,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发言人:我们认为,残疾人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牢牢把握“残联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并抓实日常学习教育。

一直以来,我们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建立学习教育工作清单“月提示”机制,确保教育扎实有效开展。同时,持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严从实开展日常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负面行为清单,开展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和廉政风险排查。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如围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形成并丰富了多个支部党建品牌和内涵。

本次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将改革加强群团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围绕“强三性、去四化”,积极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市残联改革和建设的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基层专题调研和“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积极开展残疾人家庭“访视调研”“结对帮扶”,加强与残疾群众的联系帮扶,并组织考察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和做法。

精准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华夏时报》: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如何更好实现残疾人的高质量就业?

发言人:在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坚持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

2023年,苏州完成净增残疾人就业近2000人,省定任务完成率137%,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近3700人,市定任务完成率257%。到2024年上半年,苏州残疾人就业率61.02%,新增残疾人就业近1700人,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率110%。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残疾人工作能够“走在前、做示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下辖的各经济板块发力更早、做得更好。比如太仓市(苏州下辖县级市),就从残疾人“一天到一生”需求出发,建立了多种创新载体,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在国内首家、规模最大的智障残疾人工厂——中德融创工场(多功能就业载体)成立有光公益发展中心,残疾人能得到心理关爱、生活能力培训、社交能力培养,累计有30多名员工推荐至健全人企业就业。

到2024年上半年,太仓净增实名制就业90人,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50%。太仓496家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700多人,34家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800多人。

苏州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一是持续提升基层载体服务水平,高质量建设“残疾人之家”。

目前,《苏州市残联高质量建设综合性“残疾人之家”工作方案》已制定下发,经自主申报实地调研确定15家列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有5家已接受首批省级验收,这将带动全市教就工作能力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本质性提升,匹配苏州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是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实现更多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对于全市有就业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我们早已打造了“24小时不打烊”的求职平台。2024年上半年,累计发动117家企业提供767个就业岗位,招聘会线上点击率7562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6人。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全国残疾人就业实名制系统,实时掌握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信息,重点关注新入库人员,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精准掌握目前残疾人实际情况,建立“一人一档”;通过核查了解残疾人真实就业状态,针对性地提供贴心、细致的就业帮扶,定制个性化就业解决方案。

同时,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加大国有企业中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开发力度,探索推动国有企业残疾人专岗招录。

《华夏时报》:今年苏州着重加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意义在哪里?

发言人:无障碍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特殊社会成员的关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结合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正在积极创新实践,探索打造无障碍创新示范基地。这是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宣传贯彻,促进无障碍的意识深入人心。

在这一领域,张家港(苏州下辖县级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走在了全国前列。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中国残联组织的示范城市创建初审验收,当前正在全面推进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车间访谈残疾人是苏州残联的常规工作

从张家港的实践看,一是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将无障碍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借势发力,统筹安排,将任务清单逐一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和各区镇(街道),住建、城管、交通等部门联动协同推进,通过“销号制”逐个解决问题难点;二是注重“科技赋能”。“无障碍”环境建设既体现在有形的硬件层面,更体现在无形的软件层面。不断拓展“无障碍”外延,持续在无障碍设施中增添智能化元素。如建设“张家港无障碍地图”APP,重点解决盲视力、肢体残疾等人士出行难问题等;三是倡导社会参与,让氛围更加浓厚。如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残疾人等志愿者等对市内公共环境、公共交通、公共场所进行无障碍环境体验,并将相关报告报送给各主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应的无障碍设施。

对残联本身来说,打造集残疾人就创业服务平台(辅助性就业资源调拨平台、残健融合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残疾预防宣教体验科普馆、实用型科技型辅具展示区、无障碍助残数字中心于一体的“残健融合”式综合性服务新载体,引领和服务无障碍事业发展。

对公共场所来说,公共停车场残疾人免费停车、残疾人赋码免费乘地铁、安装智能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使残疾人无障碍出行更便捷;对家庭来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将智能烟感报警设备等纳入无障碍改造必要项目,持续推进“幸福亮居”工程;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招录残疾人工人,更要打造无障碍环境,让残疾人有更好的工作生活体验。

当前,我们在市、区两级建立“1+10”支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队伍,举办督导员培训班,常态化开展无障碍督导活动。

更好用科技力量助残

《华夏时报》:苏州残联为何将帮助孤独症人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发言人: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有很多潜在的隐患可以通过技术的方式检测并进一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但孤独症群体较难透过医学量化的方式检测出来,更多是依赖临床医生的经验。相对而言,尽管这一群体是小众,但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一特殊群体康复周期更长、家长投入精力更多、家庭负担更重、融入社会生活更难。

实践中我们遇到一些案例,深切感受到对家庭的冲击。有一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表示“现在我们可以照顾,但有一天我们老去,谁来照顾”?

苏州残联也较早意识到这一问题。目前,作为江苏“孤独症全程服务试点地区”,印发了《苏州市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政策托底、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实施孤独症儿童优康支持工程,全面提升孤独症人士及家庭关爱服务水平,其中10个全程支持服务中心和10家实训基地已建设运营实现了全覆盖。

在这一领域,苏州残联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规范提升定点康复机构,加强康复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引入国内外康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持续优化康复服务质量,动员社会爱心资源关心帮助孤独症家庭,举办孤独症儿童作品展销活动等。

《华夏时报》:怎样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发言人:苏州是全国首个出台《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的地级市,并提出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确保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不低于99%、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不低于99%。持续推进康复机构管理规范化,持续做好康复技术人员培训、比赛工作,持续提升康复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

为此,我们将加大对驻苏科研机构的调研,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鼓励其研发更多适应残疾人现实需求的科技产品,并排摸筛选一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科技含量较高的辅具产品。

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搭建好无障碍示范平台,促进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让各类助残创新资源能汇聚于此,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此外,我们将积极打造多层次的残疾人文体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普及化、常态化。同时,不断壮大社会助残力量,建设全市助残服务社会组织资源库,形成全民助残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