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河北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发布公告称,将对区域内十多条以成语命名的道路予以更名,这些道路包括“一言九鼎街”“志在四方街”“胡服骑射路”“脱颖而出路”“青出于蓝街”“自强不息街”“将相和路”“奉公守法路”“开源节流街”“公正无私街”“完璧归赵路”“价值连城路”“积善成德街”“一鸣惊人街”“春华秋实街”“美意延年路”。更名原因均为“不易识记道路”。
邯郸具有3100年的建城史,“邯郸”二字从未变更,堪称中华地名文化之特例。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让邯郸诞生了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并延伸出众多成语故事,如邯郸学步、完璧归赵、毛遂自荐、叶公好龙、滥竽充数……邯郸因此被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因此,2020年7月,邯郸在东部“新区”,以经典历史文化、杰出人物和成语对33条街巷予以命名,其中就包括上述成语街道。通过赋予大街小巷新的名称,烙下优秀历史文化印记,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之深厚底蕴,凝聚城市精神。当时有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宣称“邯郸‘新区’大街小巷蕴含千年文化”。哪知仅过四年时间,这十几条成语街道又被定性为“不易识记道路”,堪称“短命”的道路名称。
耐人寻味的是,当初命名时,当地宣称“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地名管理规定》,经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如今更名时,当地也宣称“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河北省地名管理规定》,经研究批准”。无论是以成语命名,还是撤销成语名称,总是师出有名,那么,到底是这两个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在“打架”,还是当地相关部门在道路命名上太随意?如今的“研究”否定了当年的“专家论证”,那么,当年的专家论证工作是否走了过场?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反思。道路命名更名是件大事,涉及户籍、身份证、门牌号等系列要素,耗时耗力耗钱,不可不慎重。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邯郸以成语命名道路,确实反映了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但实事求是地说,诸如“一言九鼎街”“胡服骑射路”等道路名称确实不易记忆、称呼和传播。简洁明了、好找易记是道路命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当道路命名“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冲突时,最应顾及的是后者,毕竟道路名称首先是拿来使用的。
十多条成语街道从命名到更名,从中恐怕折射出在当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有些草率。成语故事虽是邯郸的闪亮名片,是弘扬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也要避免草率行事、生搬硬套,以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具体到道路命名,其实可以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再创作,比如将“一言九鼎街”命名为“九鼎街”,将“完璧归赵路”命名为“完璧路”等,并在路牌上普及相关成语知识,同样可让那些闪耀着思辨光芒的成语故事得到广泛传播。
由此说开去,其他地方想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魅力,也要避免草率行事、生搬硬套,必须遵循可行性、有创意等原则,必须使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形成相互接纳、相互促动的关系。
(作者 何勇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