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从无人机测绘看新技术应用与监管的平衡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对数据使用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则,但如何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在加强监管和推进技术应用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仍有诸多待解难题。明确新技术应用的法律边界,让“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座右铭,这是科技社会成熟的标志。

违规外包、黑飞私测、数据外泄……据7月30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报道,在国土空间规划和测绘领域,无人机航拍正在成为卫星遥感、地面摄影外的重要补充,广泛应用于土地、建筑、矿区、油气管道等测绘工作。然而,记者调研发现,一些承担无人机测绘项目的机构违规外包业务,有的企业在无资质前提下进行黑飞私测,甚至随意存储传输敏感数据,给地理信息安全带来隐患。在河北省廊坊市检察院公开的一起非法测绘案件中,测绘公司指派未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执照的工作人员完成无人机测绘工作,且该飞行任务未向空域管理部门申请飞行空域航拍计划,被空军雷达监测识别为异常空情,该测绘公司和这名工作人员被法院判定赔偿国防战备资源损失12万余元,并通过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眼下,无人机测绘成为测绘领域的宝藏工具。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须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操作无人机的测绘人员须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执照,在航拍和测绘时须向有关部门申请飞行空域及航拍计划并获得批准等,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将构成非法测绘。对此,不少测绘机构心知肚明,却往往为了省事、省钱而敷衍执行。比如,测绘公司承接业务后直接分包给航拍爱好者;将涉密的无人机测绘成果作为揽客广告公开展示;在网上寻求破解技术,将后台“电子围栏”功能解禁,以逃避监管;被境外势力利用,帮其开展刺探港口、军事基地、物资仓库等机密信息等。

作为移动的“千里眼”,无人机测绘一旦进入非法、失序境地,将可能带来扰航、侵入要地、侵犯个人隐私安全和国土信息安全等多重隐患,进而对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时下,无人机测绘在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地图导航、矿山资源开采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与此同时,守住安全底线,警惕无人机技术成为信息安全的隐形杀手,是比技术更新升级更为重要和迫切的事。

无人机测绘市场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当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空经济”所面临的一个“成长的烦恼”。于无人机的市场化应用而言,近年来其制造环节发展较快,而保障、服务等环节则相对薄弱,在适航审定、安全监管、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空间。在无人机测绘领域,开展相关测绘业务的机构鱼目混珠,一些机构和人员缺乏数据保密意识,业务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监管和惩戒标准不一,难以形成有效震慑等。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日臻完善,如测绘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相继出台,但相关规定仍需进一步严格落地执行。

近年来,在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频频被提及,诸如人脸、声纹、指纹等生物信息应用带来的信息泄露话题不时引发热议。数据安全是技术和行业发展的底线,关乎新技术的应用成果和社会效益。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明确了对数据使用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则,但如何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在加强监管和推进技术应用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仍有诸多待解难题。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如今,各类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明确新技术应用的法律边界,让“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座右铭,这是科技社会成熟的标志。出台规制、加强规范监管的脚步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节奏,助力新技术、新应用赋能更多更广的行业领域,让科技更好地改变生活、造福社会,在行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强的积极效应,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