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柬埔寨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但是你可知道,历史上的柬埔寨(吴哥帝国),曾经享有“富贵真腊”之盛名,尤其是在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118l—1215年),吴哥王朝鼎盛时代,版图囊括真腊本土、占婆(今越南中南部)泰国和马来半岛克拉地峡以北、缅甸伊洛瓦底江以东的辽阔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此后,吴哥帝国就盛极而衰,而且不是一般地衰,是不可挽回的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吴哥王国如流星陨落,一蹶不振呢?

一、衰落的王权

吴哥帝国位于东南亚,是当时东南亚地区“印度化”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有人赞美吴哥帝国“是在印度影响下产生出来的最美丽的花朵之一。”

但是印度教崇尚王权,有了强大的王权,一个印度教国家才有扩张的可能性。深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吴哥帝国,一开始王权也是极为发达的。国王与其是土地的所有者,不如说是神祗。

印度教的国王是连接人与神之间的“天神王”,是先王流传下来的成法(达摩)的维护者,是为他的王国富饶丰足而向神灵祈祷的人。国王还是公共工程的创造者和指导者。国王在拥有一切世俗权力的同时,还被作为水与土地的保护神而受到臣民们的顶礼膜拜,国王经常利用其特殊身份及个人威望号召人民进行寺庙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对外战争,并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吴哥帝国并未有过高度发达的中央集权制或君主集权制,国家对地方势力不能实行有效的政治控制,王权被不断削弱。帝国内存在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吴哥帝国军事上征服了它们而强大,但是政治没有进行有效统治。仅仅依靠国王个人威望。没有制度化的强有力的行政体系,自然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吴哥帝国,尽管地方势力有时候受到制约,但是仍然保持强大力量。吴哥始终没有建立高度中央集权化或官僚政治化,也没有建立类似中国的分封秩序。

曾向真腊进贡的素可泰、罗斛、老挝以及南方的一些侯国纷纷宣布了独立,再加上柬埔寨对占婆的影响力逐步消失,柬埔寨陷于易受攻击的境地。

另外,吴哥的王位继承不像中国这样父死子替,根本没有形成固定的规章制度,只要是亲属,都可以继承,那么王位争夺必然很激烈,容易造成内耗。

根据中文历史资料,如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记载:国王登基的时候,国王所有兄弟都被处于刑罚,使他们变成残疾人,要么剁断一个手指,要么割去他们的鼻子,永远不得当官(“王初立之日,所有兄弟并刑残之,或去一指,或劓其鼻,别处供给,不得仕进”)。以此消灭潜在的竞争者,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

国王阇耶跋摩八世去世后,女儿暗中偷了传国金剑交给她的丈夫,所以老国王的儿子不能继承王位。国王的儿子尝试密谋发动兵变,被现国王发现,砍掉了他的脚趾并罚他幽禁在密室里。据说新国王身上嵌有圣铁,刀枪不入,所以敢出王宫。(“其妇翁殂,其女密窃金剑以符其夫,以故亲子不得承袭。尝谋起兵,为新主所觉,斩其趾而安置于幽室。新主身嵌圣铁,纵使刀箭之属,着体不能为害,因恃此遂敢出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4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泰国境内的阿瑜陀耶王朝的逐渐强大,真腊王族之间的矛盾斗争更加激烈化。各方都希望能得到阿瑜陀耶王朝的支持,阿瑜陀耶王朝支持谁,谁获胜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阿瑜陀耶王朝又皈依挑拨真腊内部的矛盾,扩大自己的势力,趁机控制柬埔寨,这样柬埔寨就形成恶性循环。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另外,随着时代发展,小乘佛教崛起,王权失去了神圣光环。吴哥王朝统治阶级及精英一直信奉印度教,但是普通百姓却相信万物有灵论如祖先崇拜。印度教没有在民间生根发芽。从13世纪中后期开始,小乘佛教开始传入柬埔寨。最终导致印度教的统治者统治基础逐步削弱,甚至放弃了印度教。国王也无法神圣化。可以说,小乘佛教是一种变种的无政府主义。

二、宗教建筑狂热

吴哥王朝前期,几乎每个国王都利用其神王的影响力征集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庙宇的,特别是苏利耶跋摩二世和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间,宗教建筑计划尤其庞大,这不仅表现在各种神殿的数量之多,建筑时间之长,而且还表现在寺庙建筑与管理中所耗费的巨额人力、财力及物力上。吴哥有些国王不仅为自己建造寺庙,还为纪念父母、祖父母及前任国王而分别给他们建造寺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吴哥时期的宗教建筑在当时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其母而修建的塔普罗姆寺庙里,有400名士兵,18位高僧,2740位一般和尚,2232名助手,包括615名舞女,这些有资格住的人总计12640人,另外还有66625名男女为神效劳,使居民总数达到79365人,其中包括缅甸人、占人等。

而为维持该庙生活所需,一天需大米6589公斤,一年则要2512406公斤。平均每个人要提供120公斤带壳稻米,或其出产品的60%给寺庙。

由此可见,劳动人民的负担沉重已极。与此相对照的则是统治阶级的奢侈与挥霍。为了装饰塔普罗姆寺庙及寺庙中的圣器,用去了巨额的黄金与白银,还有35颗钻石,40620颗珍珠,4540颗其他宝石,如猫眼、红宝石及其他颜色的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长期奢侈的建筑狂热,首先导致了国家财政的枯竭。国家不仅再也无钱投入公共工程的建设,以改善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同时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还要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其次,大量劳动力被用于进行寺庙建筑,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则相应的减少,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因缺乏人员管理与维护,遭到了极大破坏,农业生产处于荒废之中,以前那种农业大丰收的情景,便再也不复出现。

再次,这种建筑狂热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对统治阶级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满情绪,民众的反抗与起义不时发生。罗喉之乱就是这时期最著名的一次起义,它动摇了国王的统治基础。这样,国力被严重损耗,整个国家的衰落之势凸显出来。

三、长期战争

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无疑是柬埔寨的黄金时期,其领土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南半岛。这种疆域的辽阔是建立在军事征服之上的。从12世纪初苏利耶跋摩二世夺得王位以后,便开始了东征西讨的军事征服计划,对占婆、安南和罗斛、南奔用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与占婆之间的百年战争,既是两个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邻国之间为争夺控制范围和政治优势而进行的王朝战争,又是互相敌对的高棉人与占婆人之间的民族复仇战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两败俱伤。

“百年战争”结束后,柬埔寨又受到了来自于素可泰的泰人的威胁。素可泰王国不仅推翻了高棉人在该地的统治,而且开始了向真腊本土的进军。1295年还洗劫了吴哥。14世纪中期以后,阿瑜陀耶的泰人则成为真腊的主要敌人。吴哥曾三次被阿瑜陀耶的泰族人攻陷(1353年、1394年、1431年),以致于高棉人不得不放弃吴哥古都,另觅新都。柬埔寨走向了无可挽回的衰落。

长期战争削弱了柬埔寨国家主权,使国土不断缩小。在阇耶跋摩七世时期,柬埔寨还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阇耶跋摩七世之后,真腊的属国便纷纷脱离了柬埔寨的控制而独立,有的甚至还向柬埔寨本土进攻,构成对柬埔寨的强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人的阿瑜陀耶王朝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阿瑜陀耶王朝不仅多次侵入真腊首都,而且还迫使真腊国王向其称臣纳贡,这导致了柬埔寨国家主权的丧失,还致使真腊统治阶级内部势力出现了分裂,一部分人主张对阿瑜陀耶王朝的侵略进行抵抗,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顺从于阿瑜陀耶王朝,幻想在阿瑜陀耶的支持下对真腊国内实行统治。另外,阿瑜陀耶在对柬埔寨的长期战争中,侵占了柬埔寨的大片国土,柬埔寨的西部省份几乎全都落入了泰人手中,柬埔寨的国土在不断缩小。

长期战争造成的第二个恶果便是柬埔寨国内经济的崩溃。

第一是对农业水利设施的直接破坏。泰人曾三次攻占吴哥,为了要彻底打击吴哥帝国,他们在对吴哥的占领期间,肆意破坏吴哥的水利设施,使柬埔寨的农业生产天旱无以为灌,天涝无以为排,完全失去了可靠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是农业人口的极度缺乏。一方面由于柬埔寨连年内外战乱不断,大量的劳动力都被召入军队,为战争服务,留下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极少,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另一方面,暹罗在每一次入侵撤退时,都要将大量的柬埔寨人口作为俘虏,带回暹罗当奴隶。人力的严重流失竟致后来连“原始人”也参加了战斗;

第三,在战争中丧失的国土是柬埔寨国土中最肥沃的一部分。暹罗侵占了柬埔寨的农业大省马德望,此外还占领了呵叻、尖竹汶、菩萨等西部农业省份。领土的丢失不仅造成了柬埔寨国家控制力的减弱,而且还导致了另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即柬埔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收入大大地减少了,整个国家的收入也随之锐减;

第四,中古与近代早期的中南半岛各国之间的战争有一个特点,即战胜国并不对战败国实施有效的政治控制,战胜国只是在掠夺了战败国的人口与财富之后,留下少许军队驻扎在战败国,实行军事统治。这种军事统治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快便会被战败国的人民起而推翻之。因此,各国间的战争除了主要是为争夺政治优势、进行民族复仇之外,还为掠夺别国的人力资源和财富。真腊侵占占婆、暹罗侵占吴哥都是如此。而从11世纪后期开始,高棉王室便越来越依赖于战利品来维持其国家活动。“掠夺战争作为国家财政来源之一,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表明高棉王室不再能或不愿意或不需要再以农业为国家财政的直接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而,高棉统治阶级不再热心于水利灌溉系统的维护,不再关心农业收成的好坏,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在战争中获得更多的战利品。要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必须在战争中获胜。从14世纪中期泰人崛起以后,柬埔寨在战争中便一直处于劣势,不仅不能从别国获得战利品,相反,自己国家的财富却被暹罗、越南掠夺殆尽整个国家生活的经济基础处于崩溃状态,柬埔寨的国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