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介绍
研究背景
Background
登革热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每年导致超过1亿例感染。其临床症状从轻度发热到严重出血和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的观点认为,重症登革热病例主要发生在二次感染期间,这是由于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DE)在感染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后出现。然而,当前研究对于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了解甚少。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研究者对印度不同地区三家医院的619名确诊登革热的儿童进行了研究。
研究目的
Objectives
本研究旨在分析登革热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IgM比值、使用登革热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对感染进行分类。
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初次感染是否也会导致严重的登革热病例,并探讨中和抗体滴度在初次和二次感染中的差异。
研究要点
研究过程
Sampling
1、研究人群与感染分类
本研究纳入了619名来自印度不同地区三家医院的儿童,这些儿童在2012至2018年间被确诊为登革热感染。 通过标准 ELISA测定IgM和IgG比值 ,按 WHO指南 将感染分为初次和二次感染。
结果显示,初次感染占总临床病例的 55.6%(344/619),占重症登革热病例的 55.4%(112/202),占死亡病例的 71.4%(5/7)。 (见图1)
图1 初次和二次感染患者的严重疾病频率
(图1展示了确诊登革热的儿童中,初次和二次感染患者的严重疾病频率。数据显示,初次和二次感染患者的严重疾病频率无显著差异。)
2、中和抗体滴度比较
分析显示,初次感染患者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低于二次感染患者(P≤0.0001)。通过中和抗体检测,我们发现初次感染患者对每种登革热病毒血清型的中和抗体滴度均低于二次感染患者。此外,初次感染患者的中和抗体反应范围较窄,而二次感染患者的反应范围更广。(见图2)
图2 初次和二次感染患者对不同登革热病毒血清型的中和抗体滴度
(图2展示了初次和二次感染患者对不同登革热病毒血清型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初次感染患者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低于二次感染患者。)
3、不同年龄组的疾病严重程度
进一步分析表明,1岁及以下的婴儿中,初次感染占主导地位,而较大年龄组(1-3岁、4-6岁、7-9岁、10-12岁和13岁及以上)的儿童中,初次和二次感染的比例接近。
1岁及以下婴儿中,60%以上患有严重登革热,而较大年龄组中约30%患有重症登革热。结果还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重症登革热病例中,初次感染占46.7%至50.3%不等。(见附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的疾病严重程度
(表1展示了不同年龄组儿童中,初次和二次感染的比例。结果显示,1岁及以下婴儿中初次感染占主导地位,而较大年龄组中初次和二次感染的比例接近。)
4、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的质疑
本研究质疑了目前广泛认为的重症登革热主要与二次感染相关的观点。本研究发现强调了开发能够保护未感染人群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虽然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DE)仍然是解释二次感染严重疾病的主要机制,但研究表明,初次感染也可能导致严重疾病。
研究亮点
1、初次感染的严重性:研究发现,初次感染患者中,严重登革热病例的比例与二次感染相当,挑战了ADE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2、中和抗体滴度差异:初次感染患者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低于二次感染患者,表明抗体反应在初次感染中的重要性。
3、年龄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1岁及以下婴儿中,初次感染导致重症登革热的风险更高,而较大年龄组中,初次和二次感染的严重病例比例相当。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初次和二次登革热感染均可能导致严重疾病,尤其是在儿童中。这一发现对登革热疫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保护未感染人群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初次感染中严重登革热的机制,并开发针对不同感染状态的有效疫苗。
参考文献
[1] Aggarwal, C., Ahmed, H., Sharma, P. et al. Severe disease during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dengue virus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opulations. Nat Med 30, 670–674 (2024).
文案 | 谢晓婷
排版 | 谢晓婷
审核 | 谢晓婷
发布|姜笑南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RECRUIT
关注我们,获取生命科学
学界前沿|促进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业界前沿|促进更快的产品创新与应用
政策前沿|促进更好的治理实践与发展
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