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日报

“为保障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必不可少。”2023年,贵州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近200万亩,完成率109.2%。近日,由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6部门组成的调研指导组,赴贵州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开展调研。

调研组一行走进盘州市保田镇五棚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生机盎然。去年底,保田镇完成5.9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老百姓的“巴掌田”终于连散成片,还修建了机耕道、灌溉水渠和排洪设施,既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又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五棚村种植大户侯引顶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田全是小块小块的,道路狭窄,已经有十多年没人种水稻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后,路、水全部整好了,农机直接开进田地作业,省时省力产量还高,我今年种红米一亩地的收益近5000元。”

“高标准农田让农民省心省力又受益。”省农业农村厅农田管理处处长王雄说。

为了建好农民的增收田、效益田,贵州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油生产提升“六大工程”的首位工程部署推进,创新“635”工作机制——开展“六方会审”,做优项目规划设计;推行“三方共建”,强化项目监督管理;聚焦“五个重点”,压实县级主体责任。

贵州“635”工作机制得到省外农业农村系统的点赞学习,充分发挥了农民在农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深度参与项目设计、建设、验收、管护各环节,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标准建、高标准管、高标准用。据统计,去年群众对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满意度达98.8%。

今年,湄潭县高台镇高标准农田迎来了首个夏种季,一株株翠绿的秧苗为成片的水田披上了绿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增强粮食作物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土地效益最大化。

湄潭县高台镇窑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2024年4月完成整治,贵州湄潭玉粒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高标准农田540余亩,用于水稻种植。“高标准农田修建的机耕道以及灌溉用的水沟、水渠,便于实现机械化耕作、连片种植,提高产量,把耕作成本和运输成本降低,所以我们承包下来,有信心把水稻种植搞得有声有色。”公司负责人佘先亮介绍。

为了让高标准农田真正发挥效益,佘先亮还打算通过“稻油轮作”模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公司包揽整地、育苗、插秧、施肥、收割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的费用,每年能为周边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让农户的创收增收路子得到拓宽。

贵州聚焦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资金管理、耕地指标、助农增收“五个重点”持续开展督导,推动形成“党政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农民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把高标准农田项目真正打造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在广袤的田野间,我省深化农村改革各项举措正全面发力,有效激活资源要素,有力激发出农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