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编辑 | 董小姐
插图来源 | ssu_binne
今日导读
孩子有着无限的潜能和可能,只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滋养的环境,给予他们空间和时间,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上生长,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对抑郁休学的孩子来说,同样如此。 今天的故事,便是一位17岁女孩书写的找到内心勇气的经历。她从一个性格胆怯的、初一才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初三还要父母接送上下学的女孩,一步步跟随自己内心的决定,而找回了自己的自信、独立、勇敢,17岁的她,已经可以独自旅行,一个人坐飞机去陌生的城市,内心不再恐慌、害怕,那道属于她的光,慢慢回归了,正在指引她前方的旅途。
这是《郁金香》的第150个青少年成长故事
勇敢,是一个平凡的词,也是一个不平凡的词; 勇敢,是一个简单的词,也是一个不简单的词;勇敢,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似乎就在我们身边;勇敢,好像很容易,好像很困难。 每个人都对勇敢有不同的定义。小时候,我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克服了,是勇敢;长大点,我不敢上台发言,尝试了,也是勇敢;前几年,我无法离开家、离开父母,自己单独在外面住,适应了,也是勇敢。而今,在毅然做出休学决定后再次尝试复学,我想,这也是属于我的一份勇敢。和双相共处两年半、经历一年多的休学时光,如今17岁的我,正在书写自己对于勇敢新的定义,我也在这场成长的历练中,触摸到了自己更多的面向。
曾经,我很胆小,15岁还要父母接送上学
回忆我的整个童年,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怯生生的、胆小的、需要保护的一个女孩,勇敢、勇气和独立这些词,似乎与自己无缘。也许,我的这种不勇敢,某种程度上和父母有关,我一直被家人保护得很好,与其说我不敢,倒不如说,我没有被给予尝试的机会。
回忆小学的六年时光,我除了自己走路半小时上下学,穿过一个马路、两座天桥;自己在院子里和朋友们玩,在操场上肆意奔跑;自己在去大院门口的教育一条街上上课之外,没有独自出门过。当我看到和我同龄的同学在五六年级,已经可以和朋友一起单独出门逛商场、可以自己坐地铁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心想,为什么就我不行。到了升初一的暑假,终于,我获得了第一次独自外出、坐地铁的机会,是去外面上课外班。
我当时的心情,可能有害怕、有紧张、有开心,具体的感受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当时我还不会用导航,只知道按着我妈所指的路线走,而在一路上,我甚至害怕到不敢问任何人。初一寒假,考完期末考,我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单独出来玩,当时我觉得很兴奋,毕竟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一转眼,到了初三,也就是两年前,我已经15岁了,但依旧干什么都需要妈妈帮忙,因为父母从小对我的过度保护,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离开熟悉的环境就会感到恐慌。然而给我的挑战马上就来了,那个时候正推行双减政策,查得很严,政府不让学校补课,也不让课外机构开放,于是我们的课外学习,以一种夏令营的形式出现。我在当时接到了一条无法接受的消息,说是要我们外出住基地,上七天寒假课,再待六天冬令营。也就是说,我一共要离开我爸妈十三天,而且还有一点是,它不让带手机,我觉得自己和外界完全没有了联系,我很害怕,不知所措,但没办法,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据我的回忆,总共十三天,前七天上课,我真的是靠着吃药硬生生撑下来了,去缓解我的紧张焦虑。后面的六天冬令营,虽然几乎都是玩,我只待了两天,便觉得自己实在是不行了。我当时的感觉是:早上起床,前一秒做了个好梦还感觉不错,后一秒被闹钟吵醒,晕乎乎的爬起来,坐在床上愣了几秒,像是失忆了一样,突然想起自己在哪,接着负面情绪瞬间像海啸一样奔涌而出,我瞬间感觉抑郁发作了,情绪到达了冰点。好不容易撑着完成上午的一天的活动,晚上我又开始想家了,也就是说,早上的负面情绪还没消化完,晚上新的负面情绪又再度袭来,我真的感觉要疯了、崩溃了,人要不行了。
最后,我坚持不住了,提前回了家。体验了这一次的可怕经历,我变得比以前更加依赖家人的保护,我真的几乎去哪里都要我妈送我,我觉得去哪都离不开她,甚至我早上去学校都要她送我,晚上要我爸接我。在那个时候,我像是丢失了自己所有的勇气。
看见自己的微小进步,我的勇气逐渐回归了
之后,我在带病的情况下,在磕磕绊绊中,完成了中考,升入了高中。
在高一的寒暑假,我又一次迎来了学习营,回想自己初三时的恐慌体验,第一次去营地,我甚至哭着说我要回家。
第二次,我比之前进步了一点点,虽然也很难熬,但我内心的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怕,你会没事的,你可以的,于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完成了全程。
虽然这个事情对别人来说可能很简单,甚至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但却成了我找回勇气的重要转折点!
因为我发现,带着轻微的不适、稍微脱离了我的舒适圈之后,我一样是安全的,离开了妈妈和家,我也是没问题的,对那些我曾经认为完全无法完成的事,我其实是可以完成的。
这个发现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意外,原来,我比自己想象的更有勇气、更勇敢!
于是,我开始不断肯定自己的进步。我的勇气,就在我的关注中,慢慢回归了。
第三次学习营,我完成了我的小目标——上台发言,第四次学习营,我试着当了队长,我一次一次在进步,一次一次在超越自己,一次一次在变勇敢。
随着我勇气的生发,我探索世界的边界在逐渐扩大,我接触的体验也变得更加丰富。
去年五月,我第一次去杭州,参加青少年成长营,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坐飞机去一个我从没去过的城市。
或许当时我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也没有认识的人,只能试着自己摸索,跟着导航,但那都没关系,因为我已经接过了挑战,这就是我的勇气。
很难想象,我曾经一个独自坐地铁都不敢问路的女孩,现在可以一个人坐飞机去陌生的城市,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记得那年,我16岁,那次成长营结营后,我还和其他几个小伙伴一起,相约在杭州多玩几天再回各自的城市,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发出这样的邀请,但我知道自己又迈出了一步。
回顾整个2023年,在休学期间,我去了好多想去的地方,看了很多风景,发现了很多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角度。
我去了上海,去了迪士尼,去了我一直想去的魔都矩阵(高空攀爬类项目);去了深圳,去看了波光粼粼的大海,去citywalk,一天走了两万多步;去了湛江,去了南极村,去了中国大陆最南边;还去了我一直想去的海口。
我超越了以前的自我,我超越了那个曾经离不开妈妈、一到陌生环境就恐慌的女孩。
记得当时,在从湛江去海口的船上,我站在甲板上发呆,看着海水像时间一样从我身边流走,前面白色的浪,仿佛在诉说新的开始,我一抬头,看到了夕阳,感觉整个世界被橘色的光芒笼罩,像有光,在指引我向前走。
那就是我自己的光,我看到了。
见证自己的勇敢,我准备迎接复学的挑战
今年初,我又自己一个人去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单独住酒店,我那时刚满17岁。
我自己坐高铁,去了颐和园,在冰封的湖面上滑了冰,自己去了前门大街,去吃了好吃的抹茶味冰淇淋,自己去爬了长城,这次终于成功登顶,看着北十二楼的风景,竟觉得意外的好看。
就在上个月,我又去杭州参加了青少年成长营,而我这次的身份,是学员助教。
犹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是第20期青少年成长营,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郁金香,我以首训学员的身份参加,当时有个姐姐,是学员助教,我那时很羡慕她,心里默默的决定,有朝一日,我也要当学员助教,用我的经历去帮助更多的人。
没想到一年过后,我的愿望实现了,在第28期,我又遇见了她,但是这次,我可以和她一起当学员助教了。
过去的这一年,我还去了920郁友节,参加了郁金香的幸福出发见面会、无郁中国行,我写了很多篇文章,发表在郁金香公众号上,还成了郁金香的特约作者,收到了好几笔稿费和打赏。
回望童年时那个胆怯到上学下学都要父母接送的自己,再到现在,见证自己的自信、独立和勇敢,看到自己在一年内就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不禁感叹,原来,我竟然有这么大的潜力,这么多的能量!
我好像有着无限的潜能,它们正在等待我的注视,而那里,正蕴藏着我不可思议的未来。
在没有确诊之前,我和大部分学校里的同学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做着平常的事情。那时候的我,几乎从来没有思考过“勇敢”这个词真正的含义。而今,经历两年半的双相时光、一年多的休学时光,我真正在我身上感受到了勇敢的品质,那正是生活带给我的礼物,我相信,这宝贵的见证,从此会与自己相伴。
现在的我,准备复学,无论成功与否,都是我的决定,即便有数据表明,抑郁复学的成功概率仅有20%,那我也愿意拼尽全力,成为这20%中的一员。
休学是很勇敢的决定,复学也是,既然从这里结束了,那也可以选择从这里重新开始。
感谢双相的特殊经历,感谢自己源于心底的一次次决定,感谢身边人的鼓励,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我变得更加坚强,心中能量也在慢慢回满。
我终于发现,原来,勇气是我本来就有的品质啊!只是我曾经丢失了它,而如今,我重新找回了这份力量,一次又一次,我也遇见了更勇敢的自己。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