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大小小的医院很多,相关资源非常丰富,但很多时候大家依然喜欢扎堆三甲,而三甲大多又集中在老主城,导致老主城的交通压力很大,同时各大三甲都人满为患,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营,停车更是相当困难,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分级诊疗

01 分级诊疗

其实南京之前就提出了分级诊疗的理念,还给出了总体目标,其中有一条,“到2025年全面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应该说这套理念还是很不错的,为此南京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持续投入对于医联体的建设优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有很多的社区医院都比较新,硬件条件也不错,也基本不用怎么排队,整个流程更省时间,更加轻松。理论上大家对于三甲的依赖性应该会降低才对,但实际上社区医院或区级医院并没有发挥出理论值水平,分担比重不够,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个人觉得主要还是认可度低,缺乏信任。

02 缺乏信任

02 缺乏信任

这段时间家里老人不太舒服,我忙前忙后比较多,经历得多了,也就能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以我个人的实际感受来说,老人实际上并不喜欢去医院,尤其是大医院。人多、排队时间长、医院大跑上跑下也麻烦,因此很多时候如果觉得身体稍微有点不太舒服,本着不麻烦子女的心态,一般也就在药店、社区医院或者附近的区级医院应付应付,流程比较简单,老人也能够独自完成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根据我对我家老人的观察,我发现药店经常会推荐一些不必要的药,有些还比较贵,作为商业性药房没什么可说的。社区医院就医体验倒是不错,但诊疗水平确实一般,容易多开药,似乎更偏向中成药,而且一开就是好多盒,甚至一捆一捆的开。

区级医院倒是专业很多,能发现问题也能解决问题。但似乎喜欢把问题的严重性放大,说得很严重,很夸张而且突出紧迫感。以我家老人为例,当时只是稍有些不舒服,自己去了家门口的医院看了看,结果区级医院让马上住院做手术,甚至一刻都不能等,导致老人当场慌神,我赶到后,医生同样说的很严重,着实让人有些懵。

换到三甲,明显感觉医生要淡定得多,住院做手术倒也提了,但说法是建议可以抽个时间住院做个小手术,以完成对病情的确诊。同样的情况,三甲首先提出的是建议,其次说明了住院手术的目的是完成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判断,而非治疗。确诊后会怎样,排除了会怎样,包括手术有没有风险等,基本上会说的比较清楚。

当然陪同老人问诊的人(儿女或孙辈)最好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些问题要自己主动去问,一问一答才能构建完整的对于病情的认知和评估。

当然类似的经历还有不少,比如我老婆有段时间有些缺铁,之前三甲只是开了一盒琥珀酸亚铁片,而同样的问题到社区医院却直接开了7盒中成药。只是有些缺铁,却开了满满一袋子的药,实属有些夸张,社区医院在开药这个方面是真放得开。

记得小孩刚出生那会儿,因为经常抱宝宝,我老婆手腕后来就有些酸疼,似有些抽筋。结果看了一家附近的骨科医院,上来就让打封闭针,觉得有些不妥。区级中医院让做针灸,不让人担心但也没什么效果。后来还是去了三甲,三甲的医生真的很淡定,意思不是大问题,对于刚生过孩子的妈妈来说很正常,就让注意休息,不要再抱小孩,甚至也没开药,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才开了一盒贴膏用于临时止痛,可见三甲在开药这个方面真的很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我觉得对于小病灶而言,社区、二级、三级、三甲其实没有太多区别,而且以为越是小的医院费用也会越低。但医院去得多了,经历得多了才发现,现实情况是,越是小医院费用往往反而更高,关键不一定能治好,最后还得去三甲。

正是因为一次次的试错,让大家逐渐丧失了对于中小型医院的信任感和认同度。我相信不少朋友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所以现在对于小病大病都往三甲跑的朋友,我倒是越来越能理解了。

03 三甲均衡化

03 三甲均衡化

个人觉得分级诊疗很重要,但中小型医院实际上存在某些信任问题,大大降低了医联体的实际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多在三甲医院上多做文章,比如通过新院区或迁移的方式,让三甲医院的地理空间和布局能够更加均衡,能够更全面的覆盖全市居民。

目前南京在这方面确实做的不错,不少优质的三甲资源已经实现了在近郊新城的布局,还有不少在路上,比如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部院区(溧水)、市妇幼丁家庄院区(即将投用)、省妇幼雨花院区(在建)、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等。相较于过去,在均衡化方面已经提高了很多。

同时还需真正提高社区医院以及二三级医院的水平,并且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人为本,提升信任度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