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马超群1,董作亮1,阮桐磊2
单位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检验科,2妇产科
前 言
葡萄胎(hydatidiformmole,HM)是一种具有恶变倾向的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因而俗称“葡萄胎”[1],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子宫明显大于相应孕周、呕吐、卵巢黄素化囊肿、甲状腺功能亢进与早中孕期出现的妊娠期高血压[2,3]。
钩状效应(hook effect)是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结果的现象,分为前带效应和后带效应两种[4]。前带效应系指抗体过剩时,使反应信号弱化,信号的剂量(浓度)曲线呈钩状的现象;后代现象是指抗原过剩时,使反应信号弱化,信号-剂量曲线亦呈钩状的现象。往往前带效应明显,可通过稀释样本的方法解决。
案例经过
中年女性患者,50岁,平素月经规律,收住我院前46天(停经35天)出现无明显诱因阴道出血,量少、暗红色无腹痛,2天后阴道出血增多、鲜血、有血块,多于平时月经量,有乏力,休息后好转,48小时后出血自行减少、未检查治疗。
之后阴道出血时而出现,自感发热、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体温38.6℃,对症治疗口服阿奇霉素4天无好转,查T3、T4偏高,出现憋气、全身水肿,予以抗敏药及利尿药治疗3天后水肿稍好转,查血压升高160/90mmHg,口服降压药治疗。2周前因全身水肿就收住于我院代谢科。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1、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提示患者呈轻度贫血状态(见图1)。
图1 血常规报告
2、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正常(见图2)。
图2 凝血功能报告
3、生化:总蛋白、白蛋白,血钙明显降低,提示患者呈现低蛋白血症,同时伴有血钙降低(见图3)。
图3 生化报告
4、甲状腺功能:TSH降低,T3、T4增高,提示患者处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见图4)。
图4 甲状腺功能报告
5、性激素检查:雌二醇>1000pg/mL,孕酮>60ng/mL显著升高,垂体激素受抑制(见图5),呈现妊娠激素表现,与患者年龄及诊断不符。
图5 性激素报告
6、在排除了样本、仪器、试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后,我们将原标本行HCG检测,结果为3631mIU/mL↑,考虑患者为妊娠状态(见图6)。
图6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报告
7、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诊断及其他检验结果,考虑患者为妊娠状态,而这也为我们揭示了患者的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血钙降低的原因。检验科立即联系临床医生主动沟通,了解患者病史等情况,得知患者对是否妊娠并不知情,偶有恶心无其他不适症状,检验科将判断向临床医生说明,并提出请妇科会诊并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8、妇科会诊考虑滋养细胞疾患,不除外葡萄胎。复查了血常规,凝血功能,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贫血呈进行性发展,且血浆D-二聚体开始增高,提示患者随着妊娠的发展,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见图7、8)
图7 血常规报告
图8 凝血功能报告
8、妇科B超:提示患者有滋养细胞疾病及盆腔积液。
图9 妇科B超报告
术前HCG 5632mIU/mL,与诊断不匹配,检验科考虑可能存在钩状效应;取原血1:100稀释最终结果为595932 mIU/mL,并将结果告知临床医生,说明原因。最终术后病理证实为葡萄胎,术后HCG 47400mIU/mL(见图10),术后三周复查HCG 3.6mIU/mL恢复正常。
图10 HCG变化情况
案例分析
1、结合病史及各项检查做出诊断:患者阴道异常出血46天,憋气水肿10天,入院检查雌二醇>1000pg/mL,孕酮>60ng/mL显著升高,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受抑制,呈现妊娠激素表现,与患者年龄及诊断不符,于是检验科自行追加HCG检测发现增高,并主动与临床沟通,给出相应的建议。这也引起了临床的重视,结合其他检查提示患者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伴血钙降低等表现,遂请妇科会诊,做进一步诊断。
2、妇科会诊并经超声检查后考虑患者为滋养细胞疾患不除外葡萄胎,转入妇科术前HCG为5632mIU/mL,与诊断不符,检验科再次主动与我们沟通考虑可能与存在钩状效应,使结果假性减低,取原血1:100稀释后检测结果为595932mIU/mL,与诊断相符;这也帮我们解开谜团,该患者术后HCG 47400mIU/mL,术后三周复HCG3.6mIU/mL恢复正常。
案例总结
本案例是检验科医生在审核结果过程中,发现性激素结果与患者年龄、诊断不符。在排除实验因素后,依据经验原血检测HCG,考虑妊娠,同时综合该患者其他检验结果考虑妊娠,于是立即主动联系临床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史情况,向临床医生说明检验科的判断,并提出请妇科会诊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妇科会诊考虑葡萄胎后转入妇科,术前检测HCG为5632mIU/mL,与葡萄胎诊断并不匹配。检验科考虑可能存在钩状效应,通过将原样本稀释后检测还原真相,通知临床解除疑虑。
专家点评
董作亮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通过此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检验工作者来说,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还要在工作中主动学习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在遇到异常结果或特殊结果时,能将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发挥检验工作者对患者疾病诊治“吹哨人”的作用。另外,在工作中应积极与临床沟通交流,主动参与临床诊疗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临床、方便患者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John T Soper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Current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bstet Gynecol. 2021 Feb 1;137(2):355-370.
[2] Eunjung Jung , et al. The etiology of preeclampsia.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 Feb;226(2S):S844-S866.
[3] Gabriela Marini Laviola , et al. Complementary tool in diagnosis of hydatidiform mole: Review. Pathol Res Pract. 2022 Sep;237:154041. doi: 10.1016/j.prp.2022.154041. Epub 2022 Jul 28.
[4] S A Fernando , G S Wilson, Studies of the 'hook' effect in the one-step sandwich immunoassay. J Immunol Methods. 1992 Jul 6;151(1-2):47-66.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