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仲夏夜之梦(油画) 1939年 马克·夏加尔

1590年,戏剧《仲夏夜之梦》诞生于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笔下。它以雅典和附近的森林为舞台,编织出一座错综复杂的爱情迷宫,四对恋人和一群精灵在仲夏之夜演绎着爱恨交织的奇幻故事。这部融合了现实与幻想、爱情与魔法、喜剧与悲剧的经典之作也让无数画家为之倾倒,他们以画笔编织属于自己的梦境,或再现戏剧场景,或表达对艺术的思考,或抒发内心的情感。从拉斐尔前派的梦幻画面,到超现实主义的奇思妙想,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这一母题,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画作宛如仲夏夜的精灵,在艺术的世界里翩翩起舞,为观者带来无尽的遐想和启迪。

夏夜重现

19世纪,随着剧本的修复与工业革命带来的舞台技术革新,《仲夏夜之梦》在英国的舞台上重焕光彩。在美术界,它催生了19世纪“仙女画”的兴起,画家们纷纷以此为契机,挥洒灵感,创作出一幅幅描绘戏剧场景的杰作。英国画家埃德温·兰西亚于1851年绘制的《提泰妮亚与波顿》便是其中的代表。

画面中心的仙后提泰妮亚身着淡金色的半透明薄纱,秀发间点缀着桂叶与萤火虫的光芒,玫瑰在她的脚下绽放。这位美丽的仙后依偎着木讷的驴头怪人波顿,并深情地凝视着他。仙女们环绕周边,或凌空飞舞,或骑在毛茸茸的白兔上,作为这荒诞时刻的见证者。作品忠实地再现了《仲夏夜之梦》的第三幕,仙后提泰妮亚在爱情魔法的影响下,与变成驴子的织工尼克·波顿坠入爱河。

这幅画作在当时被誉为兰西亚最好的作品,它优雅,充满想象,同时又流露出自然之美与现实感。波顿的形象虽不显高贵,却不见粗俗,展现了底层人民的坚韧,而腿部的姿态也暗示着这位雅典工匠的日常生活。提泰妮亚在画中不再仅仅是一位仙后,她就像一个戏剧与绘画、文字与图像的造物,痴情而盲目,纯真却并非无瑕。

整幅作品明亮、丰富,对细节的处理也臻于极致,从仙子翅膀上微茫的色彩,到兔子随风震颤的皮毛,无不展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他将这一幕的精髓“现实的荒诞、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复杂”转化为图像,让观众无须踏入剧院,便能领略《仲夏夜之梦》的无穷魅力。

一首抒情诗

在戏剧潮流与仙女画的感召下,一群自称“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年轻画家也走进了剧院。他们怀着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初期艺术纯真精神的向往,深深地缅怀过往艺术的辉煌,追寻着纯粹的“美”的表达。而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尤其是《仲夏夜之梦》,与他们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仲夏夜(油画) 1908年 爱德华·罗伯特·休斯

当学院派画家有条不紊地根据戏剧内容构思作品时,拉斐尔前派的画家早已沉醉于戏剧本身营造的氛围之中,他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织就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甚至略带忧郁的情调。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笔下的戏剧景象,总是笼罩在幽深的夜色之下,其中,爱德华·罗伯特·休斯创作的《仲夏夜》便是其中的代表。

休斯为我们展开了这样的画卷:在夜色中,一群带着翅膀的小精灵环绕着一个青春女子。她俏皮地提起流光溢彩的金色裙摆,手臂夹着一支笛子,似乎化身为夜曲的演奏者。肥沃的草地成为了她的舞台,而茂密的树影则如同一幅天然的帷幕,轻轻掩映着她的身影。小精灵们高举的发光贝壳、娇嫩的花朵和轻颤的种子荚,犹如一盏盏温柔的聚光灯,照亮了她的存在。然而,在她脸上的表情中,一丝茫然若隐若现,仿佛在暗示着她或许并非自愿踏上这个舞台,那提起的裙摆不过是出于一种谨慎的防备。

在以《仲夏夜之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中,不少作品往往捕捉了戏剧中的某一个场景,它们承载着叙事的重量和情节的详略。然而,在休斯的《仲夏夜》中,主角却身世成谜。他的作品不再单纯地叙述故事,而是一首献给“仲夏夜”的抒情诗。他放下戏剧的张力,通过一个平凡的时刻,揭示出森林与夜的深邃诗意。正如一位批评家对休斯的赞誉:“情感与色彩交织,故事与画面相融,如同视觉的诗篇,它流淌着时代的节奏,唤醒了艺术的灵魂。”

爱的回归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让维多利亚时代的优雅逐渐褪色,戏剧主题的绘画作品亦渐次稀少。然而,在这变革的时代中,马克·夏加尔却以画为媒,重唤旧梦。

他也选择了描绘《仲夏夜之梦》中提泰妮亚爱上波顿的情节。画中的提泰妮亚,身着洁白婚纱,手持蓝色的扇子,神态静穆、深邃,如同美与纯洁的化身。她仿佛不是仙后,而是梦中的天使。身穿西装的驴头织工波顿正紧紧地拥抱着提泰妮亚,而提泰妮亚也以温柔的姿态回应着波顿的爱意。天空中,一个红色的天使展翅飞翔,仿佛在庆祝着爱情,守护着这个宁静的时刻。整个场景充满了浪漫、神秘和梦幻的氛围,让人陶醉其中。

在相似的作品中,夏加尔的《仲夏夜之梦》以其色彩的斑斓和氛围的迷离奇幻独具一格,打破了戏剧本身的现实与画家个人幻想之间的界限。在这场梦中,夏加尔的画笔超越了艺术的常规叙事,戏剧只是他梦想的载体和情感的投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夏加尔的创作中频繁出现《仲夏夜之梦》中穿着白色婚纱的女子形象,她们都源自现实中夏加尔的妻子贝拉。而变为驴子的织工波顿,显然是画家的自喻,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变成何种模样,他都将始终爱着贝拉。

通过这幅画,夏加尔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热爱,他在动荡的时代坚定地守护着心中的美好。夏加尔曾说:“生命的终结是一束花束。”而为最后的仲夏夜之梦,他献上了对爱情的永恒歌颂。

《仲夏夜之梦》在绘画艺术中的流变,见证了绘画艺术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演进。从对戏剧的忠实再现,到对时代和现实的回应,再到对爱情的执着,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这一母题,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画作不仅是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致敬,更是艺术家们对自身情感和时代精神的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诗意的艺术世界。

2024年8月4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仲夏夜之梦〉在绘画艺术中的流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