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两次特大洪水

©作者 常文选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几件事可以说是刻心铭骨、难以忘怀,那就是在原华县(今华州区)工作期间所经历的两次渭河特大洪水。

2003年8、9月间,渭河流域连续下了40多天中到大雨,其中有几天达到暴雨级别。超强的降雨致使渭河暴涨,最高水位达到了342. 76米,流量达到3570立方米每秒,远远超过渭河的过水能力。连续降雨使渭河形成了5次洪峰,而且每次都是首尾相接,一波连一波,其水位之高、总量之大、滞留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为历史罕见。人们把这次灾害称为“03·8”特大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县地处渭河下游、秦岭北麓,渭河穿境而过,境内河堤全长47.25公里,每年的防汛任务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相关地质与水文资料显示,渭河上游属于沟壑纵横、川峡相间的特殊地质地段,那时候遇到强降雨或长时间阴雨天气,数十条支流会裹挟着沙土泥浆凶猛地涌入渭河。而渭河中下游又处于泥沙淤积、河岸塌陷严重的状态,再加上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河口受黄河河槽拦门沙槛的阻挡及洪水的顶托,使本应注入黄河干流河道的渭水向西回流倒灌,加剧了渭河泥沙的淤积,进一步抬高了河床,给渭河行洪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河水随时都有冲破河堤的危险。

但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对于华县来说,最要紧的是渭河南山支流的水情。华县境内共有6条南山支流,经过连续几十天雨水的倾泄,秦岭山区汇聚起来的山洪如出笼的猛兽,顺着这几条支流河道疯狂地涌向渭河。而此时的渭河因流速缓慢,河水不断上涨,水位快速升高,最终也同黄河口一样,形成了向南山支流倒灌的局面。南山支流的堤坝大多为沙土工程,且过去每年只是修修补补,铲草培土,坝基并不牢固,群众将其戏称为“金包银”。这样的堤坝根本经不起两面夹击的水势,6条南山支流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降雨之初,县上就组织县级各部门乡镇、各工商企业和驻华单位上河堤进行巡堤查险。其实,每年进入汛期,县上都要这么做,这已经成为全县工作的常态。我单位先是被安排到詹刘险工巡堤查险。该河段是一个L形湾道,地势险要,历来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时的河水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势从西边汹涌而来,凶猛地冲刷拍打着堤坝,又由此向北,再折向东,一路奔腾而去。我们到达时,河水已经涨到离堤顶很近的位置了,看水势还在涨,随时有翻越堤顶、冲下堤坝的危险;堤坝下边就是广阔的庄稼地和星罗棋布的村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一到指定位置,立刻投入紧张的护堤工作;三人一组,来回巡查,细心观察堤坝坡面状况,查漏补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正在这时,我接到了县抗洪抢险指挥部的电话通知,要我单位立即由守护渭河大堤转入守护南山支流的重要河段——赤水河东堤。我们立刻执行命令,快速转移。到达指定地点,县抗洪抢险指挥部工作人员将我单位分配在赤水河桥上桥南侧,其位置与桥上桥这个著名景点近在咫尺、隔空相望。桥上桥是华县与临渭区的分界线,两岸分别是东西赤水两个重要镇(村)。显然,守护好赤水河堤坝,责任重大。

我一边将单位人员分段包干,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要求必须严防死守,一边主动与包河堤的县上领导取得联系,以便做到组织指挥畅通。我得知桥上桥河堤经河水长时间浸泡已经非常松软、情况十分危急,立刻决定从单位十分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五千元,用于购买彩条布和塑料布加固河堤。当我看到桥上桥南北两边堤坝上铺满彩条布和塑料布、堤身得到加固、其中有我单位贡献时,一颗悬着的心才得到些许安慰。

巡堤查险过程中,我单位先后转战遇仙河、石堤河和罗纹河。每到一地,我们都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开展巡查。为了确保巡堤查险有足够的人力,我们要求各基层所除留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和机关干部一起,全部上坝巡堤查险。所有参与人员实行三班倒,昼夜不停,并由单位领导代班领队,统一指挥。同时在堤顶架设了帐篷,供大家临时休息用,做好长期鏖战的准备。这么多人上坝护堤需要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安排两名女同志到单位机关灶上帮厨,抽调一台基层所的面包车专门给坝上送饭送水,让守护堤坝的同志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巡堤查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守堤护坝的紧要关头,我又接到县上通知,说是经省市防汛部门与防汛专家会商,渭河最大洪峰已经形成,县上果断决定立刻撤离可能被淹区的群众,要我单位组织人员配合公安部门和相关乡镇做好群众转移工作。我二话没说,当即调集精兵强将,投入到撤离群众的工作当中。我们到下庙镇的几个村庄,挨家挨户敲栓推门,搜寻没有撤离的群众,劝导不愿离家的老人迅速撤离。在其他部门和乡镇的紧密配合下,至晚上八点多钟,我们基本做到了所包村子人走室空,不漏一人。事后据县上通报,那天,十几个小时共撤离群众13.3万人,从而确保了河堤决口后没有一个群众伤亡,创造了抗洪抢险工作的奇迹。

撤离群众的当晚后半夜,我就听到了石堤河决口的消息。接着,罗纹河、方山河也相继决口,华县沿渭河一带七个乡镇的耕地、村庄、街镇以及公共设施,全部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我从心底里佩服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正确、及时和果断。因我单位下属的柳枝所也在被淹区,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带着相关股室的负责人和该所所长,一起赶往柳枝所抢搬企业登记注册档案和日常监管资料。其时,通往柳枝镇的那条乡间道路已遭水淹无法通行,我们只好绕行省道。车刚一上柏油路,我便看到公路边晾晒了好多粮食,约几公里长。一打问,才知道是华县一家粮食加工企业的仓库被淹,这是他们抢救出来的粮食。我举目北望,平日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的广大田野,此时已经变成汪洋大海,看上去白茫茫、灰蒙蒙一片,水天一色,天地相连,树木村庄和公用建筑设施不见了踪影,眼前的惨状使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但也不敢耽搁,一路直奔柳枝所。接近该所,到处都是救援的车辆人群,我们的车已无法靠近,只好下车步行。这时,洪水已经冲到了该所的东墙根,前门肯定是进不去了,我便招呼大家从后墙翻过去。我们跳到院子,上到二楼的资料室,赶快一趟一趟往下搬运文书资料。跳进院子时,洪水刚刚没过脚踝,到搬完文书资料出来,洪水已经没过膝盖。幸亏我们行动早、动作快,不然这些资料被洪水冲走,损失就无法弥补。

以后,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各地的有力支援下,几条南山支流的决口被先后封堵上,洪水也陆续被排走,县上工作重心很快转入安置群众、重建家园当中。我单位亦随之转入帮助群众排水清淤、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工作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8”抗洪抢险的余惊未消,2005年10月份的渭河洪水(人称“05·10”特大洪水)又接踵而来。后者还是因为连阴雨引起的。尽管“05·10”洪水的水位和流量起“03·8”特大洪水来一点都不小,甚至最后一次洪峰比“03·8”最大的洪峰还要猛烈,但经过两年多的河堤加固治理,南山支流堤坝的防洪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有效经受住了洪水的冲击,基本属于有惊无险。然而,我单位在这次巡堤查险过程中却遇到了险情。那还是我们在罗纹河上巡查的事。我们一位巡查人员在一段责任河堤岸边发现流淌的水中有冒泡现象,立刻报告给了我。水中冒泡说明有渗露现象。我立刻吩咐赶快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并要身边工作人员立刻将此情况上报县抗洪抢险指挥部。紧急关头,我单位一位领导同志挺身而出,脱掉衣裤,下到河里查看渗漏情况,寻找漏点,实施封堵。忙乱中,几位同志从单位的备料堆里拉来彩条布,大家七手八脚很快将彩条布展开并固定到冒泡处,阻挡住了渗漏。等到县抗洪抢险指挥部人员赶来时,我们已将隐患排除。指挥部人员在漏点处做了标记,以备日后水退根治。

经历过两次抗洪抢险,我的心情逐渐归于平静。谁知突然发生的一件事,令我再次激动起来。这件事与那两次特大洪水有直接关联。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就在大家忙于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的时候,一位个体经营者风风火火闯进我的办公室,声泪俱下地说,华县遭灾时,全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支援了我们,人心都是肉长的,现在汶川人民遭了灾,我们理应为灾区人民做贡献。她说她已经联络了几十户经营者,大家自愿捐赠生活物资给灾区人民,并说他们已经联系了一辆大卡车,时刻准备将捐赠的物资送往灾区。希望我单位给予支持,出具相关证明(县个私协会挂靠在我单位)。此情此景使我十分感动。我当即拨通县上分管领导的电话寻求办法,得到的答复是将捐赠物资送到县救灾物资办公室,由救灾办收集整理后统一处理。我将答复告诉了这位个体经营者,她非常愉快地接受了县上的安排,起身回去召集其他经营者按照统一渠道捐赠物资去了。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时间,但却与那两次抗洪抢险一样,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简介常文选,陕西省蒲城县人,热爱读书与写作,常有文字见诸报纸、文学刊物和网络平台,《渭南日报》黄河周末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