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麻醉医生,现在要进行麻醉”“感觉到疼吗?”“放轻松,我们一直在你身边”“手术做完了,我们现在要为你包纱布”“可以起来了”……手术室里,医护人员拿出一张张提前写好的纸条展示给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看,患者不断对医护人员点头、摇头、打手势……这是近日发生在山西爱尔眼科医院手术室里的一幕。

接受手术的患者小静是一位聋哑人。

小静今年23岁,来自吕梁。出生2个月,小静便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1岁的时候,又因反复发烧导致听力受损。“跑了很多家医院,救不过来,孩子慢慢就听不见了。”小静的妈妈张女士说。

3岁的时候,小静接受了心脏手术,手术取得成功,术后恢复很好。学龄阶段,父母送她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孩子虽然听不见,但很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她在学校学会了识字、算术,还学会了‘爸爸、妈妈、苹果……’一些基本词汇的发音。看到她的每一次进步,我们都很欣慰,但只有家里人知道这对她来说有多难,”说到这,张女士的声音有些颤抖,“她和同学们打视频时,会用手语交流;和正常人交流时,主要依靠手机,她会把想法在手机上写下来,用文字和对方对话。”

高中毕业后,小静在汾阳的一家酒厂应聘了一份包装的工作。

转眼间,小静到了爱化妆、爱美的年龄,今年还叫妈妈带她到市里纹了个漂亮的眉毛。自从纹了眉,小静经常坐在镜子前“臭美”。

“那天照着照着镜子她就跑过来,举着手机给我看,我一看上面的字,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才重新意识到这个问题。”张女士说。

小静在手机里写的话是:妈妈,我想做斜视手术了。

“孩子从小眼睛就斜,小时候也带她去医院看过,医生说得做手术,但孩子害怕,不肯配合,就放弃了,现在主动提出来,我才意识到斜视非常影响孩子的外观,女孩子形象挺重要的,确实不能再拖了。”张女士说。

张女士很快带小静来到山西爱尔眼科医院“王艳华名医工作室”就诊。因为小静是聋哑人,交流不畅,配合度较差,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通过动作示范、写字、打手势等方式,耐心地反复多次为小静完成了检查。

经诊断,小静患双眼眼球后退综合征。

双眼眼球后退综合征手术复杂,操作需格外精细,还需要患者予以配合。

为了让小静尽可能地了解和配合手术,入院后,医护人员通过手机打字与她交流,详细解释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前一晚,医护人员又准备了十几页纸,将术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对话一一列出来。7月22日手术当日,王艳华和手术室团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条,解释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直到小静点头,才放心开始手术。术中,手术室护士全程握着小静的手,帮助她放松,同时感受她的情绪。整个手术过程平稳顺利,小静配合度很高,没有不适的表情和动作,这让医护人员放松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术做完了,可以起来了。”看到纸条上的字后,小静会意,在护士的配合下慢慢起身。看到医护人员如此暖心的举措,小静用手语对医护人员说“谢谢”。

“用纸条沟通,有效弥补了医患之间言语交流上的障碍,确保了手术的每一步都得到了患者的明确理解和配合,所以这台手术才能这么顺利完成。”从手术室出来后,王艳华院长说。

术后复查,小静双眼的斜视都得到了复位,恢复了正常的外观。看着女儿开心照镜子的样子,张女士热泪盈眶地说:“王艳华院长和护士们完成这台手术真是太不容易了!你们让孩子从此又可以在镜子前美美地‘臭美’了!”

文 / 李东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