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布视频称,经过五年的蹲守,终于在钱塘江大潮中发现非常罕见的“龙眼潮”,只见一条条“巨龙”奔腾向前,在“龙”的前部有非常明显的“龙头”和“龙眼”形状,似整齐划一的“龙之军队”向前挺进,气势恢宏,让人看了非常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

要想解释“龙眼潮”的成因,肯定离不开钱塘江大潮的形成过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综合来看是一个复杂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其成因可以从天时、地利、风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天时上看,钱塘江大潮是一种由天体万有引力所引发的地球海水潮汐现象。潮汐现象的形成主要由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导致,月球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现有规律的涨落现象,即潮汐。

而太阳虽然距离地球更远,但其引力也对潮汐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时,这种特殊的天体位置关系使得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叠加,达到最大值。这种强大的引潮力是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关键因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上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钱塘江口杭州湾的特殊地形密切相关。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当潮水从外海涌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只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形成壮观的涌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当大量潮水涌入狭浅的河道时,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形成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此外,钱塘江水下多沉沙,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这种地形条件进一步加剧了潮水的叠加效应,使得后浪能够更快地追上并叠加在前浪之上,形成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风势上看,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种风向不仅助长了潮势,还使得潮水在传播过程中更加集中和迅猛。当大量潮水在东南风的助推下涌入钱塘江口时,其威力被进一步放大,形成了令人震撼的涌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眼潮”是如何形成的?

从根本上看,“龙眼潮”的形成,与钱塘江其他类型的大潮形态有着共同的成因,那就是当潮水涌入这个狭窄的河口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被迫形成快速推进的波涛,这些波涛在前进过程中可能因地形变化(如沙坎、河床高低不平等)而产生不同的形态和速度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水流动力方面,潮水在前进过程中,受到河床底部沙坎、礁石等障碍物的阻挡和摩擦作用,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方向改变,进而产生涡旋、翻滚等复杂的水流动力学效应。这些效应可能使得潮水在某些区域形成特定的形态,如“龙头”和“龙眼”的视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在特定的光线条件下(如日出或日落时分),阳光照射在波涛起伏的水面上,可能产生光影交错、明暗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加上人眼的视觉错觉,可能使得某些区域的潮水看起来像是具有特定形状(如“龙头”和“龙眼”)的“巨龙”形态。

为什么“龙眼潮”非常罕见?

笔者认为,“龙眼潮”这一说法在科学上并非一个严格定义的自然现象名称,它更可能是对钱塘江大潮中某种特殊、罕见且壮观的视觉效果的形象化描述。由于这种描述并非基于严格的科学分类或定义,因此“龙眼潮”的罕见性也较难从纯科学的角度进行精确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龙眼潮”比较难以被观测到,与潮汐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视觉的特殊性和偶然性、观测条件的限制等有关。

一方面,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些引潮力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潮汐现象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预测和重复。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杭州湾的特殊地形密切相关。然而,地形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包括河床底部的沙坎、礁石等障碍物的分布和形态都可能对潮汐现象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龙眼潮”这一视觉效果的形成可能与特定的光线条件和观察视角有关。例如,在日出或日落时分,阳光照射在波涛起伏的水面上,可能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从而形成“龙头”和“龙眼”的视觉效果。然而,这种效果的出现具有偶然性,比较难预测和精确其重复性。

第三,即使“龙眼潮”有的时候的确出现了,但其出现的时间也可能非常短暂,且难以预测。因此,要观测到这一现象需要极高的耐心和运气。另外,观测“龙眼潮”可能需要特定的地点和角度。如果观测地点选择不当或观测角度不佳,就可能无法看到这一壮观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这样,“龙眼潮”的出现才成为了一个比较具有偶然性的事件,再加上钱塘江大潮出现时本身所具有的那种磅礴气势,才使得能够观赏到这一盛况的人们激动万分,成为了一次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