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五月二十二日,苏轼返回到常州。这时候的他,已经准备隐居度余生了。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黄州思考了五年的人生,苏轼本无意再入官场,有人却非让他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新登基的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滔滔摄政。这是一个即仁慈又有手腕的女人,但是,他对苏轼确实一如既往地赏识。

回家还不到十日,朝廷诰命就来了,让苏轼去登州(今山东蓬莱)做太守。

高太后做事很干脆,他把被新党打压的官员一股脑儿重新启用。苏轼的好朋友司马光本来也不准备做官了,硬是被一群士兵押着去上任,做了副宰相。

在内心挣扎了很久以后,苏轼接受了这个任命,北上赴任。他这一去,即走上了官场的最高峰,也将承受人生的最低谷。

苏轼于六月北上,十月达到登州,历时四个月。

但是,在登州呆了五天,圣旨又来了,让苏轼进京,另有重用。

元丰八年十二月,苏轼又从登州赶到了京城。

在太后的特别照顾下,苏轼简直是青云直上。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苏轼任礼部郎中,再任四品中书舍人。第二年,苏轼任正三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个位置离宰相只差一步了,宰相也才二品,因为宋朝基本上没有人担任一品的职务。正所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苏轼的工作职责就是替皇帝写圣旨,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小儿科的事情。官位高,待遇丰厚,苏轼在京城过的很惬意。但是,在京城的三年,却是苏轼创作的低谷时期,也许,做官太顺,又忙于俗事,反让他的才情枯竭了。

如果不是这一次返京,苏轼就没有晚年的颠沛流离。因为苏轼还兼了一个职务:侍读,实际上就是做小皇帝的老师。做小皇帝的老师一般是两种结果,遇到性格宽厚,懂事的皇帝,老师会飞黄腾达,备受尊敬。遇到那种叛逆性格的小皇帝,会非常厌恶老师的管教,在他成年以后会对老师进行报复。张居正和万历帝就是这种关系,张死后都被清算。很不幸,哲宗也是这种叛逆性格的学生。

苏轼在教育小皇帝的时候,喜欢反复强调对错,哲宗小皇帝虽然表面恭敬赞赏,内心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教育小皇帝,反给苏轼埋下了祸根。

元佑四年(1089年)三月,苏轼终于外放了,官职是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领军浙西。龙图阁学士是个虚衔,从三品,包拯就被授予过这职位,因此被称为“包龙图”。杭州知州才是实职,领军浙西相当于统领了一省军事。苏轼这个职务,对于地方官而言,可谓位高权重。

苏轼出发上任的时候,皇帝还赐予他茶叶、银盒、白马、镀金的马鞍、官服上的金腰带等礼品。至少在明面上,苏轼还是很荣耀的。

下一篇,苏轼第二次仕官杭州。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