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当老家淮安县委、县政府代表王汝祥来北京给周总理汇报工作,其间,总理专门提及了周家祖屋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坚决要求淮安县委不许重建或修缮他的祖屋,并提出将其拆掉为好,而王汝祥当场灵机一动说了一句话,才打消了周总理要拆祖屋的想法。

那么,他到底给周总理说了什么呢,而周总理又是为什么一心要拆掉老家祖屋呢。

关于周总理的家世出身,他曾有过多次自述。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时,曾对采访的美国记者说过,自己的祖父出生地是浙江绍兴,按中国一贯的传统,籍贯从祖代算,所以他算是浙江绍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他的出生地是江苏淮安。1898年,周恩来出生在淮安城里的驸马巷周家大院,大院是清朝道光年间祖辈花260两白银购入的。典型明清苏北民居建筑,青砖灰瓦木结构,内由东西两个曲折三进院落组成。

而如今,走进周总理的祖屋时,朝东的门额上,抬头即可看见悬挂着的,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一直到周总理去世前,在对其故居的处理问题上,他曾数次要求淮安县委、县政府不许重建或修缮,更提出拆掉为好。

1953年,周恩来把亲戚八婶母杨氏接到北京来和他一起居住,因早年周恩来的母亲和继母相继去世,年幼的周恩来其实是八婶母抚养成人的,所以周总理安排人把八婶母接来身边尽孝道,想侍奉她安度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杨氏到来不久,在和杨氏聊起老家祖屋时,杨氏告诉他,淮安县委、县政府有意为他修缮祖屋,周恩来听罢,遂立刻委派人员去他家乡,帮他办3件事。

这三件事:

一是,委托人员将八婶母送回老家淮安,因老人在京居住十分不习惯,还是想回家乡去安度晚年,所以孝顺的总理听从老人的意见,安排人将老人安全送回老家,还请委派去家乡的人员向地方政府转达他的嘱托,总理表示婶母的日常生活开支不劳政府照顾,他自己会从每月工资中抽取费用寄给婶母做家用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周总理表示,将他老家的几亩老坟地平坟,用以集体耕种。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意见,总理提出不要为他的家宅祖屋做任何的修缮或者重建,如果可以他愿意出让祖屋大院作为公用,以供当地政府办幼儿园、医院、学校等公共福利项目,另外也不要为他建纪念馆,而提出把毛主席的老家韶山纪念馆建好即可。

而淮安县政府获悉周总理的嘱咐后,认真对其意见进行了开会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周总理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总理提出把故居出让给公家用的指示,县里经多番考虑,最后决定:维持现状不变,按常规维修后,仍由周总理亲戚堂弟媳一家和其他市民居住,不建纪念馆,不开放参观。

而后对于稳妥处理老家祖居的事情,周总理也一直关注和重视。

1958年6月,他又从亲戚来信获悉地方政府仍决定修缮他的祖居,他立即写了封亲笔信并托人转交给淮安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中内容大致是说,从解放初期一直以来,他都不愿意重修他家的祖屋,之前是因为他家婶母还在此居住,而且又怕如果交给了政府后,会被用作纪念馆供人参观,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好好处理祖屋的问题。

而这次他决定把此事落实下来处理清楚,由他自己出钱寄到老家将房子修缮好,然后把除了亲戚居住的房屋以外的其他全部房子院落交给政府公用,且亲戚不再收取任何房租。并这次直接随信邮去五十元钱做修房使用,如不够再另外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政府接手的房子院落,他提出两个请求意见:

一是要求不要建成纪念馆供人参观,有人问及可对外宣称这里不是他的出生屋,因他是非常反感引人参观的。

二是如无别的需要,尽可能不要让原住这里的住户外迁出去。

第二个请求可酌情甄办,但是第一个请求,请无论如何要答应他,要不然他会不停写信请求,直到县政府答应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淮安提倡平坟,他家的坟地,他虽不记得具体位置了,但是如果哪天被人认出找到,他请即刻平坟了之,不必再告知于他。

周总理严于律己,绝不搞特殊化,清风廉洁的作风,无不体现在信的字里行间里。

总理寄信的一个月后,1958年7月,正好淮安县委、县政府代表王汝祥进京向总理汇报家乡工作,请示淮安老家的建设发展计划,其间,周总理又和他聊到老家祖屋的处理情况,总理说:“你们要重建我的祖屋,这不行,不行的,不要因为我是总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汝祥听罢立即向周总理解释道:“不是重建,只是稍稍修缮,房子年生太久了,再不修补一下有些地方快倒塌了,所以我们只是把房子稍稍修补一下,而且尔萃(周总理堂侄)也当兵了,拥军优属,这是应当做的工作。”

周总理听罢回道:“房子都要塌了,那就正好拆掉就行了,你们把城市里地主的房子怎么处置?我看我那房子,就该直接没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汝祥灵机一动,回说:“总理,城市可没搞土地改革,怎么好随意没收房子呢?”

周总理听罢笑了笑,说:“罢了,那就不谈没收了。但是,切记一定不能建什么纪念馆引人参观纪念。”听罢总理的重要意见,王汝祥连连点头回复总理一定谨遵嘱咐。

而两年后,面对时任淮安县委处书记的刘秉衡,进京来给周总理汇报家乡的工作,周总理再次向其交待老家祖居的问题,这次周总理十分严肃的告知他,故居不能留在那里供人参观,要参观就请大家去毛主席韶山故居瞻仰参观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的祖屋用来给人民群众作为办学校、幼儿园、厂房车间的公共设施都行,还有那几亩坟地建议立即平坟了来做集体耕种。

第二天,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接待了刘秉衡等一行人吃饭,席间她又把总理的嘱咐和请求再次重述了一遍,要求大家一定要把总理对祖屋的处理请求听进去,而且落实下来。

这次刘秉衡回去后,向县委、县政府传达了周总理的重要意见,并且一一执行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刘秉衡把故居用作公用和市民居住的处理情况写信告知给周总理和妻子邓颖超,其后总理和妻子邓颖超回复意见:“对房子的处理结果很满意,并表示感谢。”

时间来到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据周总理的堂侄媳孙桂云回忆:周总理曾多次找他们了解祖屋的处理情况,并且再三交代他的处理意见。

“1961年8月,我第二次来到北京时,伯伯(周总理)又向我询问祖屋的处理情况,并告诉我说,我们家里的房子一定要全部让人住满,不要有空房间,空着是浪费,而后伯伯又嘱咐到不要让人知道他曾住过的屋子是哪间,对邻居也不能说半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总理说完后,孙桂云按当时县委的交待安排,向周总理汇报了处理情况,告诉他现在祖屋除了居民居住以外,空余的房间都用来做儿童图书馆和县委学习室。周总理听罢回说如有需要直接拆掉做学校和工厂皆可。

而后1974年8月孙桂云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他又提到祖屋的处理问题,总理问说还有没有人去参观房子,孙桂云说:“县里出了规定不准人去参观,可挡不住还是有外地来的人不断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说:“你们要劝说参观的人去韶山毛主席故居瞻仰即可,不用去我那里”。

而后他又重申把祖屋拆掉,如果有亲戚要住就去别处盖屋居住。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也向孙桂云劝说,拆迁的费用他们负责,他们出钱。

孙桂云随即向总理汇报说,拆房子他们不能完全决定,得经地方政府批准才行。周总理听后点点头,告诉她,房子坏了塌了就不要再修缮了,倒塌一间就拆掉一间,最后全都拆掉,他才能彻底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没多久,重病下还坚持工作的总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与世长辞。得到消息的人民群众自发的来到长安街,目送总理最后一程,十里长的长安街,街道两边黑压压一片,密密麻麻全是给总理送行的人。

看着这个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把一生无私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人们最敬爱的总理,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人们无不伤心欲绝,人群里到处都是悲痛的哭声。十里长街,寒风凛冽,北风呜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的好总理”,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和铭记。而后,应人民群众和海内外华人华侨不断的呼声要求,1979年,周总理的故居恢复了原貌,并作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公开免费开放。

周总理一生严于律己、勤奋工作,一心爱国爱民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自觉地永远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