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巴黎奥运会竞技赛场上,还是赛场以外,日媒看到的,感受到的中国,其存在感是压倒性的。当“压倒性”到达一定强度后,日媒连常见的“逢中必酸”的酸劲儿也没了。
《时事通信社》报道:中国企业存在感高涨,从巴黎奥运会赞助商,到制造奥运周边
中国的蒙牛和阿里巴巴,是本次巴黎奥运会的最大赞助商。参与赞助的中国企业多达40家。此外,巴黎奥运会的诸多周边产品,来自世界最大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城”。
国际奥委会的相关人士告诉日本记者,现在没有中国就办不成奥运会。
“文艺春秋”旗下的老牌体育刊《Number》报道:巴黎奥运会赛场以外,中国也是压倒性的存在感。
报道开头阐明,中国自2010年GDP超过日本,现在已与日本拉开4倍以上的差距,不是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对象。记者想在巴黎当地,再把中日两国的存在感拿出来对比一下。
中国应援团的加油声
压倒给日本的加油声
记者斋藤裕观看了羽毛球女子双打,中国vs日本的比赛。打眼望向观众席,举着日本国旗的只有七八个,举着中国国旗的约有30个。
比赛途中,给日本选手加油的声音零零散散,而给中国选手的加油声,拧成一股一股的。
到乒乓球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孙颖莎vs日本早田希娜时,双方加油声量的差距更大。
人在现场,还能听到给早田希娜得分时的零星欢呼声。在电视转播里,可能不容易收到声音,显得很安静。但依然能清楚地听到“孙颖莎,加油”的声音。
到了乒乓球混双决赛更加夸张,整个赛场飘扬着中国国旗。观众席上,大合唱一般的“加油加油”声。奥运赛场宛如中国队主场。
广告、广播向导、新闻报道等等
在巴黎感受到的中国力量
在奥运竞技场以外的地方,也体现出日本与中国的差距。
在巴黎的巴士站台,出现樊振东和孙颖莎的广告牌。广告用了很大的中国字,法文字体小到不靠近都看不清的程度。
这是牛奶品牌广告,但在巴黎超市从没见过。而中国另一大牛奶品牌蒙牛是本届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出于何种目的的广告呢?
这种大胆的广告策略,不单单从商业角度考虑,还体现了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
日本记者说从踏上法国那一刻,就已经被广播向导给震惊到了。
搭乘机场航站楼间的穿梭电车,车内广播依次是法语、英语、中文。机场内的指引牌也只有这三种语言。
连接地铁里的Wi-Fi,可供选择的语言还是法语、英语、中文,另外多了一个西班牙语。没有日语。
在比赛场馆有一个叫做“混合采访区”的区域。运动员们比赛一结束,经过这里再离开,接受守候在此的媒体采访。“混合采访区”是各家媒体发布体育新闻的最重要信息源。
混合采访区首先是“电视媒体区”,然后是“优先媒体”,以及“一般媒体”。以游泳场馆为例,“优先媒体”只有5家,分别是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新华社、奥运会官媒。
这5家观看比赛的记者席,与其它媒体不同,享受指定席位的“特殊待遇”。新华社作为可以代表世界的媒体,得到与奥运官方并列的地位。
日本在巴黎的存在感呢?
击剑馆外,有阿里巴巴的大型展馆。奥运村里,有韩国三星手机店。在巴黎,与奥运相关的醒目亚洲国家,很遗憾不是日本。
▲奥运转播广泛使用阿里云技术
巴黎很少看到日语。丰田虽然是奥运官方赞助商,巴黎街头也有丰田车,但要说醒目就很微妙了。得眼睛盯着看,好不容易才能分辨出TOYOTA。
大街上比较醒目的日本品牌,是香榭丽舍大道上的KENZO和鬼冢虎等服装店。以及拐进小路就能看到的日料店,饭团连锁店等。饭团连锁店倒是超人气,有时候中午排队都有60人。
日本在巴黎市民的午餐时间展现了存在感。日本企业在本次奥运会的宣传上,并没传达到巴黎本地。日本被好评的只有日本制造和服务,(我)在巴黎地界上,品着遗憾滋味度过每一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