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我们出来了!”
这个名叫刘英华的八路军警卫员气喘吁吁地环顾四周。在弥漫的硝烟中,原本密集的枪炮声已经变得十分微弱,周围也没有一个日本兵的身影。
种种迹象都表明,他们已经从日军的包围圈中突破出来了。
刘英华刚刚是牵着一匹马跑出了日军的包围圈,马背上驮着一个人——当地的公安局长梁振芝。刘英华高兴地回过头,下一秒,他整个人却呆住了:
马背上空无一人。梁局长不知什么时候,从马背上跌落下去了!
八路军如何反“扫荡”
文章开头描述的这一幕,发生在1942年的4月29日,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下一座叫儒林村的村子。
提到1942年这个时间点,我们都不难想到这是抗日战争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
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对上当时“全球最强”的美军的日本,军事实力就有些不够看了。
为了拥有一个为太平洋战场提供有力支援的战略基地,日本一方面加重了对我国土地上侵占;
一方面也集中大量兵力,对我党抗日根据地实施频繁的扫荡。
那时候,我军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术给日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日军要想巩固在沦陷区的统治,必定是要花大力气在反游击上的。
日军的反游击战术,主要来源于国民党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对苏区作战的经验。而国民党的经验,又主要来源于德国军事顾问的策略。
当时的德国军事顾问在仔细翻阅国民党收集来的苏区情报后,针对红军经济体制、后勤体制和战术战略指出:
苏区的大部分补给都来自于打土豪;苏区内部军民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劳动生产;红军的人数因为招兵等各种原因,一直在持续迅速膨胀。
对此,德国顾问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持续性的限制和扫荡,等到时机成熟就展开最终决战。
这种策略对当时的苏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许多农民劳作一整年都无粮可收,最后补给断绝,游击队难以为继。
后来的日本人便也参照这种方法,遍地修建炮楼和封锁线,还在占领区的村镇中实施连坐保甲制度。
当然,此时的八路军也不会任由日本人继续乱来。我军早就吸取了苏区的教训,相比红军时期,八路军的编制打得更加分散,不断突破日军封锁,大力发展根据地。
而且对于一些愿意配合的地主富农,我军的态度也不再那么强硬,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和解”,减租减息政策就是这种态度的最好体现。
哪怕到了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也是严格遵守规定,禁止暴力收缴地主土地,而是尽可能采用说服政策,将地主转化为能够自力更生的农民。
除此之外,八路军还调动地主富农进入军事体制,而部队本身也大规模参与生产,在战斗的同时也不落下劳动,尽全力自力更生、解决补给问题。
那个时候,军中紧缺的不只是粮食,还有药品,其中最缺的就是盘尼西林。
这种药品当时在国际上都极为宝贵,不用说我党,国民党内也没有多少人和军队能弄到。
面对这种情况,八路军经过一系列试验,发现小柴胡碱也具有类似的抗菌能力,便开始使用蒸馏技术大量生产,作为盘尼西林的替代品。
这种技术后来被日本学了去。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自行生产了大量小柴胡蒸馏注射液,没有盘尼西林就用这些。
很大程度上,八路军就是靠着自给自足、争取地主富农等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自行生产药品等方法,对日军进行反扫荡作战的。
战略战术反“扫荡”
以上这些都是后勤等方面的因素,军事层面上,八路军则主要采取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法应对日军。
阵地战相对来说很少,但也不是没打过。
当时,日军的武器装备相对我军而言非常精良,弹药也很充足,还配备着毒气弹这种以当时我军科技水平无法防御的武器。
在正面战场上,全副武装的日军部队,能与兵力在他们五、六倍以上的国军对攻,甚至还不落下风。
那时候许多交通线都被牢牢掌握在日军手中,铁路运输、汽车运输等高效的机械化运兵方式,我国军队多半都是无法使用的。
在这种优势下,日军可以迅速调动部队,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
从抗日战争期间的各种战例来看,日军通常能对被“扫荡”的目标形成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优势兵力。
所以,八路军通常是绝不会选择与日军硬拼的。这种情况下,游击战和运动战就是我军最好的选择。
八路军的各种地方武装尤其如此,一般来说,一个县只有100到几百人的县大队,还会分散开来活动。
不过,即使日军占据着如此大的优势,他们依然有一个致命弱点:相对幅员辽阔的我国来说,日军的总兵力实在太少了。
一旦在某一区域集中优势兵力,也就意味着在其他地区,日军的兵力势必要大幅减少。
八路军便抓住这一点,利用情报优势和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在日军大股扫荡部队中穿插。
这种作战方式当然也有弊端,但面对再多困难,我军也从来没有畏惧过敌人的枪炮。
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一幕,就是八路军在一次反“扫荡”行动中的情形。当时,梁振芝局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结果自己的腹部被子弹击中。
警卫员刘英华当即为他做了简单的包扎,随后牵着他骑的马冲出重围。回过头来时,却发现梁局长已经不见了。
原来,当时梁局长身受重伤,已经快要支撑不住,在混乱中跌下了马。日军将他带回去用尽刑罚,梁局长却始终咬紧牙关,没有透露出一丝情报。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的先辈面临的是怎样艰难困苦的情形!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屈服过,因为他们坚信,抗战一定会胜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