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东
微山县北部有个两城镇,这里群山连绵、重峦叠嶂,东北部有南薄梁、北薄梁、王庄三个村。西汉时,山阳郡橐县县城设在这里,汉章帝时改橐县为高平县,这里名门望族辈出,如王氏家族就出了京官、刺史、御医、文学家、玄学家等。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是王氏家族的翘楚,荆州刺史刘表、狷介之士张俭、哲学家仲长统也是微山两城镇人,四人因杰出才能、历史贡献,在《后汉书》《三国志》《辞源》上占有一席之地。《三国演义》中对刘表、王粲、伊籍也有浓墨重彩的刻画。
几十年来,我多次在两城镇寻找刘表、王粲、张俭的家乡、葬地及高平古城遗迹,却没有找到蛛丝马迹,嗟叹许多人走在蜿蜒的山径上,却不知脚底下有两千年前历史名人的脚踪,也不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刘表、王粲、伊籍曾从这条山径走出宦游四方的。
刘表画像
刘表曾跟同乡王畅学习三年,与张俭一起议论时政。后来张俭被“十常侍”迫害,刘表受株连逃亡十年。汉献帝诏刘表为荆州牧,他治理荆州政绩显著,老乡、文士、武将纷纷投奔而来,刘备也曾依附刘表。刘表势力强大,与曹操、袁绍、孙坚抗衡。他乡亲观念很重,经常被后妻蔡夫人家族的杂事所累。
王粲,出身贵族,因避战乱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热情接待。刘表死后,王粲归降曹操,曹操、曹植颇欣赏王粲,“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成就最大,有六十篇辞赋流传,与曹植并称“曹王”。王粲在跟随曹操讨伐东吴时传染瘟疫而死,王粲的先辈在朝中为官,到王粲已是第四代。
王龚,举孝廉,官至青州刺史,为官廉政,汉安帝征拜为尚书,又迁为司隶校尉、汝南太守,后被征召还朝,任太仆、太常、司空、太尉。王龚与宦官斗争时被中伤,因此告老还乡。
王畅,王龚之子,举孝廉,被荐为司隶校尉,转任南阳太守。南阳是帝王之乡,皇族贵戚奢侈显摆,王畅却俭朴出行。汉灵帝时期擢为司空,参与谋杀“十常侍”,由于洁身自好,受到同僚的尊敬。
王弼,玄学家,为《老子》作注,研究《论语》《周易》等书并论著。曹魏时得到一个台郎小官,后来染瘟疫而死。
王叔和,曾投奔刘表,他不求为官,而为悬壶济世,曹魏时选为御医,为太医令。编著《脉经》医书,年老辞官,乔居襄阳。
王宏,曹魏尚书郎,西晋司隶校尉,后升为尚书。任汲郡太守时,他督促百姓开垦荒地五千顷。
张俭,任山阳郡东部督邮,巡察到金乡县时,发现“十常侍”之一的侯览之母横行不法,迫害百姓,侯览知道后大怒,谋划陷害张俭,称张俭同乡24人企图谋反。汉灵帝下诏捕杀山阳郡一带的官员百余人,禁锢六七百人,时称“党锢之祸”。张俭逃到曲阜孔褒家里,孔融收留了张俭,因此祸及孔家。黄巾起义后,汉灵帝大赦党人,张俭才敢回乡,汉灵帝让张俭回京为官,张俭痛恨朝政,誓不为官。他拿出财物救济乡民,汉献帝让张俭为卫尉,不得推辞,张俭无奈奉诏。清末谭嗣同在狱中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赞颂张俭与权贵奸邪斗争的气概。
伊籍,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金乡县)人,曾投奔刘表,刘表后妻蔡夫人及弟蔡瑁欲杀刘备,伊籍相救。刘表死后,伊籍归附刘备,关羽守荆州时伊籍辅佐,后任蜀国左将军从事中郎职。
仲长统,在曹操手下任尚书,参与军事。曾著《昌言》,致力于天、人、国、道的研究,是三国时期的哲学家。
王谦,王粲之父,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后因病免官。
这是史书记载的一部分微山两城镇名人,史书不记载的低职小官还有不少。
东汉永和六年画像石
从地理环境上看,这一带有山有泉有林,非常宜居。1981年,上级文物部门在南薄梁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800平方米,从出土石器、陶器的特征上考证为大汶口时期,延续至商代,说明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活,考古学家定名为“堂台遗址”。
西汉时,橐县县城建在此地,东汉改为高平县,城内聚居着一批豪门贵族、官宦亲属。王氏家族世代读书、为官,刘表、王粲受业于王畅,他埋身于简牍之中,养成了不畏权贵、体恤贫民的风骨。在没有科举制度的汉代,全靠师友推荐才能做官,王粲等人在朝中坚持正义、性格狷介、遭人中伤而旋归故里。
北魏的礼部尚书王琚、宋仁宗时期的京都留守颜氏、元大德年间的武略将军董氏、清光绪年间的四川布政使董淳也是薄梁村人。唐开元三年庙碑、宋崇宁四年新茔碑皆刻着南薄梁村,至今这两村仍在,真是山青林茂、人才辈出、古迹遍布的千年古村。
(本文作者退休前是微山县考古工作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