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长沙的一所公安局接到了一宗奇怪的电话: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家失窃了。局长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调查。

在当时,郑培民书记居住在政府办公大楼旁的家属院中,里面居住的都是一些高层领导和他们的直系亲属,正因如此,小区的安保力量十分到位。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个被称为全长沙最安全的小区,眼下竟然出现了盗窃事件。可想而知,如果不能破获这件案子,那么将会引起多么大的反响。

当警察来到郑培民书记的家了解情况时,郑书记的一席话却让民警呆愣在原地:失窃的物品仅有4000多元和两条香烟!

为什么一个省委副书记的家中存款这么少得可怜呢?任职期间,郑书记的身上又发生过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民书记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贯穿着郑培民整个工作生涯,他也时常用这句话去警醒身边的下属。

有人这样评价道:“郑书记根本不像是一个领导,反而更像一个农民。”

1970年,当郑培民第一次来到湖南省湘潭市后,他便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凭借着出色的表现,郑培民的身影很快便进入到领导的眼中。

图丨网络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如此优秀的年轻人,上级也动了惜才之心,经过两年的学习深造后,郑培民便正式地担任湘潭市的市委副书记。

没过多久,郑培新也被调任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抵处偏远,四周环山,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尤其是在看到土家族的生活现状后,郑培民更是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改变这里的面貌。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了解当地的情况,天不亮郑书记就会动身,走访湘西的村子。在任职的几年中,郑书记的身影遍布湘西大大小小的村落。

最难爬的山、最难走的路、最偏远的村子都被郑书记用自己的脚步一点一点丈量出来。湘西的百姓在哪里,郑培民就到过哪里。短短几年的时间,郑书记的磨破的鞋子就堆了几大箱。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地势偏远,湘西的百姓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成为郑培民心中一个过不去的死结。

为了这件事,郑书记没少跑到省里的农科院,向工作人员索要一些高产的粮食种子,并分发给当地的农民。

即使新种子拿在手中,人们还是不敢尝试,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损失的可是一年的收成。看到这种情况,郑培民急在心中。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推广这些优良的品种,郑书记不惜自己亲自下地为当地的农民做示范,每当闲暇之余,郑书记还会来到省里的农科院,学习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

就连郑书记也没想到,自己一个物理系出身的,现在竟然成为了一个农田里的“土专家”。在郑培民的带领下,新的品种才得以推广开来。

此举也让湘西地区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产量足足翻了一倍多,自此以后,湘西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温饱的问题。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看着粮仓里沉甸甸的收获,湘西的农民脸上并没有透露出一丝喜色。带领他们解决粮食问题的郑书记因为一次意外从田埂上跌落。

当时正是农忙季节,为了帮助村里的老人,郑培民收起裤腿便进入田地里开始耕作。白天帮助农民插秧,晚上还要处理工作,最终体力不支的郑培民摔了下来,磕到了脑袋,郑培民因此得了脑震荡。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身体恢复后,郑培民不顾众人的阻拦,依旧雷打不动的继续工作,帮助湘西的百姓解决生活问题。

在湘西工作的这段时间里,郑培民也不遗余力的帮助当地的百姓摆脱贫困,时至今日,湘西的大山里,依旧能够听到人们传唱着郑培民的事迹。

爱民、亲民、一心为民,“三民书记”的称号就这样一直伴随着郑培民的整个政治生涯。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动抗洪

198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湖南地区变成一片汪洋。当时的条件很一般,虽然每个县都专门修建了许多堤坝,但是也难以抵挡汹涌的洪水。

得知这个情况后,郑培民连饭都顾不上吃,穿上胶鞋就带着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各个地市视察情况。哪个县市的情况紧急,郑培民就会去到哪里。

刚到常德市指挥几天抗洪工作,耳边就传来安乡县出现决堤的情况。于是郑培民便将手头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后,便马不停蹄的连夜赶往安乡县

图丨网络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安乡县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堤坝——安造垸。不仅是因为它承受着许多来自澧水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在安造垸堤坝守护着的是安乡县城与其他的乡镇。

一旦安造垸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危及到将近20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待郑培民达到现场后,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由于洪水来势凶猛,许多基础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就连供电所都被淹没在其中。整个安乡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断电以后,人们也变得慌乱起来,纷纷收拾东西四处奔逃,场面陷入一片混乱。看到这种情况,郑培民深知安造垸这座堤坝不能垮。

为了加固这条安乡县的生命线,郑培民连夜组建一支抗洪的队伍,抢在堤坝被冲毁之前进行修缮工作,而郑培民并没有选择置身事外,他也扛起沙袋加入了抗洪队伍中。

为了安全起间,在加固堤坝的同时,郑培民还组织队伍修建了一条长约11公里的隔堤。当大家得知郑书记就在堤坝上,大家的工作热情也被瞬间点燃。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众人几天几夜没合眼的抢修下,终于在洪水来之前,成功的在安乡县城外修出一条隔堤,面对这条隔堤,一往无前的洪水也只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安乡县的农田与设施之所以完好无损,这一切都离不开郑培民的功劳。正当大家庆祝的时刻,却突然找不到郑书记的身影。

原来看到洪水走后,工作多日的郑培民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他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躺在了大堤上睡着了。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了洪水的威胁,郑培民并不打算就此离开,因为安乡县的位置太过重要,只要安乡县不出问题,那么他身后的常德也会安然无恙。

为了时刻关注洪水的动向,郑培民就守在堤坝上。炎热的天气让许多人汗如雨下,也有不少工作人员劝郑书记前往一旁的树荫低下休息,但是都被郑培民一口回绝了。

于是每天气温最炎热的时候,总能看到郑培民戴着草帽走在堤坝上视察工作。就在这期间,郑培民也迎来了自己的生日。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着一份盒饭坐在堤坝上,这就是郑培民独特的庆祝自己生日的方式。即使吃住的条件十分简陋,郑培民心中还是将人民放在第一位。

他将帐篷等物资全部调给受灾的民众,自己则是躺在堤坝附近席地而睡。经过两个多月的坚守,洪水也失去了往日的威胁。

看到这样的情景,郑培民也清楚是该离开的时候了,为了不打扰当地的百姓,郑培民特意选择夜晚出行,想要悄悄地离开。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离开的消息还是被安乡县的百姓得知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想要送郑书记最后一程。看到这样的画面,郑培民的眼圈也变红了。

清正廉洁

在离开安乡县之前,当地的工作人员一直决定没有招待好郑书记,在他临走前想要送郑培民一点当地的特产。

看着县里的干部手中提了许多礼品,郑培民当即大发雷霆:“洪水才刚过,百姓的生活还没有安定下来,你们还要送礼品?”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郑培民一阵劈头盖脸的批评下,县里的干部也只能连声道歉,将礼品收了回去。

在教育子女上,郑培民也时常告诫他们,不能占用公家的物品。有一次郑培民的儿子上大学,由于路途不便,于是便提出想要让父亲的司机将他送到学校。

就是这样一个小要求却遭到了郑培民的严厉批评。自此以后,郑培民的儿子再也没有提出类似的要求。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好书记,他的家中竟然遭到了失窃。当民警赶到郑培民家中了解情况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呆愣在原地。

一个堂堂省委副书记的家,还是用着以前的木门,家中的摆设也十分简单,茶几与桌子也都是老物件,唯一值钱的就要数一个大衣柜。

然而当郑培民将自己丢失的物品告诉给民警后,他们听后更是难以置信。小偷翻箱倒柜也只偷走了4000多元与两条香烟。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这4000多元还是要上交给政府,也就是说,郑培民的全部身家也只有这两条香烟。

几年后,因为心脏病发作,郑培民被送到医院救治。就在司机将他送往医院的途中,郑培民还不停的交待道:不要闯红灯。这句话也成为他最后的遗言。

图丨郑培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郑培民去世后,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也只发现了一个防腐账本、一本廉政纪录和几十本日记。多年的工资也早就被郑书记捐给了需要的人。

参考资料:
郑培民-百度百科
郑培民:做官先做人 万事民为先.新华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
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