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前言——
提起我们国家的水利工程,大家第一时间就能想到的肯定是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从建成投入距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这本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建设,却有人说它其实是一个花费了2500多亿的巨大"烂摊子"。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而在这20多年里,三峡大坝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因何而建——
当年,三峡地区长久以来饱受洪水的侵袭,每当汛期来临,滔滔洪水就会冲毁房屋,淹没农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常常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洪水的无情肆虐,当地民众多年来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造福三峡地区的人民,国家于1992年批准了三峡大坝的建设计划。这一决定,为三峡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人们期待着,通过这一宏伟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洪水,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活环境。
1994年,三峡大坝的修建工作正式开始。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修建的难度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三峡大坝要建在长江这条中国第一大河上,施工条件十分复杂。大坝的高度、宽度、蓄水量等各项指标,都创造了世界纪录。
许多国际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难以独立完成这一任务。
但中国人民有着"愚公移山"的坚持精神。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无数建设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夜以继日,奋战在建设一线。经过12年的艰苦奋斗,这一世界性的水利工程终于建成。
三峡大坝的竣工,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治水历史上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工程初期满是争议——
其实,自从三峡大坝的筹建开始,这个宏伟的水利工程就一直备受争议。反对者指出,修建这样一个巨型工程需要天价的投资资金,这对于当时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他们担心,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会影响其他重要民生项目的建设,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压力。
与此同时,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引发了广泛的环境问题。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大坝的修建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河流的水文状况,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分配。
一些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可能会被淹没,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可能会永久消失。这些潜在的环境影响,引起了许多环保人士的强烈关注。
然而,在所有争议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可能就是移民搬迁了。
为了建设三峡大坝,长江沿线的许多城镇和村庄都将被淹没。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居民需要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安置。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妥善安置这些移民,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下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争议,社会各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坚决反对修建三峡大坝,认为这是一个过于冒进的决定。
他们担心,大坝建设的负面影响会大于其带来的益处,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历史性错误"。
但也有人认为,三峡大坝的建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相信,通过这个项目,中国将展示出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综合国力,为世界水利工程树立一个新的标杆。
尽管存在种种争议,但三峡大坝的建设最终还是获得了批准。1992年,这个宏伟的工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
1994年,随着第一批施工人员进驻工地,三峡大坝的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即使是最乐观的支持者,也没有预料到这个工程最终会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
根据最初的设计,三峡大坝的投资预算为1352亿元人民币。
其中,枢纽工程的投资为500亿元,输变电工程的投资为322亿元,移民安置的资金为529亿元。然而,由于施工时间的延长和物价的上涨,这个预算很快就被打破了。
枢纽工程的投资最终上涨到了1263亿元,移民安置的资金也增加到了856亿元。为了筹集这笔巨额的建设资金,国家不得不采取特殊的措施。
除了西藏等偏远地区外,全国的电费都上涨了0.3分/千瓦时,以支持三峡工程的建设。
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牺牲和奉献。
为了三峡大坝的建设,长江沿线的1129座城镇都将被淹没,其中包括两座中型城市和十多座小型城市。数以百万计的居民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踏上艰难的搬迁之路。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不舍。
许多人对自己的故土怀有深深的眷恋,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安。但面对国家的需要,他们还是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天,当我们站在巍峨的三峡大坝前,我们不能忘记这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这个工程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见证了一代人的拼搏和奋斗。
它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峡大坝的建设并非完美无瑕。
在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等方面,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掩盖三峡工程的伟大成就。相反,它们更应该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们要在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关注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三峡大坝才能真正成为造福人民、服务国家的民生工程。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
当然,三峡大坝的建成也并非弊大于利。
三峡大坝,这个巍峨屹立在长江之上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更是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自建成以来,大坝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防洪方面,三峡大坝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通过科学调度,大坝多次成功拦蓄洪峰、削减洪水,为沿岸居民撑起了一把安全的"保护伞"。2010年和2012年,长江流域先后遭遇了两次特大洪水。
洪峰来势汹汹,水位屡创新高。在这危急关头,三峡大坝挺身而出,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精准调度,大坝将洪峰"削平",大大降低了下游的洪水风险。
专家估计,如果没有三峡工程,这两次洪水可能会造成上万亿元的经济损失。大坝不仅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三峡大坝也是世界范围内水利发电量最多的发电站。
凭借着167.5米的惊人落差,大坝安装了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
这相当于两个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能力。据统计,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近900亿度,相当于替代燃煤60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亿吨。
这不仅大大缓解了我国的电力供应压力,也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防洪发电,三峡大坝在改善长江航运条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坝的建成,使得宜昌到重庆这一航段的航道里程缩短了150公里。通过五级船闸和升船机的"联运",船舶通过三峡的时间从过去的5-7天缩短到现在的不到一天。
与此同时,航道水深的增加也使得通过三峡的船舶吨位提高了近10倍。
这大大提升了长江航运的效率和经济性。数据显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年货运量增长了近5倍,航运销量提高了60%。
三峡大坝就像一座"立交桥",打通了长江上下游的"大动脉",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水资源调配方面,三峡大坝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调度,大坝可以在汛期将长江来水"削峰填谷",既可防洪又可保航。
在枯水期,大坝可以增加下泄流量,保障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据测算,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和农田年均缺水量减少20多亿立方米。
这对于改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三峡大坝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象征,更是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
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大坝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信息来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