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间,中华台北队李洋/王齐麟组合蝉联羽毛球男双金牌。当天,王齐麟的父亲王建伟与现场民众在台北车站大厅见证麟洋配夺金过程。他在上台时提到,感谢台湾培养出这俩位选手,为台湾争光,是所有人的荣耀,让国际上看到“炎黄子孙”在台湾可以这么刻苦耐劳、奋斗不懈地生存下来。对奥运会场内禁止台湾拿出具有政治色彩的旗帜或宣传品,他又说,国际上没有道义,只有利益,自立自强让台湾走上世界舞台,那才是最实在。

由于台“陆委会”早前曾否定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称“炎黄子孙”是远古传说,王齐麟父亲的一席话,被蓝营舆论解读为会让民进党不舒服,还有一些政论名嘴认为,这会让“独派”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必须指出,岛内一些基本教义派“去中化”走火入魔,极力否定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事实,但今天在台湾,用文化认同区隔“国家”认同,在政治上否定“一个中国”者也大有人在。

例如,去年北一女老师区桂芝因为痛斥“108课纲”是无耻课纲在岛内爆红,当时有位蓝营地方县市长,以美国即使从英国独立也要学习莎士比亚为由声援区老师,这位地方诸侯以英美关系隐喻两岸关系,这种解读并不是立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充其量只是承认台湾在中华文化圈而已。

因此,王齐麟父亲即使谈“炎黄子孙”,但在国族认同上,他未必是站在民进党的对立面,坚定认为两岸同属一中,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相反,面对儿子摘金,他谈最多的是要如何让世界看见台湾,台湾人如何站稳脚跟。

当天台北车站大厅观赛时,台行政部门负责人卓荣泰、副手郑丽君都到场应援,俨然成为民进党的主场,绿旗飘扬。坐在王父身边的郑丽君当年在文化部门负责人任内,曾经妄称“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一部分”,将占据核心地位的中华文化边缘化,正是“文化台毒”的特征之一。

当绿营政治人物和支持者们把这场本是两岸同胞间的较量扭曲为塔绿班的“圣战”,他们心心念念的不是让世界看见台湾,而是处心积虑地在国际场合鼓吹分离。而王齐麟父亲谈到“炎黄子孙”,显然不是要挑战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治定位,他称大陆是“中国”,他把“独派”在奥运闹场被制止说成国际没有道义,这些言论足以证明他对两岸关系的认识已经深受执政党的影响。

假使他因为认同“炎黄子孙”,进而认同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次就不会特别强调,儿子搭档李洋虽然出身金门也认同台湾。如果他认同一个中国,当年李洋在东奥夺金,说自己的“国家”认同是台湾时,他又岂能没有异议?

笔者无意苛责王齐麟的父亲,因为造成这种病态社会的不是运动员,但从王父身上看到的,新的趋势是在“毒台”前提下谈中华文化,岛内一些人士在此视角下的文化认同与统一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他们认同中华文化的这种态度,与台湾统派乃至大陆立足一个中国视角,谈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在初衷与目的上根本是南辕北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1994年台当局发布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中,当时称“一个中国”是指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这种说法也并不排斥两岸都是“炎黄子孙”,但在前一年年底美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会后记者会上,台湾方面已抛出所谓“以一个中国为指向性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这是后来“两/国/论”的雏形。从此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更可证明,只强调民族文化,恰恰是台当局在政治上走向分离的开始。

对统一而言,认同中华文化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对于血缘文化与国族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不禁让人想起台湾学者吴启讷教授五年前的一段总结:

对于大陆而言,消除针对台湾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误读,才能避免盲目乐观,看清当下台湾人基于对实际利益的关注,将两岸关系工具化的倾向。同时,将中国国力的真实增长转化为真实的影响力,显然有必要在诉诸血缘、文化亲近感之外,针对台湾40多年来的政治身份重建,将重点置于中华民族的国族建构,置于政治上的中国人身份的建立和确认之上。古人早已体会到,是不是夷狄,在于文化而不在血统;今人应该体认到,是不是中国人,在于政治,而不在血缘。

真正的“炎黄子孙”不应只谈民族文化,更应追求两岸和解与国家统一。尤其把一场比赛戴上“反中”枷锁,当每一块奖牌都成为分离主义者虚幻楼宇上的娇贵装饰,沉溺在这样的自我歌颂中,这不会让台湾走向世界舞台,选择与同胞为敌,只会让台湾被“台毒”葬送,让属于中华健儿的金牌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