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游客涌向海南三亚体验潜水。然而,潜水圈是否存在“水深”的情况,着实令部分游客放心不下。日前,有媒体记者前往三亚调查,发现了一系列潜水行业乱象——旺季时教练通过“刷客”提高接待效率,几乎省略下水前必需的手势培训,而且粗暴对待游客以迫使其尽快提出结束潜水体验;毫无潜水教练资质的“黑教练”、没有相应经营许可证的“野店”活跃在市场上,“裸奔”并不罕见;一些“0底经营”的低价潜店则在潜水设备和水下服务上做文章,雇周边商户帮忙推销,用游客的二次消费填补利润。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俗话说“水火无情”,与海洋深度互动的潜水运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水下呛水可能导致潜水者昏迷,如果上浮和下潜过程中压力变化太大,潜水者的耳膜和耳骨也可能受伤。面对不会游泳的游客,某些教练为了缩短服务时间、增加利润,竟然“大胆”把游客的头往水里按,甚至让游客的半面镜进水导致呛水,或者故意带游客快速下潜使其耳朵疼痛。一旦身体条件欠佳的游客遇上这种“黑教练”,其生命健康将受到严峻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此种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的经营方式,是威胁当地旅游业的一颗“定时炸弹”。根据年初三亚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三亚的旅游业在接待游客数和总收入等指标上增长势头明显,作为旅游特色之一的潜水业也随之扩张。不断涌入的客流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服务的专业性提出挑战,一旦这些潜水乱象造成恶性事件,当地的整个潜水业与文旅事业大局都难免受到消极影响。
无论是期待潜水体验的游客,还是依靠潜水行业生活的当地居民,无疑都不愿看到三亚的潜水业因不规范经营走上下坡路。负有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还需采取行动,改变潜水行业“水深”的现状,相关从业者也应意识到违规操作背后的风险,以更负责任的方式对待这份工作。
最近,针对三亚潜水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开始。据“三亚发布”消息,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已联合省公安厅等部门,深入三亚等地,重点整治潜水市场中强迫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无证照经营、无资质从事潜水活动以及诱导强迫游客水下拍照等非法交易行为。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增强打击力度,有利于震慑违规商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若要从源头上减少“黑教练”和“野店”的产生,打造专门的潜水园区或许是一种可行方案,即由政府划定公共海域,集中考核潜水企业资质,并在划出的区域给予从业者更多便利,这既能降低监管的繁琐程度,也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对游客而言,不论监管部门如何把关,都要高度重视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在选择潜店和教练时,游客一定要理性辨别,选择获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资质齐全的潜水经营场所,切不可一时贪图低价,把身家性命交到“野店”和“黑教练”手中。潜水作为一种经营活动,必然符合经济规律,其成本不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游客即使在入门时看似占到了便宜,也很可能落入商家准备好的“二次消费”陷阱,到头来得不偿失。游客“用脚投票”,选择正规经营的店家,既有利于保障自身的权益和安全,也有助于倒逼违规经营的商家回到正轨。
对于经营方而言,无底线的价格战和潜水服务中的违规操作,本质都是在饮鸩止渴。粗暴对待游客似乎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利,但是长期来看只会损害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口碑和信誉,倘若造成游客伤害,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遵守行业规范、合法合规经营,才能收获游客的好评,吸引更多客源,进而让潜水业持续发展下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