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伏芝麻,二伏豆;晚栗种到立秋后。”
在古代把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称之为“三伏天”,而三伏天就是头伏、中伏和末伏。
其中的头伏是在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而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因此立秋节气基本都是处在中伏期间,之后才进入到末伏的。
而这句谚语则是告诉我们,在夏季的初伏和中伏,是种植芝麻和豆类作物的最佳时期。然而,对于晚熟的栗子或是其他一些生长期较长的农作物,立秋之后依然可以播种。
这体现了农耕活动中对作物生长周期的精准把握,以及根据地域、气候差异灵活调整种植策略的智慧。
立秋后的凉爽夜晚和逐渐缩短的日照时间,为这些晚播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让它们在秋日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二、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
这是相当经典的一句农谚了,也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并且在过去流传很广,也就是说这句谚语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适用的,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基本都是如此。
它的意思是说,在头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安排种植萝卜了,这里指的是胡萝卜哦,而不是白萝卜。而到了二伏的时候,就可以种植芥菜了。而立秋就是从二伏开始的,因此很多地方都是从立秋后才开始安排种植芥菜。
到了三伏天的末伏时,就可以安排种植大白菜了。在北方地区,过去白菜是冬季的主要蔬菜,当时家家户户要囤几百斤白菜,因此种白菜是大事情。
老祖宗这样的安排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在秋收以后及时播种,避免土地闲置,而且还确保了蔬菜的连续供应,满足了人们餐桌上的需求。
而事实上,在某些地区,即使过了三伏,只要气温适宜,仍可适当补种或移栽这些蔬菜,以延长收获期。比如在民间就有“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等说法。
三、“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的好油菜。”
因为我国的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此不同地方栽种农作物的早晚也是有区别的。而这句谚语就进一步扩展了蔬菜种植的时间线,将油菜的种植提到了末伏(三伏的最后十天)。
油菜作为冬季或早春的油料作物,其生长期较长,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末伏时节播种,既能避开夏季的高温干旱,又能确保油菜在冬季前有足够的生长时间,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不过白菜的种植,就相对的提前了,而是在二伏期间,也就是在立秋节气前后。像小编的家乡这边,基本上白菜就是过了立秋后才播种的。
四、七月葱,八月蒜,九月不栽是懒汉。
葱蒜类蔬菜因为喜冷凉的环境,不耐热,一般就是在秋季播种。而这里的“七月葱、八月蒜”,指的是农历的七月份和八月份,即农历七月份就能栽种大葱了,而到了八月份就要安排栽种大蒜了。另外像韭菜等,也可以在这个期间播种,或者是移栽的。
七月种葱,八月种蒜,这是农人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的最佳种植时间。像今年的立秋是在七月初四日,在立秋后就可以安排栽种大葱了。
其实,葱蒜类作物不仅耐寒,还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是家庭菜园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九月之后若仍未栽种,则被视为懒惰之举,因为错过了最佳种植时机,将影响来年的收成。
在过去还有“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的说法,就是说栽种大蒜,最晚不能超过九月份,不然种的就是独头蒜。
五、入秋种茼蒿,白露种大葱。
茼蒿和大葱都是冬季常见的蔬菜,它们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性也比较强,而入秋后种植就正当时。
茼蒿生长迅速,营养丰富,是秋季餐桌上的佳品;在过去茼蒿还被称之为“皇帝菜”,只因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以前南方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它。
而大葱则以其独特的辛香味和丰富的维生素含量受到人们的喜爱。白露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湿度适中,是大葱生长的最佳时期。
六、七月种菠菜,长得像锅盖。
这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菠菜在适宜条件下的生长态势。菠菜耐寒不耐热,喜欢冷凉的环境。
一般在农历的七月至八月初,随着立秋节气到来后,气温就开始逐渐下降了,这时就正好是种植菠菜的好时机。
特别是菠菜的种子发芽很特别,温度高了反而出芽率低,只因它喜欢冷凉的环境,所以不宜太早播种。老祖宗强调的是在农历七月份播种菠菜,这个期间的温度就适宜,而且菠菜出苗以后,温度适宜,对于生长也有利。
菠菜生长迅速,叶片肥厚,产量高,品质佳,如同锅盖一般覆盖在田地上,展现出勃勃生机。
七、七月苋,金不换。
苋菜作为一种夏季至秋季均可种植的绿叶蔬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俗话说“六月苋,赛鸡蛋,七月苋,金不换”,指的就是在农历六月和七月的苋菜营养价值非常高。
在南方很多地方,农历七月份,也就是立秋后是种植的苋菜的黄金期,此时正值其生长旺季,叶片鲜嫩,口感最佳。
在农人眼中,这样的苋菜是营养和口感最佳的,因此把它比作是黄金都不愿意换的美味,这主要是凸显其营养价值很高,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