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的大结局里,唐僧师徒四人成功取得真经,佛祖如来也是言出必行,对他们之前的种种努力和贡献都一一兑现了承诺。
唐僧成功成佛,孙悟空荣升斗战胜佛,就连那爱吃爱睡的猪八戒也摇身一变成了净坛使者,享尽美食。
可轮到沙僧这儿,就只封了个金身罗汉。
官复原职无望,谁知沙僧非但不恼,还笑眯眯地拜谢了佛祖。
这背后,究竟藏着啥玄机?
一、卷帘大将
沙僧原本叫什么,吴承恩没有写。他叫沙悟净、沙僧、沙和尚,那都是取经以后的事。
他的前世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有人说这就是个给玉帝掀门帘的小跟班,其实这是误解。
沙僧自个儿在《西游记》里都说了:“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前吾称上。”
说白了,官职大小不是关键,关键看谁跟玉帝最近。
卷帘大将这个官职,大致相当于天庭的御林军统领。虽然品级不一定比那些大臣高,但大臣们进了南天门都得听他安排,守他的规矩。
而且,他可是玉帝的心腹,腰里别着个虎头牌,整天就跟在玉帝左右。玉帝上下轿的时候,他上去卷个帘子。玉帝上朝的时候,他就拿着降妖杖,站在玉帝身后。
所以,沙和尚才敢吹牛说南天门、凌霄殿,谁敢不给他面子。
但是,在蟠桃会上,沙僧只是不小心打碎了王母娘娘心爱的琉璃盏,要不是人缘好,估计当场就被玉帝给灭了。
在赤脚大仙的求情下,沙僧被玉帝重锤击了八百下后,贬到流沙河,去做饿妖。每七天,还要被天上的飞剑穿胸刺胁百余下。
他的被贬,既没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犯上行为,也没有猪八戒调戏嫦娥的错误,他只是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盏而已。就算是错误,也只是一个无意识的小错误。
对孙悟空的惩罚,是对犯上者的惩罚;对猪八戒的惩罚,是对犯法者的惩罚;而对沙僧的惩罚,却是玉帝对忠实于他的粉丝的惩罚。
对自己的人狠一点,才能显出自己的正义。所以,沙僧的错很小,但他的罚却很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二、流沙河
刚才还在蟠桃会上是个座上宾,威风凛凛的卷帘大将,一转眼就成了流沙河里的阶下囚,丑得吓人。
可沙僧从没反抗过,他也认罚。毕竟是他打碎了琉璃盏,琉璃盏是佛家七宝之一,而且还是在那么重要的场合。
古代中国是一个礼治社会,所以,天庭也一样。对礼的要求非常苛刻。在朝堂上违反礼制,说小了叫殿前失仪,说大了,那就叫摔杯为号。
因此,不管怎么说,沙僧都是工作没做好,惹了领导生气。所以他心甘情愿地接受玉帝的重罚,从不抱怨别人,一心想改过从新,以求脱罪重生。
只是饿的难受。
绝望之下,他也真干了吃人的事儿,“两三天就得出来,找个倒霉鬼垫垫肚子。”
不过,菩萨一来,沙僧的春天来了。
观音告诉他,只要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 “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
这取经的事儿,正义又高大上。而且,观音还给他起了个法名,叫沙悟净。
沙僧一听,立马觉得人生又有了意义,精神头儿也来了。
可沙僧毕竟在流沙河里,可是个狠角色,吃了不少人,连取经的都吃了几个。
不过,有九个取经人的头特别怪,沉不下去,他就拿它们当玩具玩儿。观音吩咐他,把那九个头颅枯骨做成项圈,顶在头上,作为和师父唐僧相认的记号。
从此,“洗心革面,再也不干伤天害理的事儿,就等着取经人来了”
唐僧一来,就收他为徒,还给他剃了发。看他这模样,觉得特像和尚,就管他叫沙和尚,简称沙僧。
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僧人,沙僧项圈上的九个珠子,就是他前世的九个头颅,唐僧每天看着,心里得是啥滋味呢?不过好在他们俩都像是喝了孟婆汤,不记得以前的事儿了。
但或许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沙僧对师父更加敬畏、虔诚,取经也更加尽心尽力。
他对取经死心塌地,其实就是对师父唐僧死心塌地。
三、沙悟净
沙僧是唐僧的徒弟里那个最守规矩的,就像咱们班上的好学生,规矩得让人佩服。他性格古板,不太爱开玩笑,其实就算开了,也不怎么好笑。但沙僧实在,不玩虚的。
他就像家里的老黄牛,任劳任怨。在取经路上,他虽不出名,一共也就打死一只妖怪。但干的活儿可不少:照顾师父、挑担牵马、打水做饭,啥都做。
大师兄打妖怪时,他守家;二师兄偷懒时,他顶上。
沙僧就像团队管总务的后勤科长,默默付出。
沙僧还是团队的粘合剂,总能化解矛盾。
唐僧变老虎那次,孙悟空火大要走,是沙僧劝回来的。他还经常在唐僧和孙悟空之间说好话,让两人和好。对八戒,他也耐心劝导,让师兄弟团结一心。沙僧心善,谁有困难都帮,就像咱们身边的暖男。
说到功劳,沙僧可是低调得很。挑担这活儿,书上写他挑的比八戒多,但功劳都算八戒头上,他也不争。
在曹云金的相声里,沙僧在《西游记》里拢共只有三句台词,分别是:“大师兄、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师父、二师兄,大师兄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虽然是个包袱,但也说明沙僧在取经队伍里很少说话,是最低调的那一个。
其实,小心谨慎也是他的标签,凡是叫“哥哥仔细”的,必是沙僧。过通天河时,提醒“忙中恐有错”的也是他。
到了西天,由于没给管经的阿傩、伽叶送礼,开始拿到的经书全是空本子。大家都没留心,是沙僧第一个发现:“师父,这一卷没有字。”这才引起大家急急查阅。
沙僧主张“粗中有细”,“急处从宽”,对于胆大性急的大师兄和懒惰懵懂的二师兄来说,这位三弟实在是个不可少的妥当人。
四、坚定的取经人
沙僧从小就志向远大,早早出家远游,想改变命运,做个英雄豪杰。他走遍了万国九州,五湖四海,转了数十遭,百余趟,才遇到了引他成仙的神仙。
从人到神,他走的是虔诚修行的路子,寻师学道,积极得很,这才“得遇真人”,苦修得道成了仙。
不像孙悟空,本就是仙胎;也不像八戒,成仙全靠偶然。沙僧成仙,那可是实打实的修行成果。
修仙之路不易,他对成仙的结果格外珍惜。
可谁知,一次小意外就让他在天庭的前程泡了汤。沙僧心里可不甘心,要是能赎罪重回仙班,再铸辉煌,他绝对二话不说,立马去干。
唐僧不听劝,被红孩儿掳走了。孙悟空气的说要散伙,八戒正嫌“西天路无穷无尽,”也闹散伙。沙僧一听,吓得“浑身麻木”,连忙劝诫:
“咱们可是因为前生有罪,才皈依佛果,保护唐僧取经的。现在遇到困难就想散伙,可不是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
这话说得,既是劝八戒,也是他自己心里话,真诚得很。
取经路上,只有沙僧的意志最为坚定,孙悟空出走过,唐僧赶走过他两次。八戒动不动就提散伙,一心想回高老庄做回炉女婿,就连唐僧都抱怨路途遥远,可沙僧从没说过这样的话,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沙僧也很忠诚,服侍唐僧从不辞辛劳。如来都说他“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
无论是在天庭卷帘,还是在取经路上挑担、牵马、伺候师傅,沙僧干的都是同一种工作,这些苦活累活,沙僧都做了,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从没牢骚和怨言。
别说孙悟空、猪八戒不愿意做这些,即使愿意,也未必能做得这么好。就这一点来说,沙僧绝对是取经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是他的美德,也是他的难得之处。
五、金身罗汉
沙僧就是取经队伍里的小透明,出身不咋地,本事也不大。
但就这么个不起眼的人,一头扎进取经的大事业里,勤勤恳恳,从头到尾都没掉链子。
最后靠着那股子韧劲儿,也走到了灵山。被封为金身罗汉,算是镀了层金身。
这金身罗汉的封号,本来差点儿就成了乌鸡国国王的。
在原著中,文殊菩萨曾经和孙悟空说起一段往事。
乌鸡国国王虽然是凡人,可好善斋僧,因为这层对佛教有着极高的信仰。再加上他是一国之君的身份,如来佛祖想把金身罗汉的封号留给他,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年,文殊菩萨奉佛旨下凡去度化他,想帮他早点修成正果。结果乌鸡国国王不识好歹,把菩萨当坏人,还捆起来泡了三天三夜的河水。要不是菩萨有金身护着,早就没命了。
如来佛祖对乌鸡国王的所作所为十分生气,因此,才派文殊坐骑狮猁王到乌鸡国复仇,嘱咐他把乌鸡国王推倒八角琉璃井浸泡三年,以雪文殊三日被困之辱。
就是因为出了这档子事儿,乌鸡国国王修成金身罗汉的事情泡汤了。但这个编制还在,所以,这个封号就落到了沙僧头上。
可也许沙僧心里也犯嘀咕,当初菩萨说好的,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结果灵山对沙僧的承诺打了折扣。如来佛祖只给了他个金身罗汉的封号。
难道这算是给沙僧画了个大饼吗?那沙僧要不要跟猪八戒一样,去找如来佛祖讨个说法呢?
六、修成正果
在西游世界里,佛教人士的正果和神灵名号,也像咱们现在的级别和职务一样。
级别分两等:大职正果和汝职正果;
职务也是两等:佛和菩萨。
取经团队到灵山后,如来开始兑现合同。
封了俩佛、仨菩萨。
唐僧和孙悟空成了佛,级别都是大职正果;猪八戒和白龙马成了菩萨,级别是汝职正果。
但沙僧这儿就怪了,如来给他升了大职正果,按理应该封佛,结果却只给了菩萨爵位,金身罗汉。而且,他的排名还比猪八戒低!
为什么呢?
原来,如来认为沙僧一路上勤勤恳恳,猪八戒却总闹散伙。他想让沙僧成佛,但却又不想给猪八戒升职。
可如果直接封沙僧为佛,首先沙僧的也不过是登山牵马之功,KPI勉强了一点,而且,猪八戒肯定更不乐意,毕竟因为封佛,他已经闹过一回了,但是因为唐僧和孙悟空是师父师兄,他说不出什么。
可沙僧毕竟只是师弟。
所以,为了堵八戒之口,如来就用了个迂回战术,先封沙僧为菩萨,排名比猪八戒低,稳住他。同时,又给沙僧升了大职正果,职称已经达到封佛的资格。
再说说金身罗汉,全称是“八宝金身罗汉”。八宝就是八种佛教法器,旋螺、金鱼、金轮、宝伞、胜利幢、吉祥结、莲花、宝瓶。
有了这八宝的加持,佛法无边,神通广大。
沙僧的地位可不是一般菩萨能比的。
更何况这金身更不容易得到。如来佛祖在雪山上修炼了多年才练成,孙悟空也是吃了金丹,再在炼丹炉里烤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搞定这金身。
可沙僧,刚一被封号,就直接到手金身。
佛的世界从不缺让人心动的新鲜感.但让人眼红的一刹那,却不多见。
因此,表面看来,沙僧的罗汉比不上猪八戒的菩萨,但配上大职正果的八宝金身罗汉,沙僧那可就相当于准佛的标准了。比起他那个也不怎么入流的卷帘大将,取经路上的付出,也还是赚翻了。
面对如此隆重的封赏,沙僧偷笑都还来不及,便高兴地向如来佛祖拜谢了。
结语:
总之,看起来沙僧小心拘谨,有点世故,有时明哲保身,然而他并非刁滑;他心里头,也是有一腔忠肝义胆;虽然他有怯懦的地方,但在妖魔面前从不示弱;他出战不多,功劳不大,可贡献却并不小。
这个不显眼的三弟,容易被人忽视的沙和尚,几乎是默默无闻地走完了他的西天之路,因此,在别人眼里,他只是跟着走,可他也成功了。可是几经沧桑,历尽劫难,世上从来就没有心怀侥幸的成功。最偶然的意外,也都是事有必然的结果。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西游记》中沙僧护法神形象的源流嬗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