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越来越多女性抛弃的高跟鞋这两天“蹬”上热搜——湖南航空宣布,自2024年8月1日起全面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行航班。这项制度推出后,不仅得到空姐的支持,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空姐脱掉高跟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大众印象里,空姐是美丽的“空中模特”,她们的标配是精致的妆容、紧身的制服、得体的高跟鞋。空姐穿高跟鞋后重心后移,身体挺直,凸显出优雅从容与柔美体态,让乘客留下美好印象,这无疑有助于航空公司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各大航司普遍对空姐着装有着严格要求。

高跟鞋虽然让空姐显得更优雅、让乘客更感赏心悦目,但却是以身体的不那么舒适为代价的。要知道,穿高跟鞋虽然好看,却会给女性足、踝各关节带来沉重的负担。从功能性的角度考虑,穿高跟鞋毕竟会让行动变得不那么方便,空姐是空中的服务人员,需要在狭窄的机舱内帮乘客放置行李、在颠簸的飞行中给乘客提供端茶倒水等服务,遇到紧急状况时还要安抚乘客,作出一些快速反应,如果能穿平底鞋,这一切都变得更为方便。从这个角度来说,湖南航空此番大胆尝试,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体贴和尊重女性的表现。

其实,穿不穿高跟鞋,也是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曾经,高跟鞋是女性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美的重要象征。一代女神玛丽莲·梦露说:“高跟鞋对我的事业帮助太大了。虽然我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该感谢他。”大量文学影视作品将“脚踩恨天高”的造型与“都市丽人”“职场精英”的形象紧密联系,高跟鞋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几乎与成功女性形象挂钩。

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一些文化和话语体系开始进入我国。在广告宣传和文化产品的多重影响下,一时风靡全国。除了穿高跟鞋带来“女性美”的形象加成,高跟鞋背后的身份认同更为关键。特殊的历史语境赋予高跟鞋一种“现代性的想象”——在白领工作较为稀缺的时期,穿高跟鞋往往意味着女性可以在办公室、从事相对体面的工作,而非体力劳动。高跟鞋敲击在地面上发出的清脆咔咔声,让女性平添了几分自信和从容。

然而,时代是发展的,观念是变化的。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女性心态的变化,风靡几百年的高跟鞋渐渐“走下神坛”,通勤距离与工作节奏的变化让舒适的平底鞋重新得到女性欢迎。伴随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少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起高跟鞋背后的社会学意义。高跟鞋给女性形象带来的刻板化标签、对女性的社会规训,引发越来越多的反感和抵制,高跟鞋销量全球性的暴跌也正缘于此。

在经济学领域,有这么一个“高跟鞋理论”:女性鞋跟高低的流行趋势,能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走势。经济不景气、波动较大的时期,女性通常会选择鞋跟很高、看上去鲜亮惹眼的鞋子,比如高跟鞋、松糕鞋等,为自己营造想象空间;但在经济平稳、生活较安逸的时候,人们则更愿意选择舒服的低跟鞋来愉悦自己。这一理论是否科学,还有待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人们看待“高跟鞋”,与玛丽莲·梦露时代人们看待“高跟鞋”,已经大不相同。随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升,相对于过去更加看重他人对于自己的印象,女性更加看重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换言之,穿不穿“高跟鞋”,我的双脚我做主,乐意就穿,不乐意就不穿,完全看心情,而不是看他人的眼色。这,无疑是观念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

2023年全球票房冠军《芭比》中有这样一幕:古怪芭比左手举着平底鞋,右手拿着高跟鞋,郑重其事地问经典芭比:“你可以回到原本的生活(高跟鞋),也可以去探索宇宙的真相(平底鞋),怎么选择交给你。”尽管电影中的经典芭比毫不犹豫选择了高跟鞋,但现实中的女性已经做出了相反的决定。也许高跟鞋依然代表主流审美下的女性魅力,代表气场全开的高光时刻。但时移世易,“美”的定义变了,载体也会随之改变。也许有一天女性会重新穿回高跟鞋,但穿与不穿,是她们自己说了算。

除了对高跟鞋的祛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普及化的航空旅行,让人们也逐渐对“空姐”祛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飞机出行,“空姐”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而已。事实上,放眼世界最大的民航市场,美国一些航空公司常常出现“空婶”“空叔”,在航空公司看来,“空姐”也好,“空婶”也罢,不过就是飞机上的服务人员而已,与高铁上的乘务人员并无本质区别。在飞机已经从过去的“贵族出行方式”变成“大众出行方式”的今天,又何必非得帅男靓女,又何必非得“紧身高跟”?终究来看,空姐还是要向服务属性回归,高跟鞋迟早要“走下神坛”。比起有没有穿高跟鞋,安全贴心的服务才是关键所在。或许有一天,别说高跟鞋了,令人不舒服的妆容和制服也可以被丢弃。(朱陈铮 陈立民)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