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在全球高铁建设的舞台上,中国无疑是巨星级角色。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高铁总里程已超过3.8万公里,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相较之下,日本的新干线虽历史悠久,但仅有约3,000公里的运营里程。

无论是速度、技术还是安全性,中国高铁都在无声中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可是在泰国的高铁项目招标中,中国却意外落败于日本,这令许多人十分不解和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竞争,泰国的抉择

中日竞争,泰国的抉择

为了提升国内交通便利性和增强经济发展以及吸引全球游客,自2010年起,泰国就开始筹划这条连接曼谷与清迈的高铁。由于泰国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不断上涨,政府非常清楚,只有通过高铁这种高效的交通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城市间的人流和物资流动。

为了确保这条铁路达到预期目标,泰国政府决定采用全球公开招标的方式,这一决定吸引了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高铁建设领域的巨头。作为高铁建设的“巨无霸”,中国推出的投标方案覆盖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的全面服务,并承诺在3年内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中国的方案相比,日本凭借其新干线的技术积累和日泰多年的友好关系,以极低的价格成功中标。泰国多年来与日本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日本企业在泰国的投资也超过了600亿美元。这样的背景无疑让日本的投标更具吸引力。

虽说日本的报价极具吸引力,可低价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泰国政府选择日本的决定,或许在当时看来是一个明智之举,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带来了许多问题。日本中标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接踵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高铁的豆腐渣工程

日本高铁的豆腐渣工程

在欢呼声中,泰国高铁项目的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地展开。2019年初,承建方日本在清迈与曼谷之间的高铁施工现场熙熙攘攘,工人们满怀期待,然而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

围绕预算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日本承诺的总投资额为160亿泰铢,但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就迅速飙升至200亿泰铢。原来,双方在开工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线路征地问题频频出现,设计图纸不断修改,施工进度一再拖延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让泰国政府和公众震惊的是质量问题的曝光。高铁通车后,原本承诺的300km/h的速度,实际运行时速只能达到180km。日本为了节省成本,在材料上做了手脚,导致高铁通车不久,车厢就出现了裂缝。泰国政府对此非常不满,立即展开了全面排查,结果发现整条线路基本都被劣质材料覆盖。

泰国政府不断向日本方面施加压力,要求对方解释并解决问题。日本方面的应对却显得非常拖沓,日本嘴里承诺会重新修建这条线路,可由于资金和各种原因,一拖就是十年,至今无法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双方关系因此不断恶化,原本友好的合作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一堑长一智,中泰合作新篇章

吃一堑长一智,中泰合作新篇章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泰国政府重新评估其高铁建设计划,并最终选择了与中国合作。2023年的7月, 中泰铁路项目正式签约,计划连接曼谷与呵叻,这一项目被视为泰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希望。

中国在高铁建设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自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开通以来,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网络,总里程超过3.8万公里。中国高铁以其高速度、高安全性和高舒适度赢得了全球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泰铁路一期项目由中铁十局承建,全长30.21千米,工期1080天,预计在2026年完工并通车。中泰铁路二期项目也于今年四月获批,全长357.12公里,总投资约668亿人民币。二期的建设,将实现中老泰三国之间的无缝连接,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一期项目进展过程中,中国团队展现了高效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尽管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繁琐的审批程序,但中国团队依然做到了能在2026年保质保量的顺利通车。这一进展让泰国政府和公众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们对中国高铁的能力充满了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可谓潜力无穷。两国的合作不应仅限于在高速铁路方面,还可以在城市建设、环保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携手共进。中泰铁路的第二阶段项目也为两国的可持续合作打下了基石。

无论如何,这份合作的前景需双方共同维护。只有在重视质量、安全和诚信的基础上,中泰关系才能持续升温。泰国在经历了第一次高铁项目的失败后,应该也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知道勇敢的搭上中国基建的快车,携手共创新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源:

《中铁十局承建的中泰铁路3-1标段在泰国曼谷签约》——中铁十一局 2023-07-20

《中泰铁路第二阶段项目在泰获批,造价超3400亿泰铢》——界面新闻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