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两性相似,雌鹤略小。[18]体长101~150厘米,翼展220~250厘米,体重4.8~10.5千克。[29]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虹膜褐色,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雌鸟为珍珠灰)[20]。嘴灰绿色,尖端黄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初级飞羽和尾羽以及身体其他部分均为白色。三级飞羽延长并弯成弓状,收翅时覆盖在白色尾羽之上,酷似黑尾,故在有些国画误把白色尾羽绘成黑色。[18]颈、腿也都很长,胫裸露部分和跗蹠及趾灰黑色,爪灰色。[29]
丹顶鹤的骨骼坚硬,强度是人类骨骼的 7 倍。远行能力强,尤其它在迁徙的时候,常常排成巧妙的楔形,使后面的个体能够依次利用前面个体扇翅时所产生的气流,从而进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飞行,长途迁徙时时速可达 90 ~ 135 公里,飞行高度 400 米左右,最高不超过 1000 米。[34]
丹顶鹤
雏鸟
雏鸟体羽棕黄色,背和两翅棕褐色,腹淡黄色,当年秋季幼鸟背和两翅出现棕褐色和白色分明的花斑,至翌年春天花斑消失,但在上体仍残留有棕褐色块斑。虹膜深褐色、嘴青灰色、腿灰黑色。[18]
播报
栖息环境
丹顶鹤是一种很爱干净的鸟,作为大型涉禽,其栖息环境要求有广阔而清洁的沼泽湿地。[23]在繁殖地,丹顶鹤一般选择常年积水的芦苇沼泽和苔草低位沼泽,以及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草甸等地栖息,多在芦苇沼泽内筑巢。在越冬地,丹顶鹤栖息类型包括滩涂、稻田与芦苇沼泽等。[16]丹顶鹤在东北的繁殖地主要栖息在沼泽和草甸中,而芦苇沼泽是它最主要的栖息生境,建群种为芦苇,伴生有小叶樟、薹草、莎草、三棱秆藨草、睡莲、驴蹄草等,黑龙江松嫩平原、吉林向海、辽宁盘锦均属这一类型,而三江平原属于薹草沼泽类型;在长江下游的越冬地主要集中在江苏盐城沿海滩涂。[18]
播报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丹顶鹤分为岛屿种群和大陆种群,岛屿种群只分布在日本北海道,属于不迁徙种群。[24]其他种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根据越冬地不同分为东部和西部迁徙种群,东部种群主要越冬栖息地在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交界处非军事区。西部种群主要经盘锦湿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沿海滩涂和黄河三角洲区域越冬,内陆湖泊也有零星越冬。[16]
中国分布
丹顶鹤繁殖地主要分布中国东北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流域。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组织的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同步调查结果显示, 2020-2022年三个冬季丹顶鹤的越冬分布点主要在江苏盐城沿海湿地、山东黄河三角洲和青岛莱西湖以及威海荣成湿地、辽宁辽河口湿地、河北的北戴河和唐山湿地、安徽的石臼湖湿地、山西大同毗邻河北张家口的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丹顶鹤越冬分布区向北移动明显,辽宁辽河口湿地和山东黄河三角洲不仅是重要的水鸟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而且越冬丹顶鹤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作为越冬地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16]
丹顶鹤在中国的分布
播报
生活习性
迁徙
在中国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每年的2月末和3月初,丹顶鹤陆续从越冬地迁出,飞到繁殖地。10月初,丹顶鹤集结成小群离开繁殖地,迁往越冬地。每到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国内丹顶鹤迁徙路线有两条:一条沿乌苏里江南下,在汉江流域(三八线附近)越冬;另外一条是在扎龙保护区、向海保护区等地繁殖丹顶鹤,秋季经渤海湾南迁,最终抵达山东黄河三角洲和盐城沿海滩涂(盐城保护区)越冬。[25]
在扎龙观察丹顶鹤的迁徙期是在秋季平均气温于0℃时开始南迁,末见日为10月17-24日,春季始见日为3月13-22日;而在兴凯湖秋季迁徙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高峰期为11月上旬。在盐城越冬的丹顶鹤每年10月26—29日迁来,翌年春季日最高气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北返,通常在3月5-11日离去,越冬期4个多月。[18]
集群
丹顶鹤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集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上百只, 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16]在越冬地集成20-40多只的大群活动,但以2-4只家庭群为单位,清晨飞往觅食场所,觅食时有占区现象,每个家庭占有0.6一1.8平方公里,日落后飞回滩涂芦苇较高处夜宿。[18]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芦苇边,彼此仍按家族群分散栖息。觅食地和夜栖地一般较为固定。通常亮天后,各家族群陆续飞到觅食地觅食,彼此仍保持一定距离。休息时常单腿站立,头转向后插于背羽间。[16]
觅食
丹顶鹤属杂食性,在越冬地以软体动物和鱼类等为主,同时也吃水生植物;根据在射阳县剖验1个胃并检验45堆排泄物,其食物有钉螺、沼螺、泥螺、菲律宾蛤仔、长竹蛏、螃蜞、沙蚕、海豆芽、鱼等,动物性食物占90%以上,植物性食物以莎草科杂草种子,禾本科根、茎和碱蓬种子等为主,所占比例不足10%,但人工补饲(玉米)时也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18]
幼鹤出生之后以饲喂小鱼为主,大概一周后逐渐添加玉米碴、颗粒料。放飞野外时,丹顶鹤会用长长的嘴巴在草丛中、水中自由啄食。觅食时成鹤很照顾雏鹤,会将找到的食物送到雏鹤的口中。[19]
丹顶鹤的一生中,除了夜晚休息外,它们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觅食,以此来不断补充其能量消耗。它们用自己长长的尖嘴不停的叼啄地面,练就了过硬的觅食本领,能深入土层 10 ~ 15 厘米处寻找可食之物。在捕食鱼类和蛇类时,往往先用它们特有的尖嘴啄击鱼或蛇的头部,将其置于死地后而食。捕食蟹类时,则是先将它的螯足一一分解后再逐一吞食。丹顶鹤十分爱清洁,凡是动物性食物,在有水的条件下,常常是先将其置于水中清洗干净后而食之。[34]
鸣声
丹顶鹤的鸣声颇具特色,堪称一绝,主要表现:一是鸣声高亢洪亮,穿透力强,声音能传3—5千米。这主要源于它有一个特殊的发声器官鸣管,由于其颈长,所以鸣管也长,能达到1米有余,是人类气管的4—5倍;鸣管不仅长,而且在胸骨之间盘曲的像铜管乐器一般,能使发音引起强烈共鸣。二是鸣声频繁。它们不仅在起飞和飞翔时鸣叫,而且在取食和栖宿时也在鸣叫,每天黎明前后的鸣叫尤为频繁。当东方露出鱼肚白之前,只要有一只鹤发出鸣声,第二只就立即响应,随之群体中便连成一串的彼此呼应,如此热闹的场景,一直延续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以后。三是鸣声不同,各有作用。鸣声音调和频率多变,有的是配偶间或群体成员之间的传情和联络,有的是表示骚动和对危险的警戒,还有的是作为婚偶舞蹈的伴奏曲。[3]
繁殖期的雄鸟在与雌鸟对鸣时,头部朝天,双翅频频振动,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一个高昂悠长的单音,雌鸟的头部也抬向天空,但不振翅,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两三个短促尖细的复音。这种“二重唱”不仅是对爱情的表白,也是对企图入侵者的警告,而且还能促使雄鸟和雌鸟性行为的同步,保证繁殖的成功。[26]
播报
生长繁殖
生长特性
丹顶鹤雏鹤出生时体长约18cm,体重约130g,出壳不久就能行走,4~5天后便可随亲鸟离开巢游泳于浅水之中,15日龄后生长迅速,30日龄时体长可达33cm,体重可增至230g;60日龄时体长可达78cm,体重可增至4450g;90日龄时体长可达120cm,体重可增至6735g。丹顶鹤长至90日龄时体型和体重即接近成鹤。雏鹤体羽为棕色绒羽,90日龄时小鹤的绒羽已几乎全部脱完,长出和成鹤相同的白色体羽,并开始跟随双亲学习飞翔。在繁殖期结束的时候雏鸟会具有飞行能力,并且随着越冬期的到来,幼雏会随着亲鸟一起迁飞到越冬地。12月龄之后头顶渐渐长出红色裸区--肉冠。亚成体丹顶鹤一般2年性成熟,寿命可达50~60年。[16][19]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26]
繁殖哺育
- 求偶
每年3月末4月初,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配对和占领巢域,雄鸟和雌鸟彼此通过在巢域内的不断鸣叫来宣布对领域的占有。求偶时也伴随着鸣叫,而且常常是雄鸟嘴尖朝上,昂起头颈,仰向天空,双翅耸立,引吭高歌,发出“呵,呵,呵”的嘹亮声音。雌鸟则高声应和,然后彼此对鸣、跳跃和舞蹈。舞姿也很优美,或伸颈扬头,或曲膝弯腰,或原地踏步,或跳跃空中,有时还叼起小石子或小树枝抛向空中。[4]
丹顶鹤的舞蹈大多是由几十个、几百个动作的连续变换,舞蹈的主要动作有伸腰抬头、弯腰、跳跃、跳踢、展翅行走、屈背、鞠躬、衔物等,但姿势、幅度、快慢有所不同。而这些动作及其后续动作,又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弯腰——伸腰抬头——头急速上下摆动;展翅——伸腰抬头——弯腰;伸腰抬头——弯腰——脚朝下跳跃;展翅弯腰——弯腰行走——颈部和身体呈“八”字形展翅衔物——展翅行走;衔物——跳跃抛物——不变位的体旋转,靠腿力或扇翅做跳跃,弯腰动作等。这些动作大多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例如鞠躬一般表示友好和爱情;全身绷紧的低头敬礼,有表示自身的存在、炫耀、恐吓之意;弯腰和展翅则表示怡然自得、闲适消遣;亮翅有时表示欢快的心情等。[4]
- 筑巢产卵
丹顶鹤为卵生动物,繁殖期是4~6月,一雄一雌制。[16]每年3月中旬左右进入繁殖期,[19]丹顶鹤开始在芦苇沼泽地选择占领巢区,筑巢期从3月末到5月中旬,雌雄共同在浅水的芦苇丛中或高的水草丛中,就地取材,用芦苇等水草构筑浮巢。巢简陋,呈碟形,在扎龙测量13个巢的平均大小为:外径135厘米×165厘米,内径48厘米×52厘米,巢深6厘米,巢上缘离地高25厘米,巢上缘离水面15厘米。巢附近3-5 米处有时有休息巢。[18]雌雄鹤在巢穴内通过彼此不断地鸣叫相互感知,并宣布对领域的占有,叫声清脆而洪亮。同时,雌雄鹤伴有跳跃和舞蹈。表现为仰颈、昂头,长长的嘴巴直朝向天空,三级飞羽随着叫声抖动、蓬起。完成交配数日后开始产卵,[19]产卵期从4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每年产1窝卵,通常2枚,少有1枚,偶见3枚[18]。丹顶鹤卵似鹅卵,一端钝圆,一端略尖,卵壳坚厚呈青灰色,壳面布满褐色不规则斑点。卵重为250g左右,大小为10.5~15.0cm×6.6~7.3cm。[19]
- 孵化哺育
丹顶鹤第一枚卵产出2~3天后产第二枚卵,之后由雌雄鹤轮流卧巢孵化,[19]雌雄鹤均参加孵卵,但以雌鹤为主并在夜间坐巢过夜,雄鹤负责警戒和保卫巢区,卵的孵化期为31—33天。最早在5月上旬见到雏鸟,5只雏鸟平均体重为152(140—158)g,24小时能蹒跚行走,会游泳但随日龄增加其游泳本领逐渐消退,2天后可跟随双亲离巢游荡。[18]
播报
近种区别
据DNA的研究表明,丹顶鹤与美洲鹤亲缘关系较近,此外亲缘较近的还有灰鹤、白头鹤和青藏高原特有种黑颈鹤。[23]
丹顶鹤与美洲鹤、灰鹤的区别
丹顶鹤
美洲鹤
体重
体重约4.8~10.5公斤[29]
体重6.4~7.3千克[32]
特征
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20]。嘴灰绿色,尖端黄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初级飞羽和尾羽以及身体其他部分均为白色。[18]颈、腿也都很长,胫裸露部分和跗蹠及趾灰黑色,爪灰色[29]
成年美洲鹤通体白色的,主翅羽和长腿是黑色的,脚趾是灰玫瑰色的。冠和颧颜色从鲜红到黑色不等。眼睛是黄色的,喙大部分是灰色或橄榄色。雏鹤的背部颜色是淡黄色或棕色,下腹部是暗灰色或棕色。[32]
图片
丹顶鹤[1]
美洲鹤[33]
播报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在2020年版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丹顶鹤列入等级为濒危(EN)。[11]
2021年2月5日,丹顶鹤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同年,丹顶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易危(VU)。[6]
2023年,丹顶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的附录Ⅰ中。[10]
种群现状
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由于数量的不断增长,使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断变为农田或城市,例如吉林省西部的月亮泡曾是丹顶鹤的繁殖地,因为人为进行围湖筑堤,使堤内水位上涨,挺水植物带基本消失,堤外湖漫滩干涸,垦为农田,丹顶鹤也从此绝迹;又如江苏北部的邵伯湖与高邮湖之间的沼泽地带,曾是丹顶鹤的越冬地,由于每年到该地渔,牧和狩猎的人不断增多,增加了人为干扰,以及拣卵、偷猎等,使丹顶鹤的数量急剧减少。[5][7]
截至2021年,全球丹顶鹤野生种群数量为3800只左右,其中包括日本北海道非迁徙种群(留居种群)和东亚大陆上的迁徙种群(大陆种群)。自2009年以来,日本北海道丹顶鹤的非迁徙种群从1200只增加到1800只左右;大陆种群由1500只增加到近2000只。中国丹顶鹤种群数量在1984-1999年呈上升趋势,1999年顶峰达1128只。2000年后数量逐年下降,近年来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400-800之间波动。[16]
2022年7月2日,记者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繁育中心获悉,又一只丹顶鹤幼鸟于顺利破壳。这是该繁育中心2022年孵出的第40只小鹤,创下保护区人工孵育丹顶鹤数量新高[12]。11月16日,河北大学鸟类学研究团队与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人员在白洋淀淀区观测到2只丹顶鹤[13]。
2024年1月19日报道,福建福州林业部门在对越冬水鸟的监测中,发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这也是丹顶鹤在福州野外首次被记录。[14]
保护措施
自1976年开始,中国在丹顶鹤西部迁徙路线上逐步建立了57个以保护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其中,国家级、省级、县市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分别为30、18、9个。
许多自然保护区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积极开展丹顶鹤的保护和栖息地的保护及修复工作。丹顶鹤重要繁殖地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黑龙江扎龙、乌裕尔河、哈拉海、挠力河、兴凯湖、八岔岛、洪河、三江、三环泡、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保护区、内蒙古辉河、科尔沁、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重要的越冬地保护区包括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重要的中途迁徙停歇地包括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北戴河湿地、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6]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丹顶鹤栖息繁殖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驯养野化基地,被称为中国的“丹顶鹤故乡”。近年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长效补水机制,从嫩江引水至扎龙湿地,年引水量达2.5亿立方米。实施长效补水机制后,芦苇退化现象得到控制,芦苇产量、鱼类资源逐年恢复,水禽等鸟类的种类数量趋于稳定,并有增加趋势,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持续性和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有力保障。2017年底,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采取芦苇征租的方式,芦苇征租每年在7000亩以上,持续实施湿地修复预留苇带项目,为丹顶鹤等珍稀水禽营造适宜的栖息地。不仅如此,近年来,扎龙自然保护区还实施了核心区居民搬迁工程,计划将区内5000多名居民陆续搬出。2019年已完成首批搬迁的居民共计1400多人,为丹顶鹤和其他珍稀物种腾出了生存空间。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72019.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