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个新闻,说未来全国一半幼儿园都将变成养老院。

逻辑是接下来十年,“少子化”会达到高峰。

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仅902万人,比上年下降54万,有1.48万所幼儿园关门倒闭。

为了生存,教育集团选择纷纷转向“人生的另一头”谋求生路,将关闭的幼儿园转变为养老中心。

刚刚浙江金华一幼儿园还被送上热搜,这家幼儿园去年总共招了不到10个孩子,无奈改成“社区养老院”。

没想到效果惊人,第一天全部招满。

而幼儿园老师,也转行成了护工,之前教孩子们唱儿歌,现在领着老人们唱红歌,之前教孩子拍手操,现在教老人们打太极。

最可怕的是,当年被爸妈送到这家幼儿园学习的孩子,后来又送爸妈来同一个地方养老。

“朝阳”和“夕阳”也就隔着一扇门。

生育率下降,幼儿园一娃难求,大量幼儿教师将面临失业风险,接下来还会波及到小学、中学和高校。

根据北师大教授乔锦忠建立的模型预测:

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数过剩,加上幼儿园,未来10年将有超过200万教师再次“毕业”。

我认为这也是当下“要不要考教师资格证”,“教师有没有前途”等问题的统一答案。

其实这两年很多乡镇的小学和初中已经开始招不到学生,被迫关停,学生都集中到县城上小学和初中。

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农村,三四线城市的某些区域和地段也同样存在。这也导致当地学区房大降价。

而在2035年之后,大学招生也会下降,受影响较大的首先是一些民办高校。

那时候幼儿园转养老院也饱和了,那么这些闲下来的大学学校和大学教职工如何处置,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题。

国际上倒是有不少参考案例,如日本2023年有200多所大学因为缺少生源而停止招生或者倒闭。

这些大学倒闭后,失业的教授转业率仅有30%,而且基本清一色都是降维到中小学代课,如果不愿意就只能自谋出路,沦为“流浪教师”,也就是课外补习教师。

所以接下来大概率会发生两种变化:

一是公立学校的老师待遇下降。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学校以公立为主,教师工资的发放大多靠财政补贴,未来随着地方财政收入锐减。

补贴收回,可预见未来中小学老师,包括大学老师收入都会被削减。必须提醒的是未来在学校合并整合过程中,有些人将被边缘化。

二是取消中考分流。

现在很多家长苦恼考生太多,大学学位不够分的情况,未来会因为新出生的孩子只剩以前的一半而顺势终结。

而且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进一步加剧内卷。

日韩就是最好的例子,少子化、老龄化后,年轻人的生存环境非但没改观,反而更窘迫,为了争取有限的资源,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种趋势最终会加剧城市之间分化的推演,大量的农村和小城市成为空城和养老之城。

一个幼儿园,一个养老院,在大环境之下让人看出了人性与人生。

大家有没有发现,无数的幼儿园,都是父母从外往里看;而无数的敬老院,都是父母从里往外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看自己的孩子。

从外往里看是幸福,从里往外看是凄凉,外面的人能等到孩子出来,而里面的人却等不到孩子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