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郑容和

运营 / 小饼干

理想next level家庭——卢昱晓家

常态批判型——柳岩家

高阶留守版——于文文家

高薪打工人那个默默支持的妈妈——朱旺旺家

时隔五年重启,《我家那闺女》终于逃开了催婚话题。不再盯着闺女们是不是要结婚,怎么还没有男朋友这些无聊老套的话题,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女性成长、心理健康与自我实现的导向。

四个闺女,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态,要素齐全,很好地呈现出了不同阶级年龄层的“闺女们”的成长经历、人生境遇和家庭对于人性格处事的影响。

还有点意思。

一、稀缺令人羡慕型

卢昱晓,再次让江浙沪独女成为热门话题。

这个话题越热,越能论证,节目中卢昱晓与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画面都足以击碎大量沉沦在社交媒体里讨论原生家庭讨论帖里的普通你我。

凌晨结束工作可以打电话给父母也还是会收到温馨的回复;和爸爸去爬山,妈妈会准备好一切送父女俩出门,爸爸生怕她的包太重,爬不动也一直鼓励;在家自己的房间可以不关门,爸爸上班前会轻手轻脚地给她拉紧窗帘……做了一顿饭全家人开启夸夸模式。

让人忍不住想发出那个感慨,原来充满爱的家庭是这个样子的。

父母会因为一句“晓晓永远的窝”,二十多年没有卖掉老房子;幼儿园的作业和画至今都被精心收藏着,一张一张像是画册一样收纳齐全;家里的墙上刻着她长高的痕迹;睡醒没见到父母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妈妈,撒娇说着“你没等我起来”;忘带钥匙也不会被责备,妈妈会说“是我们帮她管得比较好” ……妈妈会说:“赚钱供她上学,觉得很幸福”。

说真的,kk看着这些画面,真想配出那个表情包——我不信!!肯定是演的!!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被家人浓烈地爱着的温暖,无论在外如何,回到父母身边就可以一直是马虎的小孩。所以卢昱晓性格温和,情绪稳定,极度有安全感,一如互联网给出的评价——“松弛”。

卢昱晓的成长,除了经济基础,还基于父母给了极强的情感托底。一种以为是寻常,实则很稀缺的存在。在原生家庭话题充斥互联网的当下,芒果你可真是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啊。

而另一边是和卢昱晓家形成极致对比的是柳岩的妈妈。

二、常见刺痛你我型

尽管批判式教育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但当柳岩妈妈说出“只能找老头子”的时候,还是难免皱眉替柳岩鸣不平。

柳岩,一个事业有成经济独立财富自由的女性,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有自己知心的社交圈,生活如此圆满,几乎可以说是当代女性向往的幸福生活标本了。到了妈妈嘴里居然还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个剩女?”

宏观来看,这是一个横在东亚家庭,甚至可以说是东亚女性面前的文化遗留议题。文化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恐怕需要几代人才能有所拓展。

具体到人,我们不能忽略柳岩的妈妈已经72岁了这件事,她的成长背景造就了她的人生价值观。比起卢昱晓的妈妈更倾向于用正面的词汇来沟通的习惯,柳岩妈妈几乎是下意识的习惯性批评女儿的一切行为——家里没有收纳、发箍不好看,光是柳岩喜欢吃冰这件事就吐槽了好几次。柳岩也在采访中说起过自己是在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的,母亲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

如果说卢昱晓父母让人心生羡慕,那柳岩妈妈的表现,极致地呈现了传统的东亚批判式教育的样本,狠狠刺痛了不少都有同样经历的“女儿们”的心。同样让人不适的还有《是女儿是妈妈》里陶昕然的母亲。

在被主持人问道小时候是否挨过打,四十岁的陶昕然眼泪仍旧禁不住夺眶而出:“考98分回家,她问我那两分是怎么丢的。妈妈打我,是用竹芯,因为她说要够疼才能长记性”。女儿破碎流泪,一边的母亲眼神冷漠。

带着钝痛的成长,窒息的爱,仿佛才是东亚家庭的人间常态。

很无奈又无能为力,幸运的是柳岩已经可以做到独立自主脱离掌控。

在卢昱晓家和柳岩家的极致对比下,于文文家和旺旺家都显得平平无奇了。

三、负重前行的单亲妈妈们

抛开相处模式,于文文和旺旺家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相似点——父母离异,母亲负重前行养大了孩子。

于文文,父母离异,从小跟着妈妈去海外留学,为了生计妈妈几乎无暇顾及她的成长,但在经济上可以满足她追求梦想。朱旺旺,单亲家庭,和妈妈相依为命。

先来看于文文 ,她在节目中提及,自己晕倒在厕所醒来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求助自己的助理而不是求助睡在楼下的妈妈。

节目里大家都很疑惑,为什么不是求助妈妈?

于文文没有直说,只说怕妈妈担心。

其实很好理解,助理与自己之间是付钱的关系。这种麻烦属于职业工作范畴的需求。说得直白些,求助助理属于于文文付钱助理响应的不亏欠行为。

而她与母亲之间互相帮助行为是借由母女关系的情感链接,但这种情感链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是缺失的,并未成立的。她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求助,她的母亲无法给到反馈,所以她便习惯性不再求助于妈妈。

对于许多普通人的家庭来说,钱和陪伴和爱能不能共存似乎是一件很难两全的事情。于文文就是典型的高阶不差钱版本“留守儿童”。

她理解母亲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天打3份工,没法兼顾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说出了:“她也一定是很爱我的,现在问她关不关心我的生活,多少应该是关心和好奇的吧。”

就节目视角来说,于文文与母亲的关系肯定是存在遗憾的。

但或许对于文文来说,她的人生追求早已脱离了将家庭视为核心版块的方式,有遗憾难免孤独,但很显然也早就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舒适大路。

相比几位艺人们,朱旺旺实在太有现实感。

别的人在和好友串门,旺旺在:直播。

别的人在做饭,旺旺在:改ppt。

别的人在爬山,旺旺在:复盘。

熬夜修改方案,提案被否定时的紧张,和好友对着天空大喊要赚大钱的回忆,高薪打工人旺旺的生活对于做节目来说其实有点枯燥,但这份枯燥又实在太有代入感。最普通的打工人出身,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直播行业,她焦虑,害怕被取代,害怕行业团灭。

她和妈妈之间的相处,在kk看来也已经是人间理想样本了。

旺旺感恩妈妈的付出,想为妈妈提供更好的生活,妈妈也心疼女儿的不易,比起婚姻更关心女儿的身体健康。

在演播室里通过镜头直接看到女儿的职场日常,感受孩子所处职场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强度,满眼都是心疼。

或许有人会说“给我那么多月薪,我也可以”。

这个想法颠倒了因果。

旺旺与其他几位艺人闺女的差异点在于,她是做到了行业头部搭上了时代的快车,才能拿到那份高薪。痛苦是不能被直接量化和对比的。几乎被工作占据的全部生活,超强的执行力……旺旺的高薪来自于行业特性,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她个人的努力。

比起批判已经定型无可改变的父母思维,我们更应该看到节目当中来自不同家庭、生长模式、经历也完全不同的四个闺女,她们在成长中的自我救赎。(反正原生家庭焦虑、年龄焦虑、婚姻焦虑、职业焦虑、容貌焦虑……东亚人好像一生都在焦虑。)

比如,父母满满的爱并不会如刻板认为的把孩子宠坏。

卢昱晓小小年纪就独自出国留学,有自己的想法,看似泡在宠爱的蜜罐里,其实也和普通的你我一样报喜不报忧,工作上的烦恼也不会和父母事无巨细的全交代,依赖父母提供解决办法。

另外三家闺女们:有传统的东亚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柳岩,她随口说起自己年少时在男朋友的公司做会计,从青春年少对爱的“我以为就是这样的”的理解,到独自成长,年过40,面对被催婚相亲,可以坚定掷地有声说出:不将就,我不后悔。

对童年早已释怀的于文文,独立开朗,养了2只小猫陪伴自己。拿着大女主剧本的朱旺旺,即便焦虑到和上司哭诉,也还是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一秒开启开朗模式,闪闪发光。

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像卢昱晓家,这是一件没有办法对标的现实,就像人们在批评柳岩妈妈的时候或许都没意识到,柳岩妈妈和卢昱晓妈妈其实是两代人。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松弛稳定地成长。芸芸众生,各有烦恼,这些样本也仅供参考。但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能从原生家庭安全撤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by the way,观察室嘉宾和主持人真的很不给力,建议把大张伟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