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日军颠覆了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扶持阮朝末代君主保大皇帝(Bao Dai),赐给越南久违的“独立”。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的当务之急是将法国与日本赶出越南,为此成立了聚焦独立的越南独立同盟会(Viet Minh)。越盟的对日游击战得到了美国战略情报局(OSS)的援助,一度病危的胡志明也全靠美国军医的治疗才恢复健康,越盟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一段蜜月期。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也无意恢复法国的殖民地位,曾建议将印度支那置于蒋介石政府控制之下,这一提议被急于安内的蒋介石回绝。

日本战败后的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 DRV,史称北越)。他的演说开篇援引了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以及同盟国此前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和旧金山会议精神,宣布越南人民挣脱了法国的殖民锁链,有权利并有能力建立自由与独立的民族国家。美国政府对此宣言没有发表意见,同时继续推进在印度支那解除日军武装的既定计划。越南的独立之路似乎并没有多少可以预见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越盟势力最为薄弱的越南南部,日军解除武装后动乱四起。英国将领格雷西(Douglas D. Gracey)领导的东南亚盟军(South East Asia Command SEAC)苦于兵力不足,邀请法国军队前来帮助恢复秩序。10月初,英国政府与法国政府达成协议,承认法国对越南全境的主权。此前4月罗斯福猝死,杜鲁门匆匆接任总统,在战后纷繁的事务中,印度支那没有得到特别关注的理由。对于法国重返印度支那,杜鲁门表示美国并不反对,被日本侵略者赶跑的法国殖民者,此时在盟军的认可下卷土重来。

然而一同到来的还有不可避免的冲突——法国对越南全境名义上的主权获得了英美的承认,胡志明之前发表的独立宣言是否还有地位?

从和谈到战争:是谁决定越南的命运?
北越与法军的冲突如期而至,鏖战从1946年持续到1954年。在此期间,曾被罗斯福寄望为“第四个国际警察”的蒋介石政府败走台湾,东南亚各地民族独立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交织。美国的全球利益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美国对法国及其操纵下的傀儡国家——“越南国”(State of Vietnam)的援助也顺理成章。
然而,法国终是扶不起的阿斗,1954年5月8日,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一败涂地,法国首相请求全面停火,进行和谈。然而在抗法战役中大获全胜的北越,在多边和谈中并没有获得期望的统一与独立。美法英苏中与越南国、北越、柬埔寨、老挝各方代表于1954年7月达成《日内瓦协定》,规定南越和北越各自中立,于1956年实行普选以统一国家。中方谈判代表周恩来说服胡志明和武元甲将军(Vo Nguyen Giap)接受南北越分治现状,为将来的统一养精蓄锐。

南方傀儡政府的末代君主保大皇帝不得人心,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却颇有革新开明的形象,一旦普选,鹿死谁手尚且未知。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廷琰(NgoDinh Diem)首相推翻帝制,成立越南共和国(Republic of Vietnam,史称南越)并自任总统。南越不承认《日内瓦协定》关于公投统一问题的约束力,北越唯有选择武力统一。
越战马拉松:谁能笑到最后

其时,北越有两支军事力量:其一为正规军——越南人民军(Vietnam People’s Army,简称VPA),其二是扎根南方、很大程度上受越共领导的游击队——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Viet Cong)。南越军队称为越南共和国军(Army of the Republic of Viet Nam, 简称ARVN)。
战事之初,拥有美国援助的南越军队装备精良,控制了南部的大城市。北越仅动员游击队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1964年北部湾事件之后,北越正规军正式出动。与此相应,美军派往越南的兵力也层层升级。

美国对南越的军事援助始于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内,肯尼迪总统于1961年首次派遣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人员进入南越。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后,继任的约翰逊总统贯彻了军事介入的政策。1965年3月,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抵达越南,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军作战人员,当年7月这一数字即提升至13万人。到1968年初,越南境内的美军人数已超过五十万人。

1968年1月30日,北越动用超过三十万人的正规军和游击队对南越进行了大规模的春节攻势,连美国驻西贡大使馆也遭到越共敢死队夜袭。虽然大部分攻势被美军迅速击溃,但在越南旧都顺化市(Hue)的激战持续了一个月。春节攻势之惨烈使美国民众震惊,掀起了持续的反战浪潮。

越战越南化: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民意和国会的双重压力下,继任的尼克松政府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稳定局势,使美军能逐步撤出越南,实现越战的“越南化”。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北越代表黎德寿(Le Duc Tho)进行了两年多的秘密会谈,终于在1973年1月27日签订了《巴黎和平协约》(Paris Peace Accords),协议终止了美国的直接参战,达成临时停火。基辛格和黎德寿曾共同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然而黎德寿指责美方不遵守停火协定而拒绝领奖。一纸和平之外,美国在谈判期间轰炸北越,北越也没有放弃武力统一越南。协议签订后的两年间,南越逐渐失去美国的军事和资金援助,军备废弛,渐生败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中宣称越南“和平在即”。
1975年3月,北越已无意维持巴黎协定的表面和平,对越南中部高原地带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南越总统阮文绍(Nguyen Van Thieu)派遣外交官向华盛顿求援却一无所获。3月13日,美国议会高票否决向南越提供进一步援助的提案。阮文绍无力维持战局,决定从中央高地战略撤退。

然而“战略撤退”最终变成一场大溃逃。北越军队如入无人之境,3月25日攻下顺化,30日攻下岘港(Danang)。南越的军事与民政系统在短短几日之内濒临崩溃,仅岘港一地就聚集了百万难民,交通瘫痪,食物供给不继,饥饿的逃兵沿途抢掠村庄,造成了更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