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曾国藩的后代,在战时毅然回国,拦下了运往台湾的800多箱文物,亲手挽救了无数国宝,没想到的是,她却在55岁时选择跳塔自尽。跳塔前她留下了一张字条,救了一个人。

曾国藩晚清时期的重臣,同时也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军事人物。

他对待子女的教育极为严格,要大家遵守“清俭朴素”的家风,不求能够富贵发达,只求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找到自己的追求。

在这种优良家风的教育下,曾家的后人们遍布各行各业,尽管没能像他一样做到千古留名,但是也脚踏实地。

而在曾家的子女当中,有一个优秀的人物,其精神和个性都继承了家族的风骨,让人十分敬佩。

这个人就是曾经担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昭燏。

曾昭燏出生在湖南万宜堂,从小就聪慧好学,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她早早地进入女校开始学习,之后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中央大学。

年少的曾昭燏受到师长和哥哥姐姐的影响极深,一心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早就做好准备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事业,看到自己的师长因为要兼顾家庭心力交瘁,所以她便下定决心终身不婚,选择了一条纯粹的道路。

1935年,她在兄长的支持下前往国外留学,并且获得了考古硕士学位。

那个时候国内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设备条件和环境都不如国外。

但是她依旧选择了放弃高薪,回到祖国来做研究工作,和同事们奔波数地,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考古工作。

抗战结束之后,曾昭燏极力反对把文物运往台湾,并且直言“一旦将这些文物损坏,主持者将会永远成为民族罪人”。

在她和一众学者的坚持和努力下,台湾地区只得将运走的八百多箱文物如数奉回,这才避免了文物远离大陆的结果。

正是因为她的努力,如今的人们才能够看到如此多的文物,可以说中央博物院的许多成果当中都有她的心血,这里俨然成为了她精神的寄托之处。

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杰出女性,最后的结局却是让人惋惜。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年龄增长和情绪低沉,曾昭燏的身体每况愈下,只能在医院住院疗养。

那段期间,她的兄长和恩师都受到了迫害,就连她自己也没能幸免于难。

笼罩在心头的阴霾让她的身体情况始终没有好转,终于她做出了一个决绝的选择。

1964年的冬天,曾昭燏从医院出来,让司机载她去灵谷寺转一转。

她那时候只说是要去散心,谁也没想到她的精神已经到了即将要崩溃的地步,身边人没能察觉出异常来。

到了灵谷寺之后,她把手上带着的一包苹果交给司机,让他稍等一下。

结果这竟然成为了她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语。

当人们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气息,这位伟大的考古女杰选择从塔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让所有人更加悲伤的是,打开她的衣兜,里面是一张早就写好的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的死与司机无关”。

直到生命尽头,她仍旧想着不能牵扯到无辜的人。

资料来源:

曾昭燏反对文物迁台留住国宝——扬子晚报

理钊:曾昭燏之死——爱思想

曾昭燏——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