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观测指南

周五·深空探索|周六·茶余星话|周日·视频天象

作者:MATT WILLIAMS

编译:贺柏翔

校对:牧夫天文校对组

后期: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责任编辑:王启儒

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分离出石墨烯,这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呈六角形蜂窝状排列的“超级材料“因其卓越性能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科学界认为,星际介质中约1.9%的碳以石墨烯形式存在,其形态结构由形成过程所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云中发现的石墨烯的艺术图

Credits: IAC,NASA, NOAO, ESA

有趣的是,月球表面可能富含这种超级材料。近期,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天然形成的石墨烯,这些石墨烯呈现出独特的薄层结构。该发现可能改变我们对月球形成过程的理解,并为石墨烯的制造技术开辟新路径.

这项研究由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牵头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研究人员对嫦娥五号采集的一枚橄榄形月壤样品(约2.9mm X 1.6mm)进行光谱分析,发现一种与石墨烯形成密切相关的铁化合物。后续的显微观察和映射技术分析明确样品中的碳由2-7层厚的石墨烯片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右)和俄国物理学家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共同发现石墨烯共享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嫦娥五号是中国的第三次月球无人探测任务,也是首次实现月球样品返回的任务。该任务于2020年11月24日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发射,并于12月17日成功带回约1,731克的月壤样品。这是自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任务以来,全球首次实现月球样品返回,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几十年来,大撞击假说(Giant Impact Hypothesis)是地月系统形成的主流观点——即约44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忒伊亚(Theia)与地球发生巨大碰撞,逐步发展并形成了现在的地月系统。

阿波罗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岩石分析支持了这一理论,认为月球碳含量贫乏。然而近期中国团队关于月壤中碳元素的发现,挑战了先前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撞击假说的艺术图

Credits: NASA

研究团队推测,这些石墨烯可能是在月球早期火山活动期间形成的,太阳风通过扰动月球风化层及其含铁矿物,催化了石墨烯的生成。此外,陨石撞击也可能创造出类似火山活动的高温高压环境。

正如研究者在论文中所述:“石墨烯以独立片状嵌入或作为包覆矿物颗粒的碳壳存在。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月球上本地碳的一种典型结构,并提出了其形成机制。这一发现可能重新定义我们对月球化学成分、地质事件及其历史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内部构造的艺术图

Credits: NASA

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这项研究可能引领低成本高质量石墨烯新生产方法的发展,并为月球探测提供更多机会:“核壳结构中石墨烯的发现表明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合成过程,而非通常涉及高温催化的剥离法。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少层石墨烯和石墨碳的形成机制……此外,矿物催化形成的天然石墨烯为开发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石墨烯的技术提供了启示,或将推动新的月球探测计划,并带来重大突破。”

最后,谨代表个人祝贺来自祖国的团队,希望他们能在月球探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The End——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英仙座流星

Credit:NASA

牧夫

荐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空的一天”系列以太空中的“一天”为时间线,给读者讲述了20 余个航天器在太空中的一天的故事。本套书为孩子呈现了浪漫、广袤又充满神秘的宇宙画卷,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在太空中工作和旅行的航天器角色,用故事串联起航天科普知识,让孩子在唯美清新的插画、幽默风趣的故事中学习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

两年手绘巨制

呈现最美宇宙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