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儿童医院,
你很容易见到一个“弯背”
(福州话读wān piāng)
依伯的身影。
他走路时,僵直的脊背得大幅度前倾,
因脖子无法转动,
听到背后有人招呼,得转过全身去回应……
他,就是该院小儿外科主任,
原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开山鼻祖”吴典明。
近日,2024年度“福建省最美医师”公示名单出炉,吴典明主任医师上榜。熟识他的同事们纷纷称赞:“吴主任获此殊荣,实至名归!”此话怎讲?记者做了采访。
妇产 科医生跨界
独挑大梁艰辛创科
20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收治着全省最多的患儿,然而,遇到小儿外科问题,医院只能请外院专家来会诊。1993年,吴典明受陈文祯等院领导指派,前往外院进修,跨界涉足小儿外科。
都说“儿医难”,因为婴幼儿口不能言、言不可信、手不会指,变症又快。若不能及时诊治,可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吴典明迎难而上:“我们当医生的,总想着尽可能救治患者。”他刻苦钻研、虚心求教,踏上征途。
1995年从福建省立医院学成归来后,吴典明开设门诊、招募医生、组建病房、邀请外院专家指导……他从小手术做起,几天几夜守在患儿身边是常事。有一次,他守护一名切除病肾的患儿6天7夜。
顽疾缠身不坠其志
勇攀高峰科室腾飞
小儿外科业界曾广泛流传一个说法:
“谁能提高
小儿食管闭锁的救治成功率,
就代表取得了
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8年,吴典明经过不懈探索,
成功完成
全省首例小儿食管闭锁根治术。
那是一名新生儿,会像“螃蟹样吐白沫”,并且呛咳、气促、发绀。吴典明的手术使他恢复了正常进食能力。目前,吴典明已主刀完成152例食管闭锁手术,成功率超过90%,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高居所有结构畸形的第三位,是吴典明的主攻方向。相关疾病还包括先天性肛门闭锁、肠闭锁、巨结肠、胆道闭锁等。此类手术都是精细活,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2011年,吴典明在省内率先实施高难度的手术,为一名出生90天的胆道闭锁女婴做了肝门与空肠吻合,重建了胆道出口。目前,这个孩子仍健康地生活着。
吴典明为患儿切除巨大肿瘤
吴典明的身体并不强健。早在1983年,他就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脊柱炎症及周边韧带骨化、眼睛虹膜炎、髋关节坏死等病症接踵而至。疾病于2005年得到确诊。然而,吴典明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救治患儿。
“所幸我的手术视力还行,在手术台上看向手术部位的这段距离,视力最清晰;全神贯注手术的时候,也能忘记身上的痛。”吴典明欣慰地说,“我也早就开始培养团队了,这样科室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实践证明,团队成员都相当争气。”
吴典明教授肠切除吻合术
2020年12月,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开业,吴典明所在的小儿外科整体搬迁至该院。
依托这个平台,吴典明牵头创建的小儿外科亚专科,如新生儿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都迅速发展,独立成科。其所在的普外科也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科室,并于2023年获批成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
以患者的幸福为幸福
至今忙碌在临床一线
目前,59岁的吴典明依然忙碌在一线。
他不仅看门诊、查房、参与病例讨论,
必要时还会凭借
去年置换的人工髋关节
登上手术台指导手术。
吴典明为患儿查体
吴典明的仁心仁术,
众人有目共睹。
许多被治愈的孩子家长
常年与他保持联系,成为朋友,
年年发来孩子成长的近况。
1998年,一名女子抱着孩子乘火车来榕,找到吴典明。孩子诊断出全结肠型巨结肠。吴典明先为孩子做造瘘,到一岁左右又做了根治手术。数年之后,男孩的妹妹出生,也查出普通型巨结肠,吴典明又为她手术。
如今,女子一家定居美国,两个孩子都长成了身材高挑的阳光青年。
吴典明为家属解答病情
2016年,一名孕妇在产前诊断中得知胎儿长了肿瘤。多家医院都建议她终止妊娠。女子狠不下心,求诊吴典明医生,诊断孩子长了骶尾部畸胎瘤。吴典明在她生产后,为女婴剥离下一颗重约2公斤的畸胎瘤。目前,这个女孩也很健康。
看着昔日患儿一家如今发来的快乐生活视频,吴典明笑容满面:“你看,当医生多幸福啊!我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健康长寿,拥有幸福美好的一生!”
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毕莹赟/文 石美祥/摄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兰超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