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随着解放军大军渡过长江,统治中国长达二十余年之久的蒋氏政府,迎来了自己的垮台。
老蒋虽然满嘴高喊着“反攻”,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比谁都清楚,偌大的中国现在已经再无他的立锥之地,唯一的退路,就是龟缩台湾,靠着美国人的庇佑勉强生存。
1949年12月,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败走台湾。在临走之前,他带走了“三样东西”:
第一是黄金,国民党统治末期,货币贬值严重,几乎沦为废纸,因此,若是想囤积实力,以求来日反攻大陆,拿黄金是最为合适的;
第二,便是古董,蒋介石明白,若是想追求能够和大陆分庭抗礼,那就必须掌握文化上的正统,为此,他几乎搬走了大半个故宫博物院;
而第三,便是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及家属。
这些官员曾经帮助过蒋介石统治中国多年,哪怕丢了江山,其人脉影响力也是存在的,只要这帮人的基本盘还在,蒋介石就能够向大陆施加影响力,正因如此,在这段时间里,蒋介石几乎采取了近乎“绑架”的手段,疯狂胁迫或利诱高官及其家属,要他们追随自己到台湾。
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蒋介石的手段不可谓不狠辣:有些国民党军官起义参加了解放军,找不到人,那就直接抓家属,有人望见风声不对,瞅准机会逃往了香港或者海外,那就写信劝回来,再不行就派特务进行威逼利诱,总而言之,一个都不肯放过。
然而,在对待一个人的时候,蒋介石的手脚却仿佛突然被束缚住了一般,畏手畏脚,这个人便是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
孙科:虎父犬子
孙科虽然是行政院长,但是他的个人行政能力平平无奇,之所以能够坐上这个位置,主要源自于他的另一重身份,那便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
蒋介石、李宗仁、谭平山等一众国民党元老,早年都是在孙先生的旗帜之下参加革命的,孙中山先生无论对于民国还是新中国,都足以称得上是一声“国父”,在全国人民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正因如此,哪怕是后来蒋介石背叛革命,哪怕是已经到了近乎“亡国”的情境,蒋介石也得顾及孙科的影响力,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敢强逼对方留在自己身边的。
对于孙科,蒋介石是十分迫切地希望他能跟随自己前往台湾的,毕竟孙科相当于一面大旗,只要有他在,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孙中山先生也算是站在自己这边了。
在败退台湾之前,蒋介石曾经多次托人前去劝说孙科,甚至在信件中亲切的称呼对方为“弟”,然而,无论蒋介石如何费尽口舌,孙科都不为所动。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景,主要源自于孙科与蒋介石二人多年来的恩怨。
孙科虽然幼年便在父亲的安排之下,前往国外留学,但是,他的能力和天赋并不算强。
孙中山在南方闹革命时,曾经把孙科带在身边,当时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胡汉民曾经提出,给孙科一个广州市长的位置,让他历练一番,结果却遭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拒绝,孙中山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自己的儿子,认为他水平有限,难以当此重任。
然而,这一消息传到孙科耳中,却让他误以为是胡汉民在中耍了手段,断了自己的官路。
孙科最终还是在1921年担任了广州市市长,但他与胡汉民的关系却一直十分紧张。
1923年,胡汉民向孙科传达政务,要求他征集军费。孙科却怀疑胡汉民是在假借筹集军饷的名义,暗中私自敛财,拒绝了此事,甚至在胡汉民向他要钱的时候,他还拿出自己的手杖打了这位革命党元老。
中山先生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曾经当众拔出手枪,要枪毙孙科,幸而被众人所拦下。
孙中山先生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替孙科向胡汉民道歉,眼下,革命事业危机重重,如果一把手的儿子和二把手不对付,那么又有谁能相信革命呢?
也正是因为出于对孙科的失望,孙中山才在临终之前,希望把革命事业交托给胡汉民,而非孙科。
反复无常,走投无路
后来蒋介石夺取国民党大权,对于孙科还是颇为优待的,不但保留了他市长的职务,还在1932年,任命他担任了立法院院长。
明眼人都知道,蒋介石这是在为自己立招牌,以向世人证明“自己还是尊重孙中山先生的”,然而,孙科对于蒋介石却一直都看不上,在孙科眼中,自己是孙中山的直系继承人,蒋介石不过是一介“政治暴发户”,怎么能够骑到自己头上呢?
因此,刚刚一担任立法院院长,他便拉拢了一批官员,准备对宪法进行改革,谋求从法律层面限制蒋介石,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孙科毕竟年轻,不是老谋深算的蒋介石的对手,在双方经过一番交锋试探之后,最终,孙科身边的战友纷纷倒戈,这次宪法改革无疾而终,连个水花都没有激起。
虽然蒋介石没有对孙科进行太大的追究,但是孙科仍然不满蒋介石,在1931年,他曾经投靠汪精卫的广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相对抗。
不过这一次,他的努力仍然白费,由于孙科不通政务,新政府很快便财政枯竭,坚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孙科便待不下去了,最终只得重新回到蒋介石的怀抱里。
孙科的如此这般反复,如果换做旁人,蒋介石是断然不会容下的,可以说,孙科之所以还能够留在国民政府里做官,全靠他的父亲孙中山的面子。
正因如此,到了1946年,随着风向再一次紧张起来,孙科便放弃了造蒋介石的反,开始拥立蒋介石的主张。
虽然嘴上服软,孙科的内心里还是不服气,一旦有机会能够扩大自身实力,他便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
1948年前后,受制于战场上的僵局,蒋介石的地位出现了一丝动摇,在这时,国民党“桂系”领袖李宗仁站了出来,开始与蒋介石展开竞选对抗。
虽然蒋介石最终还是坐上了总统宝位,但是,李宗仁转头开始竞选副总统,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老蒋身上咬下一块肉。
为了能够给李宗仁添堵,蒋介石想起了孙科,决定扶持他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一职。
孙科是孙中山的儿子,仅凭这个名号便能激起人们的共鸣,令人想不到的是,孙科虽然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血缘,却没有继承其风骨。
在当时,孙科有一位名叫蓝妮的情人,为了搞臭他的名声,李宗仁便派人将此事散步出去,一时之间,举国哗然,孙科的竞选彻底落败。
竞选失败之后,蒋介石对于孙科十分失望,认为其是酒囊饭袋,不堪重用,但又碍于孙中山的颜面,后来还是让他担任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蒋介石原本扶持孙科是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可没曾想,最终却扶持出了个“放血槽”,非但得不到好处,反而处处出血,为他擦屁股。
这一次竞选失败,孙科也是十分不满,认为老蒋没有动用全部力量帮助自己,后来他索性投到了李宗仁麾下,在三大战役失败后,他联合李宗仁,开始逼蒋介石“下野”。
这一计划从某种程度上也不可谓“不成功”,由于三大战役国民党精锐尽数被歼灭,蒋介石在党内激起了民愤,被迫于1949年1月21宣布下野。
在当年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现在,只需要完成与共产党的“和谈”,便能够稳固地位,成为真正的总统。
关键的关头,孙科却又掉了链子,他一面否决李宗仁的和谈条件,一面极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但要干涉和谈,甚至要干涉国民党内政,李宗仁和蒋介石的肉,他都要吃上一嘴。
当时国民党负责和谈的人主要是孙科和李宗仁,现如今经过孙科这么一闹,原本就困难重重的和谈瞬间破产,最终,在1949年4月20日,和平协定彻底破产,解放军开始了渡江战役。
这起事件的结果就是,李宗仁被迫辞职下台,蒋介石重返高位。而孙科也没有落得好处,最终在1949年3月8日,被迫宣布辞去了行政院院长一职。
退居台湾,孤独终老
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曾经想要带走孙科,孙科自认为肯定没有好下场,死活不肯答应,随着全国迎来解放,孙科走投无路之下,最终独自一人来到了香港。
孙科本身没有什么才能,在国民党数十年里,一直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靠着父亲的名号捞官职,但来到了香港以后,再也没有人卖他面子,而他却依然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最终,在所有积蓄花光以后,孙科彻底进入穷途末路模式。
眼看着马上就要连饭都吃不起,孙科这时也顾不上面子不面子的了,决定前往法国投奔自己的好友。由于当时孙科已经连机票都买不起,最终还是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四处筹借才算凑齐了路费。
孙科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可是,好友毕竟也要生活,不可能给他养老送终,到了后来,他又再度辗转到美国,投奔自己的子女。
之后的十几年里,孙科一直居住在自己二儿子的家,靠着其他几个孩子的资助,才勉强能够过日子。
由于一辈子不事生产,孙科的晚年异常贫苦,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为了省钱,一大把年龄的他还要自己种菜,艰辛异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在偿还自己年轻时所欠下的债。
后来周总理在听说过孙科的遭遇以后,感慨不已,曾经想要过资助他回国,毕竟他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骨肉,如果孙中山先生这样一位革命先驱的骨肉都流落海外,那确实说不过去。当时中美尚未恢复正式外交,周总理曾经废了大力气托人给孙科送信,但是,对于周总理的好意,孙科却一直没回复。
因为在孙科年轻的时候,曾经多次发表过针对共产党的言论,例如在1925年,早在蒋介石反共之前,他就提出过要消灭共产党,哪怕是到了抗日战争最为紧要的关头,他也依然不忘攻击共产党。
解放战争中,新华社报纸曾经发表过国民党战犯名单,孙科位列第十八位,这也让孙科猜忌重重,认定自己回到祖国,恐怕还不如待在异国他乡。
然而,在美国的日子过得还是太苦了,或许是实在受不了这样的苦日子,孙科最终还是在蒋介石的邀请之下,回到了台湾省,与蒋介石“重修于好”。
回台之后,蒋介石任命孙科担任了“考试院”的院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好歹生活是不用发愁的。
此时的孙科对蒋介石可谓是感恩戴德,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也多次出席过各种活动和公开场合,每每出席讲话,他都会对蒋介石进行大夸特夸,全力支持蒋介石的政策和主张,一代革命领袖之子,最终成为了这幅鬼样子,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1973年,时年已经八十二岁的孙科因为心脏病,在台湾某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孙科临终前,蒋介石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盛赞孙科“气量恢弘,才识远大,功在国家,声驰寰宇”,蒋介石的这套溢美说辞,老实讲,是很难和孙科的一生经历对应上的。
在中山先生死后,在无数人的帮助之下,他的儿子,也总算争取到了一个体面的人生结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