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是一波又一波冲上来的敌人,眼前是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战士。

张昌厚心中愤恨到了极点,甚至起了同归于尽的念头。

“再耗下去一个也走不了了,你们赶紧撤,我来掩护”,张昌厚说道。

大家都知道,留下来掩护意味着什么。

沉默之际,有人开口到“让我去,团长,你给我安排几个人,我去把敌人给打下去”。

张昌厚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十七岁的司号长,肖永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年纪,可不要吹牛,仗可是要靠打出来的”,张昌厚只当肖永银是在“吹牛”。

团长,我说的是真的,给我两个连,我准能打下来,打不下来,你砍我头”。

看着信誓旦旦的肖永银,团长想到,自古英雄出少年,说不定真就成了英雄,是该让年轻一代历练历练了。

就这样,肖永银带上了两个连,朝着敌军阵地悄悄走去。

肖永银最终能否取得胜利呢?为何小小年纪有如此勇气?

1、主动请缨

1934年10月,川陕苏区的反六路围攻战役中,红军取得全面胜利。

这场战役中,四川军阀八万余人被我军歼灭,枪支近三万余支,敌军受到如此大的损失,必然是不甘心的。

红军遭到了四川各地军阀的联合对抗,当然,再后来不单单只是川军之间的联合。

当时任职“剿总”总司令的刘湘,自知实力不敌我军,暗地与蒋介石联合,国民党军队进入四川。

史称“川陕会剿”,蒋介石集结二百个团,其中还包括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除此之外,反六路围剿战役维持的十个月,不管是在战士们的战斗力上,还是粮草供应上,我军都已经显得疲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总指挥徐向前后来回忆,对于当时川陕根据地的情况,只用了四个字概括,便是民穷财尽。

缺衣少粮的状态下,基本的生存问题都已经很难解决了。

要想打赢这场仗,必然是难以持久的。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接到组织命令,放弃川陕根据地,转移到川西北。

只是这场转移并不顺利,早就被与国民党狼狈为奸的川军给盯上了。

为了摆脱敌人的尾随,肖永银所在的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接到命令,负责在大岗山对敌人进行阻击,为主力队伍撤离争取时间。

可想而知,在刚才所描述的那种形势下,三十三团又如何敌得过多于三十三团好几倍人数的敌军。

三十三团团长张昌厚,乱了些阵脚,毕竟看着自己带领的战士们,一个一个的倒在血泊中,眼前的敌人我们又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心的自责,加上对敌军的愤恨,决定用命去拼一把,他要自己负责引开敌人,让还活着的战士们冲出去,这样的结果,自己必然会死在敌人的枪下。

听了团长的策略,肖永银思来想去,实在觉得不是上上策,完全可以有更多机会让大家都摆脱困境。

而且团长待自己不薄,不能眼睁睁看着团长去送死。

作为司号长的肖永银,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听了肖永银的想法,团长有些迟疑,担心肖永银年纪还小,深入到敌人阵营中,实在危险。

可又看着他稚嫩脸庞上,坚毅果断的表情,听着周围大家都表示赞同的声音,张昌厚同意了。

肖永银当然知道这一趟其中的凶险,而且自己是拿自己人头做了担保,一定要成功。

带着必胜的信念,肖永银带领一众人朝着敌军的指挥部潜行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色朦胧中,敌人守卫也松散,肖永银与战士们很顺利的就摸进了指挥部。

炸了指挥部,敌军群龙无首,慌乱之际,在后方的张昌厚,率领突围队伍冲了过来,没人指挥的敌军,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军突围出去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肖永银倒了下去。

2、担架长征

张昌厚看着满身是血的肖永银,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心疼极了。

眼看着奄奄一息,责怪着自己。

此时的肖永银虽然还有呼吸,但从上是来看,基本已经是无望了,胸部前后都中了枪,当时的医疗技术也有限,束手无策。

无法进食,眼睛紧闭,三天三夜都已经过去了,都以为肖永银已经半只脚迈进了“阎王殿”,竟然在第四天醒来了。

只是气息依旧微弱,想要说话,微微颤抖这嘴唇,有气无力,也根本听不到他要说什么。

肖永银虽然醒来,可队伍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启程前进了。

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前方的路更加艰难,“吃人”的草地,千里冰封的雪山。

这样的环境,对于重伤的肖永银来说,根本无法再继续与部队一同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规定上来说,以肖永银的职位,在团以下,受如此重伤,是应该留在附近老乡家中养伤的。

但不管大家怎么劝,肖永银就是不答应留下来,执意要跟着队伍。

张昌厚又何尝舍得呢,如此一个有天赋的将才,假以时日,一定能干大事儿的,如今就留下他,实在不舍。

大家围绕着肖永银,恰好被路过的许世友撞见,见大家扎堆儿在一起,便上前询问。

这才得知肖永银的事迹,听闻十七岁便有这样的谋略与胆识,加以培养,说不定确实能成为将帅之才。

“既然舍不得,那就抬着走”,许世友果断命令道。

得到命令后,战友以及团长张昌厚高兴极了。

也因此,肖永银成了唯一一个被抬着长征的普通士兵。

后来在肖永银的回忆当中曾提起过这件事,当时确实多亏了许世友的决断,若是留在当地,避免不了遭到国民党的追捕,幸运的话能逃掉,不幸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少将肖永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梦想成真

很小的时候,肖永银就在苦难的底层,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争取革命胜利,让那些和自己一样的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在受欺压。

肖永银的这种觉悟,除了自己在社会底层的摸爬滚打,还有父亲肖治学,未实现的革命理想。

1917年出生的肖永银,从小家里就受到那些地主的欺压,连年上涨的地租,压的一家人喘不过气。

早些年读过书的父亲,接受过先进革命思想的洗礼,愤然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随着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广泛的传播,通过认真钻研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也越来越认定,中国人要翻身,就要走马克思主义,就要革命。

得知肖治学投身革命了,也因此不但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后,家人也陷入危机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想要置肖治学于死地的人,抓不到肖治学,就来其家里闹,三天两头家中就被搜查,搜查的时候,便会打打砸砸,家中根本摆放不得物件。

常年劳作劳累过度,加上经常面临敌人到家里搜查,母亲一病不起,肖永银五岁的时候,母亲病重,无钱医治,撒手人寰。

只剩下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爷爷不能劳作,肖永银只能到处找活儿干,仅仅维持爷孙两个不会被饿死而已。

即便是如此努力,日子最终也没有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十三岁那年,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承受不住噩耗的爷爷,也离他而去。

自此,肖永银在这时间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牵挂。

他把这一切归结于那些压迫欺压他们的人。

想起父亲就是因为厌恶这一切,采取参加革命的,那自己就要去完成父亲没有走完的道路,去参加革命。

在十三岁就参加了革命的肖永银,当时也万万没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上开国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永银

2002年4月29日,肖永银带着这份荣誉,离开了。

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是父亲的,更是党和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