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八月初,记者连续几天登录国家博物馆的微信小程序,在点击“参观预约”页面后,发现七天内全都显示约满,根本没办法进馆参观。记者在馆外随机采访了30位游客,发现只有2人是通过正规渠道预约,其他人都是购买了“黄牛票”。一位游客介绍说:“找‘黄牛’老贵了,(免费门票卖)一百五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话题引发了太多网友的共鸣,有人抱怨“蹲了一暑假”都没买到,有人感慨“免费的竟然是最贵的”。作为南京人,我对南京博物院的预约难也深有体会,已经两年多没有去看过展了,回想起从前抬抬脚就过去转一圈的日子,再看看现在预约票秒光的现状,恍如隔世。

博物馆预约难,当然首要的原因还是文博热。也就是说,想去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多,博物馆的资源不够用了。今年“五一”的假日数据显示,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观众超5000万人次,多地文博单位接待观众人数创历年同期人数新高。尤其是热门博物馆,非假日期间,也照样是“人从众”模式。到了暑假,一方面是室内景点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是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的高峰,各种因素叠加,博物馆就变得一票难求了。

但文博热却不是“黄牛”扎堆的理由,有限且免费的文化资源,需要公平的分配规则。当随机询问的30名游客中,有28人是通过“黄牛”买的高价票时,说明预约制已经被“黄牛”绑架,变成“黄牛”吸金的蓄水池。

社交媒体上,各种“代预约服务”比比皆是。所谓“代预约服务”,看上去售卖的是服务,门票还是免费的,但本质上,却是利用免费公共资源的稀缺性牟取私利。本来,大家平等地拼手速,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分配。但“黄牛”通过技术手段让排队变成了不公正的游戏:一方是正常玩家,另一方却开了“外挂”。“黄牛”把从四处搜罗来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导入游客数据一栏,通过抢票软件提前收到验证码,等官方放票时,一秒钟之内就可锁定成百上千的号源,等招揽到真正的游客后,不断通过退票、抢票的反复操作,把抢来的票卖给游客。

“加价可得”还制造了另一重不公:用经济手段插队,意味着那些有能力支付更高费用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公共文化资源,这对经济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市场分配规则,并不是在任何资源分配中都适用,更何况,付出管理成本的是文博场馆,被限制的是普通游客,养肥了的却是“黄牛”。久而久之,会让公众对系统的公平性产生怀疑,继而降低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度。

所以不要被所谓“代预约服务”迷惑,它就是“黄牛”,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还构成刑法上的“非法经营罪”。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抵制“黄牛”,也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然而,当正规渠道总也抢不到票的时候,就不能寄希望于游客的“自觉”,博物馆更该认识到“黄牛”泛滥的严重性。可惜,相比“黄牛”的泛滥和隐蔽,博物馆的应对手段比较乏力。文博场馆的预约制普遍过于粗放,验证码机制薄弱,对大批量购票的识别和限制能力不足。

有人认为,取消预约制或许可以釜底抽薪。的确,如果都改为现场排队,那么,技术手段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但问题在于,现场排队对秩序管理是一种挑战,同时还容易影响游客的体验感——过多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造成游客又花了大量时间排队,又没能顺畅游览。

改进和完善预约制,可能是当前的最优解。通过技术升级,引入更先进的验证手段,减少“黄牛”利用技术手段抢票的可能;优化退票机制,对于网络购票订单的爽约退票,可以将票源转移给当天现场购票的游客,避免被“黄牛”利用,也增加现场进入的机会;大数据监控,对批量虚假账号和异常IP地址进行拦截和封禁;四是提高违规成本,对“黄牛”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当然,真正改变“一票难求”局面的关键,是增加文化资源的有效供给。比如,让每十万人拥有的博物馆数量多些再多些;让延长开馆时间、增加夜游场次的措施变成常态化举措;让热门博物馆与小众博物馆形成更多联动,既是合理分流,也是培育扶持,还可以拓宽公众观展的渠道。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不应让一张门票成为阻碍人们与之对话的屏障。

新闻线索有奖征集

1、报料热线:025-83187982

2、报料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