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董荣贵摄

洪洞县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各生产队认真总结了往年小麦越冬管理的经验,采取以干部、老农、技术员三结合的办法,定期深入田间检查,加强管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董荣贵摄

候马市曲沃公社机电管理站,加强拖拉机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及时投入春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花皑摄

汾阳县幸福人民公社拖拉机站贯彻实行了“三包”、“两保”、一奖励的政策,实行了定人员、定机具、定地区、定领导的“四定”制度。1960年共完成了耕地12万4千7百多亩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董荣贵摄

太原市各医疗卫生单位抽调了一批医护人员,分期分批深入农村,协同农村医护人员开展春季防病治病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树铭摄

山西省第一个灯泡制造厂——太原市电线灯泡厂,从1961年1月份投入生产以来,共生产了各种照明灯泡50余万只,使用寿命一般保持在一千至一千四百小时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王文西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厂化验室技术员徐惠珍(右三)指导山西省轻工业专科学校学生 袁钟润摄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汾阳县的杏花村汾酒厂用政府投资,进行了扩建,成为一座大型半机械化的酒厂,年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0余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张瑞华摄

沁县农业机械厂职工,一方面派人到农村分片包干帮助公社维修农机、农具;同时又赶制出28000多件小农具,及时送到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袁钟润摄

平定地区党委和有关部门为发展历史悠久的砂货生产,积极组织名匠归队,并安排他们传播技术,培养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田文彧摄

长治市高河公社小宋生产大队开始收获“潞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董荣贵摄

太谷县阳邑公社郭里生产大队,组成了秋季分配委员会,领导秋季分配工作。这是第二生产队正在对生产队的记工表、记工员的报工单和社员的工分手册进行三对面核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社副主任申纪兰(右二)在给第四生产队社员分配种籽 1961年 张瑞华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员马俊照(左一)在把鸡蛋卖给供销社

平顺县金星人民公社西沟大队,在安排好集体生产的同时,积极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生产。大队绝大部分的社员家里都养了猪,喂了鸡,积极栽植房前屋后的零星果木树,社员自留地和开垦的小块荒地缺乏种子,大队就帮助调剂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周树铭摄

大同煤矿永定庄商店抽出37名售货员,在17个矿工家属区和一个单身职工住宅区各设立一个综合供应服务站,以便更全面、更周到地为群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董荣贵摄

太谷县水秀人民公社水秀生产大队团总支书记乔继光(前右),是1960年从太谷中学初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近一年来,作出了不少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张瑞华摄

翼城县南梁人民公社庄里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徐鸿昌(右一)把节约的白面称给社员吴玉梅(左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张瑞华摄

壶关县常行村党支部书记张小保(右二)在给村里的民兵讲射击技术。张小保是抗日战争时保卫常行村的杀敌英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葛新德摄

离石县县委书记高子泉(前左二)、教育局长李玉亮(前左三)来到贺昌中学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学习情况,并鼓励他们做好升学和参加生产劳动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 花皑摄

壶关秧歌是山西省古老的地方小戏之一,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经过山西省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扶植,于1960年10月成立了第一个壶关秧歌专业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