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黎兜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我家那闺女》播出后,网络“投胎志愿”的第一名就从王诗龄变成了卢昱晓

如果说王诗龄得到的顶级物质和顶级的爱太遥远,普通人很难想象。

那么从卢昱晓身上,可以特别具象化地看到,幸福的家庭带给人精神上的滋养——

父母从不会对女儿不耐烦。

就算凌晨3点多,也敢打电话告诉爸爸说自己下班了要回家。

卢昱晓似乎完全没有“我这么晚打电话会不会不好”的担忧。那一定是因为,她知道爸爸肯定不会因为被女儿的电话吵醒而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不会在人前数落女儿哪里哪里不好。

节目里播放了卢昱晓毫无章法地叠衣服收箱子,妈妈不会难为情地数落“没有个女孩样”,只是笑笑说女儿从小被自己照顾地太好了。

孩子没有那么能干,不是什么丢脸的问题。就算是问题,那也是自己的问题。

不会骂骂咧咧催女儿起床。

卢昱晓在补觉,妈妈会轻轻开房门,看一眼熟睡的女儿才去上班。

爸爸会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小心翼翼地拿夹子夹住窗帘的缝,以防刺眼的阳光打扰女儿的睡眠。

允许女儿做错事。

得知卢昱晓又把钥匙弄丢了,妈妈的第一反应不是责备,反而是安慰女儿没事,然后引导她去解决补救。

卢昱晓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丢三落四而惊慌无措、唯唯诺诺,反而开玩笑一样对着镜头诉说自己的糗事:我在这个门口从小到大蹲过无数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她的反应就能看出来:

为打碎盘子担惊受怕的童年,于她而言是完全不存在的。

妈妈也不会因此觉得丢了她的面子,而是很体面地为自己女儿找补:

“因为我的女儿的重心和才能放在演艺事业,(所以)肯定在这方面要欠缺一些。”

没有打压式教育,夸奖是家里最常听到的声音。

没怎么下过厨房的卢昱晓说要做饭,爸爸特意提前给来家里吃饭的舅舅舅妈打电话,让他们不要扫兴。

然后对着女儿做的菜一顿猛夸,“油少健康”“五颜六色”“色香味俱全”,全方位给足女儿的情绪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没有愧疚式教育。

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是每个父母的良苦用心。

爱之深不用怀疑,只是在听到“我这么辛苦还不是因为你”时,会哑口无言,会感觉到巨大的负罪感涌上心头。

常常一边想回报父母,一边陷入父母受苦我享福的罪恶里,常常因为愧疚而怀疑自己配不配。

而供卢昱晓出国留学,他的妈妈是这么说的:“吭哧吭哧地挣钱让她去我也很幸福,很有努力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念产生分歧摩擦的时候,不会施以高位者的压迫和专横。

当然,关心的“唠叨”还是存在的。

节目里,卢昱晓爸爸尝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抓娃娃,穿潮服,喝奶茶。作为医生,他把奶茶叫作垃圾食品,还给出了专业的医学理论和实例。

见女儿怎么也不听,他也没有甩头就走或者生气骂人,最后在软磨硬泡还尝了一口。

化解不了的分歧肯定存在,但可以有相互的尊重和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这么多人羡慕卢昱晓,是因为她生活在我们向往的家庭氛围里:

可以放心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因为不用怕不被理解;

可以平淡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犯错,因为父母给足了底气;

可以大胆地对父母表达爱,因为已经接收到他们更多的爱;

可以在家睡觉都不关房间的门,因为对彼此足够信任......

就是这样一个有爱有尊重的家庭,却让人觉得像在看东亚科幻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问一个从小幸福到大的孩子,是长成什么样。

那大概就是像卢昱晓一样吧,温柔、恬淡、松弛,也有能力和力量向这个世界输出爱。

前两天卢昱晓在横店拍戏,由于天气太热,剧组有位工作人员突然晕厥,心脏骤停。

卢昱晓毫不犹豫的冲过去做了心肺复苏。

事后粉丝问她是不是救人了,她微笑着哽咽点头。

微博上,她说: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宇宙能量搭上了触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爱里长大的小孩,真的会有人生的底气,会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会用美好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也在前两天,我还刷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学生口吻的网友,讲述自己和妈妈一起旅游途中的不愉快,为妈妈在景点前骂他(她),还骂了为自己说话的路人而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不大不小,看完却很让人心疼。

评论区很多人都深有共鸣,“80%的人都这样被父母在公共场合骂过”

写到这里,本该说点什么温暖积极的话。

比如父母可能也没得到很多的爱,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幸运,但我们仍有余生的时间去修复它,与它和解。

可我思考良久,觉得可能不太能真正安慰到人心。

看到这位网友的文字,很有礼貌,很有教养。他(她)应该会好好长大,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可未来纵然天地辽阔,他(她)会不会还是困于那个妈妈对他恶语相向的中学门口呢。

这样一想,依然挺让人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