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城记作者雨林

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头部城市”角色越来越重要。头部城市中,“头部区域”起到火车头作用。

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同样如此,以GDP、面积和人口三个核心指标来看:上海浦东占比全市分别为33%、20%和23%,北京海淀分别为26.4%、2.6%、15%,广州天河分别为22%、1.8%和12%。

在西安,这个角色就是高新区。2006年6月被列为“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当时,西安GDP为1512亿;到2023年,“丝路科学城”就已达1500亿。

换一个角度来说,丝路科学城“再造一个西安”。

话题:高新管委会南迁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管委会“南迁”CID,一时成为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管委会每一次搬迁,都代表高新区发展重心的变化”;也有人说,“管委会的搬迁,能捍卫高新CID的房价吗?”也有人说,“它搬到哪里,都不影响高新区的宇宙中心地位”。

不同看法背后,除发达的社交媒体传播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早先高新只是“产业区”,如今已演变成了“新产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时期的西安高新区◎NEWS

2024年时期的高新CID◎NEW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时期的高新CID◎NEWS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位将公司落户西安的南方人表示:高新区管委会“是唯一可以直接大摇大摆走进去的地方”。这背后,显示高新区的体制和机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1991年高新区成立时,只有一张十万支票和一辆借来的雷诺轿车。硬件不是关键,思想才是核心:转方式、改体制和调结构。筚路蓝缕,三十多年已过。

“1.0”版的火炬大厦时代:高新路和科技路沿线是发展“原点”,33年过去了,“软硬”更新在有序交替进行。如今,这里依旧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依旧是新锐企业的首选和年轻人“俱乐部”。

“2.0版”的都市之门时代:锦业路的CBD区域成为西安“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西安目前最美的现代城市天际线。管委会的搬迁于此,成为北联核心建成区、南通新产业聚集区的“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首列市政云巴南北穿越高新◎NEW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新区30公里经济带及2024年相关指标◎制图/城记智库

“3.0版”的未来之瞳时代:是产业扩容也是城市扩容。在西安“迈入万亿GDP”时期,高新最终完成“惊人的一跃”,实现西安现代产业最完善的版图。至此,一条长达30公里的经济带成型。

作为开发区“中枢机构”,只有运营机制的“软”,才能换来产业的“硬”;只有管委会身段的“低”,才能换来硬件的“高”。

也是说,管委会搬到什么地方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它代表什么方向。

产业:“ 工业强则城市强”

一九九〇年代之前,因为“苏联援华”和“三线城市”建设,让西安拥有扎实的工业基底,得以进入“八大城市”序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看来这不是箴言,而是发展规律。沿海和沿江城市,在工业大爆发时代崛起。但一九九〇年代,深受“水危机”困扰的西安,“工业”首次未写进总体规划

“工业强则城市强”!进入二〇〇〇年代,随着中国加入WTO,西安通过高新区和经开区开始重拾工业。

曾经“弱工业”的西安开始翻身◎制图/城记智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弱工业”的西安开始翻身◎制图/城记智库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高新区工业开始“破茧而出”。但是,这个过程中它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土地。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当年也都是“单点”突围。

比如比亚迪,当年高新通过联手鄠邑成立草堂科技产业园,方才有足够的空间,也才有了今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比如三星半导体,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当时也是在机制上突围,方得以足够的空间。如今,三星占全球闪存芯片产能15%,造就西安全国第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今日的「丝路科学城」,让高新区彻底破除了土地制约。在“全域蓝图一体化”布局下,通过不同功能组团,实现产业的落位从而构建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一旦形成,就打造出竞争的“护城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路科学城九大组团◎制图/城记地理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丝路科学城年产能达百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7个月。

在信息产业方面,三星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100余家企业入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之一。聚集了一批光电子研发设计领军企业,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雏形已现。

在2021年8月,西安高新区提出“四个高新”目标: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本质上是充分强化自身优势,并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新跨越

可以看到,2024年丝路科学城GDP已达1500亿,已占到全西安的12.5%。

时代:多中心时代下的西安

城市功能的提升,带来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新整合。作为代表西安走向未来的区域,丝路科学城还有两大重要看点。

一是高新CID,西安“多中心”重要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高新CID规划◎NEWS

在城市规划、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等推动下,西安中心城区人口加速疏解。同时,在“开发区营城”模式下发展的西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也让外围区域的人口和产业进一步聚集。

这个过程中,西安逐步形成“多中心、多组团和多轴线”的城市结构。至此,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

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的CID,设置包括城市客厅、综合服务、金融会展、居住等多组团模式。如今,西安大剧院即将投用,玫瑰ONE和兰桂坊等商业相继落户,并聚集了大量公园、医疗机构和名校。

经过三年发展,这里已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和融合互动的功能布局,成为高能级的城市新中心区。

二是“双中心”承载区,未来发展“新源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路科学城组团重点◎制图/城记地理

2022年12月,西安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京沪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区域。

“双中心”获批,是国家对西部地区战略科技力量的倾斜,标志着西安科技创新迈向新阶段。作为“双中心”建设的核心区,丝路科学城将以西安科学园为主引擎,打造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这里,将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和高校院所、国际国内高能级实验室、共性技术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中试小试平台”等四大功能聚集区,谋划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一流研发机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双中心”建设和发展,也将为高新乃是西安发展提供“源动力”,意义非凡。

无论如何,经济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它涉及无数人的就业、生活和未来。

文=城记作者雨林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里来源及制作详见说明

若有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