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亿用户都在QQ做什么?

在腾讯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这是一个围绕QQ的现状与未来而提出的问题。财报显示,QQ的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5.71亿,环比增长3%。

历经25年大浪淘沙,QQ依然保持着昂扬的发展态势,用户规模是最佳的注脚。在这25年,社交一直是互联网竞技场上的重要赛道,很多入局者将之视为流量基本盘。原生的社交产品在持续完善功能,一些强工具属性的垂类产品,比如听歌、修图,也纷纷上码社交功能,竞争程度可见一斑。

当我们向QQ抛出用户行为的问题时,实则是在求索用户和产品的关系将发生哪些嬗变,以及对产品、功能等藏于深处的思虑。

在搬砖,也不在搬砖

很多人也许不在QQ聊天,但肯定少不了在QQ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一批35岁以上的用户把QQ当作重要的办公工具使用。

他们往往是金融、教育、设计领域的从业者,传文件、传视频、截图、群文件等都是他们的高频应用功能,理由很一致——“传得很快”“可以长时间保存”“截图很实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工具属性功能门槛不高,却被用户放大使用,究其原因是QQ把它们做得轻巧且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截图为例,大家一般是先用一款产品做截图,然后用另一款产品打马赛克、加水印或保存桌面再转发等。然而,使用QQ的「截图」功能,直接选择“水印”“钉在桌面”等,一站搞定。

好用的功能在帮用户轻松搞定工作。同时,在生活娱乐等方面,QQ也在持续提供定制化的工具,让用户在数字世界轻松做自己。

早在2003年,QQ推出「QQ秀」,火爆全网。相对于现实世界,QQ帮助大家第一次拥有了网络虚拟化身形象,在虚拟社区更轻松地表达自己,获得更大愉悦满足感。随后,「QQ秀」持续升级,进化为「QQ厘米秀」,让虚拟形象出现在更多场景中。现在,它升级为「超级QQ秀」,3D虚拟形象激起大家对在线虚拟社交的更多想象。

不仅如此,在QQ相册,堆满青春的记忆;在特别时节,用上定制化的QQ标识;和网友时不时“攀比”一下QQ等级……可以说,QQ让每个人在互联网空间有了更多可能性,彼此交流互动,真实、愉悦地表达自我。

这是QQ努力为用户营造的“轻松做自己”的状态。它就是一个基点,「超级QQ秀」、「QQ短视频」、「腾讯频道」等更多功能相继而生,用户们借此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

基于用户需求的洞察,既有强烈的社交属性,也匹配高效的工具价值,QQ的这些比较优势在激烈的竞技场上愈发鲜明。

找乐趣,也找搭子

巴黎奥运会期间,QQ多了一个用户故事。

在「赢战法兰西」频道,聚集了大量的体育迷,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在群组里实时同步赛事实况,针对运动健儿的表现、奖牌数的走势等发表见解。要是兴致来了,还和频道里的前乒乓国手交流一下球技,氛围异常热烈。

一些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兴趣社交”。它已成为不少社交产品主攻的方向之一,把兴趣场景视为增量,借此拉新,实现增长。

对QQ来说,思考的视野更为广阔。在25年的发展过程中,QQ沉淀出一种特殊的关系链,除了现实中的关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话题、观点、身份等也是彼此维系的纽带。他们在线上发现同好,然后通过添加QQ号、建立QQ群等方式,保持沟通,深化了解。QQ将之视为“用户的热爱”。

同好们既然是一个圈子,必然面临一个问题:圈子里的组织者(也就是群主)该如何把大家组织、调动和管理起来?圈子成员(也就是群友)可以从圈子里获得什么、如何有效交流等,才能保证圈子的有序运作。

从「QQ频道」升级而来的「腾讯频道」就是这样一场大型破题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回答“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社区”。

作为社区,「腾讯频道」希望让热爱找到组织,帮用户发现同好。对于用户来说,它能够产生一种“逛公园20分钟的效应”,加入频道,获得精神的愉快和充实。

要做到这种状态,既要有好的基础设施,更要有好的社区氛围。这次腾讯财报就披露了「腾讯频道」的相关做法。

目前,「腾讯频道」已囊括了游戏、校园、二次元、运动、知识等众多频道,每个频道都匹配帖子发布、讨论组、直播和日程等功能。频道主拥有可定制化的工具做管理,而用户则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直播进行互动,甚至可以创建自己的专属频道。

更关键的是社区氛围和价值。

拿二次元的同人画来说,在「腾讯频道」,很多大神爆肝之作令人叫绝,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是一种学习和借鉴。同时,大家可以轻松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即使是随意几笔,也许水平还不高,也不用担心吐槽,相反可以得到很多同好们的鼓励和指点。这种轻松和愉悦的氛围是「腾讯频道」的主打调性,也是不同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用户加入「腾讯频道」的方式也很多元,除了QQ,通过微信和游戏应用都可以加入。

探索刚刚开始,但路径很明确——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搞定生活里的不方便

一个好的产品,往往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痛点。

这句话对于QQ也适用,QQ家校群便是例证。

对于高中班主任李老师来说,QQ家校群是她在课后和家长、学生保持沟通的官方渠道,第一时间传达学校和班级信息,也能够快速地获取大家的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下课后,她习惯上传群文件,把课件分享到群里,督促学生们温故知新。一旦有重要活动事项,她会在「群公告」中发布信息,同时发起「话题」,邀请家长和学生们共同参与讨论。有时候,为了得出最佳方案,她还会发起「群投票」,通过匿名投票,弄清楚大家的真实想法。

这些正在默默影响着她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不仅是提升沟通效率,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其实,QQ家校群是在2015年北京遭遇严重雾霾侵扰时创建的。当时,老师和家长都担心雾霾影响孩子们的健康,便想到让学生们居家通过QQ群上课和布置作业的办法。体验后,好评如潮,QQ便根据用户们的反馈,聚焦学校的场景,持续升级和丰富功能。

对于QQ而言,与其说这是用户需求,不如说是社会需求。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不要简单强调产品功能的创新性,而是必须着眼于如何让产品功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在学校场景中,不耽误孩子们上课,良好地吸收知识,就是优先级。而在QQ的发展历程中,类似案例还有很多,从不缺少这样的底色。

从2009年起,QQ就在关注视障用户需求,持续推动无障碍改造。手机QQ更是全国首批支持无障碍特性的APP,实现了包括表情无障碍、OCR图片文字提取功能和声纹加好友等在内的超过3000个无障碍特性。针对老年人的使用习惯,QQ在推出屏幕共享、字体调大、文字信息朗读等功能基础上,特别新增关怀模式,全方位提升适老化体验。

如今,QQ家校群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标配。大家评价最多的,不是某个具体功能很好用,而是“有什么情况,我们都联系得上”“我可以很快找到老师了”等。

数字世界的变化令人应接不暇。

5.71亿用户活跃在QQ,恰似一个现象级的用户社交版图。

在这张版图上,时间在流逝,用户在变化、需求在变化、场景在变化,同时选择也在增多。但路径是恒定的——用户需求的场景在哪儿,满足需求的数字工具有哪些,如何为他们创造最大化价值。

这是思考的起点,也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