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维生素D。
我个人对维生素D(VD)的认识,在过去这些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不关注、不了解,到为了改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我是白塞氏综合征患者)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3,再到后来看了更多维生素D的研究文献之后,开始把D3作为常规基础补剂推荐给身边所有人。
我对维生素D的认知,随着对这个领域里知识的探索而不断加深,越来越重视它的重要性。
<我之前录的科普视频>
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的几乎所有人,排除掉一些因为职业原因每天需要在户外活动很长时间的,比如耕地种田的农民,或者每天要在太阳下跑来跑去的外卖员,因为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比较长,能够合成较为充足的维生素D之外,其他人几乎都缺这个东西。
这些年我经常推荐身边的家人朋友,以及社群里的群友们去查自己的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这是检测自身维生素D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我也陆续看了几百个人发给我的检测报告。
单从我个人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我的家人、朋友,还是我们社群里广大的群友们。
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人日常没有每天在户外阳光下活动2-3个小时的习惯,同时又没有额外补充VD的话,那他的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结果几乎90%是偏低的,大多数人可能连20ng/ml的最低要求都达不到。
而没有经过额外补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能达到30ng/ml以上的人,我到目前似乎只见过两三个,都是社群里的小伙伴。注意,30ng/ml已经是很低的要求了。
某种程度上说,维生素D是太阳给地球生物的一份礼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太阳。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其实都是太阳。
维生素D诞生的历史远远早于人类的出现,几亿年前的浮游植物就可以利用太阳光的照射来合成维生素D。
人类虽然可以通过某些动物性食物获取到一定量的维生素D,但这个比例非常低,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还是通过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来合成。
人类是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的生物。白天我们在阳光下奔跑打猎,或者耕地种田,能够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夜晚来临,阳光消失,黑幕降临,我们开始分泌褪黑素,进入休息的状态。
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白天能保持充足的户外活动,接受长时间的太阳光照射,我们就不太容易缺乏维生素D。
但人类的生活习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首先,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
白天,学生要在教室里上学,上班族要在办公室里工作,还有大批的宅男宅女每天都呆在家里不出门,每天能够到户外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的时间非常少。
像我这样的上班族,每天起床出门,到公司就钻进办公楼里一待一整天,到晚上才下班出来。每天呆在户外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很难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
还有大量的夜间工作者,比如医院值夜班的护士、医生等等,因为职业原因,昼伏夜出,白天都在家里休息,更没有接受阳光照射合成维生素D的机会。
另外,城市生活的人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要比农村更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高楼林立,遮挡了大量的阳光。而人们的活动也以室内为主,即便出行也是在密闭的交通工具里,使得皮肤暴露阳光的机会更少。
其次,现代人普遍以皮肤白皙为美。特别是中国女性,过度追求美白防晒。在阳光下外出,特别是夏天,必然要涂抹大量的防晒霜,戴上防晒帽,穿上防晒衣,打着遮阳伞……全副武装,根本不给自己照射阳光的机会。
要知道,光是防晒霜,就能减少绝大多数维生素D的合成。SPF(防晒指数)15的防晒霜会阻断95%的维生素D的合成。而SPF30的防晒霜,能阻断99%的合成。
还有居住房屋本身的朝向也影响光照。本身室内就很难得到充足的光照,大量的光线会被玻璃和墙壁吸收和反射,呆在室内晒太阳和去户外晒太阳的差别很大。
而有些人住的房子朝向又不好,过于阴暗,甚至住在地下室,那就更难获取到充足的阳光和VD了。
中国古人讲究风水,虽说是迷信,但或许也是古人积累下来的一些生活经验,里面蕴含了某些科学原理,只是以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无法解释。
比如古人选房子讲究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前面最好没有遮挡……或许也是发现,如果居住环境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住在里面的人可能就更容易生病,情绪也更不稳定,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精神障碍,导致家庭不幸……
我不懂这方面,纯属个人瞎猜哈哈。
维生素D对人体如此基础,又如此重要,影响和调控着身体方方面面的生理活动。
一旦缺乏,将会对于人的情绪、睡眠、骨骼、肌肉、心血管、牙齿、肥胖、自身免疫系统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一项一项来说。
01
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给人带来积极、乐观和幸福感,帮助调控情绪。而缺乏阳光,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人抑郁、忧虑、情感障碍,甚至提升自杀的风险。
人们在冬天情绪普遍容易低落,什么都不想干。而在夏季的连绵阴雨天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些都跟阳光照射不足导致的VD缺乏有关。
02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眠障碍。这种人应该白天多出去晒晒太阳,接受阳光照射,或者补充VD。
03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节钙的吸收和利用。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骼问题。比如骨质疏松、佝偻病、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腰酸背痛等。对于常见的骨质疏松,补充充足的VD、镁、K2,比补钙更重要。
04
维生素D影响生殖健康和生育能力。女性痛经、易怒、情绪波动等经期综合征,月经失调、不孕、习惯性流产都与维生素D的缺乏相关。甚至一些常见的妇科疾病,比如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都与维生素D有关。
对于孕期、哺乳期女性,个人建议应该将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提升到50ng/ml以上的水平,至少也应该达到40ng/ml。
05
胎儿和哺乳期的婴儿所有的营养几乎都来自于母亲,所以母亲如果缺乏维生素D,那婴儿也会缺乏维生素D。
这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出现骨骼发育不良、呼吸道感染、哮喘、自闭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问题。
06
维生素D影响牙齿健康。缺乏VD的人,更容易出现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睡觉磨牙和牙齿发育不齐的问题。
我从小就有牙齿发育不齐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越大越严重,直到长大后戴了三年牙套,又做了整牙的手术才矫正了过来。
现在回想,我本身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母亲身体能够获得的营养就更少。再加上从小又不愿意出门户外活动,天天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VD缺乏是必然的。如果小时候能够纠正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或许就不需要去整牙了。
07
缺乏维生素D更容易患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这个我又中招了。
我最早开始补充VD,就是因为自己的白塞氏综合征,反复的严重口腔溃疡。
后来看到一些研究文献里讲到国外用大剂量VD治疗自免问题的效果很好,所以开始持续补充,的确有了很大改善。当然我还结合了饮食方面的调整和其他的营养补剂的支持。
从研究来看,维生素D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免疫系统,避免自身免疫系统的过多反应。
绝大多数自免患者,无论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一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等等,这些患者的VD往往都处在严重缺乏的状态,比普通人更低。
而想要改善这些问题,这些人群所需的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也要更高。
所以之前有群友问过我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问题,如果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去补充多种补剂,只选一种的话应该优先选择什么。我的回答就是D3,因为通过补充D3快速提升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对于自免问题的改善最快也最直接。
国际上有很多专家用大剂量VD解决自免问题,效果非常好,有大量的改善甚至逆转的成功案例。
08
维生素D增强身体抗感染的能力。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不同,VD虽然也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但却不是抑制免疫系统。
免疫抑制剂在抑制了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炎症的同时,却也让身体更容易遭受感染,更脆弱容易生病。
但VD,是调节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既避免过度反应,攻击自身组织,又增强机体对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能力。
缺乏VD的人,会更容易感染,患感冒、流感的几率也更大。比如为什么冬季患流感的比例更高,病情也更严重?这跟冬天缺乏阳光照射,人们的VD水平更低有关。
再比如新冠疫情期间,VD水平高的人更不容易阳,即便阳了症状也更轻。国际上一些权威组织已经将补充D3作为对抗新冠重要的工具。
09
缺乏维生素D更容易肥胖,肥胖的人所需的VD也更多。VD的缺乏,也与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有关。
10
还有一些前沿研究发现,维生素D具有抗癌的潜力,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包括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问题,VD都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这方面的问题很复杂,科学家还在研究当中,我们在这里就不细讲了。
去医院抽血检查25-羟基维生素D(D2+D3的总和)的水平,这是目前判断自身维生素D水平最好的标准。这个检查项目大多数医院都有,做一次只需要几十块钱,很方便。
但可惜的是,很多医院虽然有这个项目,但国内的医生普遍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主动给病人开这个检查项目的很少。
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25-羟基维生素D的正常范围判断标准可能会有差别。但普遍来说,大多数医院的范围是:
25-羟基维生素D<20ng/ml,属于维生素D缺乏。
20ng/ml<25-羟基维生素D<30ng/ml,属于维生素D不足。
30ng/ml<25-羟基维生素D<100ng/ml,属于维生素D充足。
有些医院用的单位可能不是ng/ml,是nmol/L。可以自行换算一下,1ng/ml≈2.5nmol/L。20ng/ml就约等于50nmol/L的水平。
如果你过去没有晒太阳的习惯,日常也没有额外补充VD的话,去做这个检测,结果大概率超不过30ng/ml,甚至很多人都达不到20ng/ml的最低水平。
很多医生会认为25-羟基维生素D只要达到30ng/ml就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了,但其实这个水平只能确保不出现严重的缺乏问题。想要解决更多健康问题的话,往往需要更高的维生素D水平。
当然,目前国际上对于25-羟基维生素D的最佳理想范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存在着很多争议。但理论上来说,不同的人群,需要的理想水平会有差别。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往往需要更高水平的VD,才能起到改善的作用。
国际上研究VD的一些专家,在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时候,会通过使用大剂量VD,将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提升到150ng/ml甚至200ng/ml以上,患者的自身抗体会快速下降,病情能够出现明显的好转。
当然,这是在医生的指导和严密监测下进行的,会同时跟踪其他一些重要指标,比如血钙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来灵活调整用量,避免维生素D过量中毒的风险。
对于大多数人,我会建议将自己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提升并保持在50-100ng/ml的水平,这是有效、健康且安全的范围。
两种方式。
具体能够合成多少,取决于你所在的地理位置,阳光的强度,你穿衣服的多少,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以及晒太阳的时长等等。
据说某些原始部落,比如东非的马赛人,属于游牧民族,长期有着充足的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他们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可以保持在40-50ng/ml的水平。而海边的救生员可以达到100ng/ml的水平。
当然,晒太阳要适度,不是让你晒到晒伤。
这两种都可以起到补充VD的作用。
维生素D2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尤其是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蘑菇和酵母。维生素D2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差,其在肝脏中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2后的生物活性较低。
研究表明,D2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这意味着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得更快,导致它的效果较差。
而维生素D3,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如鱼类、鱼肝油、蛋黄和经过紫外线照射的羊毛油脂。维生素D3也是皮肤在阳光下通过紫外线照射合成的主要形式。
补剂里用的D3,常见的都是来自于羊毛油脂。
维生素D3在体内的吸收和转化效率较高,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3后更稳定,其半衰期较长,通常被认为比维生素D2更有效。维生素D3能更有效地提高和维持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
因此,D3通常是补充维生素D的首选。
补充D3的时候,一次性大量补充,和分几天小剂量补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都可以。比如一次性补70000IU,和每天补10000IU、连续补7天的效果是类似的。
想要快速提升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你可以选择每天大剂量30000-50000IU,持续补充一段时间,将25-羟基维生素D提升到50ng/ml以后,再降为每天5000-10000IU,长期补充维持理想的水平。
但这个过程中需要补充一段时间后去医院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来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用量。
你也可以每天5000-10000IU,长期持续补充,将25-羟基维生素D缓慢提升起来,而且也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不会过量。每天5000-10000IU是有效且安全性很高的剂量。
国内一些机构给出的VD建议摄入量是非常保守的,这和对于维生素D的认知落后有关。每天几百IU的D3,不仅不能通过D3解决健康问题,甚至都很难将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之内。
人们对于所谓的维生素D过量中毒的风险过于夸大了。
大剂量补充VD的确有过量中毒的风险,但这一般只出现在每天几万IU,持续补充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或者每天几十万IU持续补充几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
注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会发生。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超过100ng/ml一定代表过量中毒吗?
不一定。很多人达到了150ng/ml甚至200ng/ml,但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我自己在刚刚开始补充D3改善自免问题的时候,也曾经每天50000IU,持续补充了几个月,检测发现25-羟基维生素D达到了160ng/ml,但我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等也都是正常的。
<我刚开始补充的检测报告>
但处于谨慎考虑,我停了一段时间D3,两三个月之后指标自然降回了84ng/ml。
然后我又开始每天5000-10000IU持续补充,晒太阳多的时候就5000IU,晒太阳少的时候就10000IU,直到目前我的25-羟基维生素D也一直保持在80-100ng/ml之间,并没有出现非常高的情况。
<停止补d3一段时间后的检测报告>
事实上,所谓的VD过量中毒,主要与钙有关。因为VD会促进钙的吸收,并且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
评判是否出现维生素D过量中毒的情况,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一般真正的VD过量中毒,需要25-羟基维生素D达到200ng/ml以上,并且血钙异常升高,出现高钙血症,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腹痛、口渴、尿频、乏力、肌肉无力、和精神混乱等。
同时,血钙过高会导致肾结石,引起肾功能损害,以及会引发钙在软组织(如血管、心脏、肺等)中的异常沉积。这种钙化可能导致组织硬化、功能下降,特别是在动脉钙化方面,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单纯的25-羟基维生素D大于100ng/ml,并不能判定为维生素D过量中毒。
只要没有同时出现高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偏低,以及肾结石、软组织钙化等问题,就不需要过度担忧。当然,这是需要严密监测的。
而这,单靠每天5000-10000IU的D3补充,几乎不可能实现。
当然,市面上有些D3的产品,会复配钙进去。这个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做法。VD本身就促进钙的吸收,大剂量补充VD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限制补钙剂的摄入。大剂量补VD的同时,又大剂量补钙,的确会增加高钙血症的风险。
国际上在使用大剂量VD改善一些健康问题的时候,一般会限制钙的摄入,并额外配合镁离子和K2的使用。因为这两者都可以预防维生素D过量中毒的情况出现,拉高身体对于维生素D耐受上限。
也就是说,在补VD的同时补充镁离子和K2,你就更不容易出现VD中毒的情况。
而且我们本身也建议在补充VD的同时,搭配镁离子和K2。事实上这三者和钙都有着复杂的互相作用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比如K2可以帮助引钙入骨,避免高钙血症和软组织钙化的出现。
镁有助于维持骨骼的矿化过程,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和有效利用;也能帮助平衡钙的作用,防止过量的钙沉积在软组织中,如动脉、关节和肾脏。
而D3促进钙的吸收的同时,也能够促进镁的吸收。它在体内起效的「活化」过程,也需要消耗镁离子,所以缺镁的人,D3可能很难起作用……
说实话,维生素D3补剂,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之间,除了剂量的差别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区别。
无论是动物来源的,还是现在有些新兴的植物来源的,只要是D3,实际作用都一样。除了一些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可能非要选植物来源的D3之外,绝大多数人选择普通动物来源的D3就可以,常见的一般来自羊毛油脂。
所以我在选择这类产品的时候,主要看的也是剂量。大多数人选择5000-10000IU的就可以,我个人倾向于选择5000IU的,方便调节用量,增减起来比较方便。
还有就是品牌知名度、确保产品的来源是否是官方正品、以及性价比这些了,没必要追求特别贵的。
另外,D3+K2的配方会更好一些,对于改善骨质疏松、心血管问题、软组织钙化等方面更加有效,也预防大剂量长期摄入时出现大家担心的VD过量中毒的情况。
K2的安全性很高,目前没有发现任何毒性和副作用,即便在高达每天45毫克的超大剂量长期补充的情况下也很安全。而一般的补剂里的用量,也就是45微克-100微克,能做到200微克的产品都很少见。
当然,这个剂量对于预防和改善一些问题也是有效的。只是我觉得剂量更高一些效果会更好,但更高剂量的产品目前也很少见到。
之前社群里也有很多朋友催促让我们组织D3和K2的团购活动,前段时间一直忙着海外新品发布会的事情,没来得及推进这个事情。
最近腾出时间来对比了一下市面上这方面的产品,主要从剂量、品牌知名度和性价比等几个方面,选了几款产品出来,有单独的D3和K2,也有D3+K2的产品。
我们跟品牌方谈了一个优惠力度比较大的价格,准备在下周三(21日)在社群里组织一场团购活动。
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们,可以蹲一蹲。
本文✏️内容
鸡侠
本文⌨排版
Cc
本文设计
KIKI
热门跟贴